隆冬的寒风吹过晚星杂货铺的朱红招牌,余晚星站在店铺二楼的窗前,看着楼下往来的客人,手里攥着一封刚从县城寄来的信。信里,许兰详细写了县城与邻县分店的运营情况——灵泉果汁和婴童辅食销量稳定,京城风味菜品依旧受欢迎,但随着许兰、许伟即将迁居京城,县城店铺急需选拔新的管理者,确保业务不脱节。
“是该选些可靠的人了。”余晚星转身对张衍之说,“县城是咱们的根基,不能因为迁居就乱了阵脚。得选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还要愿意跟着‘晚星’长期干的。”张衍之点头赞同:“我看可以从核心伙计里选,他们跟着你这么久,了解‘晚星’的规矩,也懂客人的需求。”
当天下午,余晚星就给许兰、许伟写了回信,定下选拔新管理者的标准和流程:
1. 选拔范围:县城与邻县分店的核心伙计,需在“晚星”工作满两年,无任何差错记录;
2. 考核内容:分“实际操作”和“管理思路”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账目核算、客诉处理、食材验收;管理思路则要求伙计提出“如何提升分店销量”“如何降低成本”的具体方案;
3. 任命方式:考核通过后,先担任“代理管理者”,由许兰、许伟带教一个月,确认能独立胜任后,再正式任命。
许兰、许伟收到信后,立刻在分店张贴选拔公告。消息传开,不少伙计都动了心——跟着余晚星干,不仅工钱比其他店铺高,还能学到真本事,如今有机会当管理者,更是难得的机会。最终,有六位伙计报名:县城杂货铺的阿梅、阿强,县城食府的阿福、阿秀,邻县杂货铺的阿远,邻县食府的阿杰。
选拔考核当天,许兰、许伟按照余晚星的要求,严格把关。实际操作考核中,阿梅展现出极强的细心——她核算的账目分毫不差,还能准确指出库存管理中的潜在问题;阿福则在客诉处理环节表现突出,面对“客人投诉草本皂香味太淡”的模拟场景,他不仅耐心倾听,还提出“免费更换香型+赠送小样”的解决方案,得到许兰、许伟的认可。
管理思路考核时,阿强的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他提出“在乡镇设流动摊位,销售改良农具和灵泉果汁”,还算了一笔账:“乡镇农户来回县城要半天,流动摊位能节省他们的时间,每月至少能多卖五十件农具、一百瓶果汁。”阿秀则建议“优化食府菜品搭配,推出‘家庭套餐’”,既满足多人用餐需求,又能提高客单价。
经过两天的考核,许兰、许伟综合评定,选出了四位新管理者:阿梅负责县城杂货铺,阿福负责县城食府,阿远负责邻县杂货铺,阿杰负责邻县食府。他们第一时间把结果写信告诉余晚星,余晚星在回信中特意叮嘱:“带教期间要毫无保留,把‘晚星’的经营理念、服务标准都教给他们,尤其是‘诚信经营、客户至上’的规矩,不能有丝毫马虎。”
带教工作很快展开。许兰带着阿梅、阿远熟悉杂货铺的运营——教他们如何根据季节调整商品陈列,如何与供应商谈判压价,如何处理复杂的客诉;许伟则带着阿福、阿杰学习账目管理和成本控制——从食材采购价的核算,到水电、人工成本的优化,再到每月利润的分析,都手把手教学。
阿梅学得格外认真,她把许兰教的内容都记在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就及时提问。有一次,县城杂货铺的婴童辅食断货,她按照许兰教的“紧急补货流程”,先从邻县分店调货应急,再联系农户加急生产,没让一位客人空跑;阿福则在许伟的指导下,优化了食府的食材采购流程,通过集中采购,让蔬菜成本降低了一成,还保证了新鲜度。
带教一个月后,许兰、许伟对四位新管理者进行了最终考核——让他们独立管理店铺一天,从开门营业到关门结算,全程自主决策。结果让两人十分满意:阿梅当天的杂货铺销售额比平时高了一成;阿福处理了三起客诉,客人都满意而归;阿远和阿杰也顺利完成了邻县分店的运营,账目清晰,无任何差错。
许兰、许伟立刻把考核结果告诉余晚星,余晚星高兴地回信:“太好了!有他们在,咱们就能放心迁居了。记得给新管理者涨工钱,再发一块‘晚星管理岗’的腰牌,让他们有归属感。”
可就在新管理者正式上任,县城业务逐渐稳定时,那个穿着灰布衫的男人,又一次出现在了县城。他假装成客人,在各个分店转悠,打听新管理者的背景和能力,还偷偷观察他们的管理流程。回到住处后,他写了一封信送往京城:“晚星已选拔新管理者,县城业务未受迁居影响,其根基依旧稳固,需尽快策反新管理者,或制造内部矛盾,破坏其运营……”
此时的许兰、许伟,还在和新管理者交接最后一批工作,准备收拾行李前往京城。他们不知道,石渊党羽已经把目标对准了新管理者,正计划着用利益诱惑或威胁的手段,策反他们。要是新管理者被策反,在店铺里动手脚,县城这一“根基”会不会动摇?余晚星在京城得知消息后,又该如何远程挽救,守护辛苦建立的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