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顾飞曾竭力劝阻那人,言明双方无冤无仇,实不必闹到如此地步。
奈何徒劳无功。
那人固执己见,一心笃信心中执念。
事已至此,怨不得旁人,只怪恒王自食其果。
待**平息,顾飞返回天启城。萧熊观其神色便知事已了结,微微颔首未再多言。虽不愿见这般结局,却也明白错不在顾飞。
他已知晓事情始末,真正铸成大错的是恒王。而今恒王已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这便足够了。
正是众人期盼的结局。
羽化真仙闻讯匆忙赶来。他原不知顾飞独自寻恒王之事,若早知晓,定不会允其孤身犯险——他深知恒王功力高强且狡诈多端,稍有不慎便恐生变。
所幸眼见顾飞安然归来,终是松了口气。
既知恒王来犯,为何不告知于我?这般孤身赴险,若有不测该如何是好!言语间难掩责备之意。如今二人情谊日笃,早非当年主从之谊。共同历经生死后,反倒这般直言相谏更显亲近。
羽化真仙确是真心忧虑顾飞安危,恐其重蹈覆辙——毕竟前次便着了恒王之道。
不必忧心,我去时恒王已负重伤,正是趁此良机了结此事。如今祸首已除,这场劫难总算彻底平息。
望着羽化真仙忧心忡忡的神情,顾飞连忙解释起来。
倘若恒王未受损伤处于全盛状态,顾飞绝不会贸然出手。
他必定会精心筹备,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眼下的情形却截然不同——
那家伙身负重伤,此乃天赐良机。若先通知羽化真仙,恐怕会错失擒拿恒王的最佳时机。
顾飞当机立断,认定铲除恒王才是当务之急。
羽化真仙听罢,虽感无奈却无言以对。
这番说辞确实在理,令他难以反驳。
下次遇险定要与我同行,断不可再独自涉险。
羽化真仙轻叹一声,郑重叮嘱道。
顾飞连连颔首应允,这才让对方面色稍霁。
此番行动总算解除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心头大患。
昔日恒王尚在时,众人始终提心吊胆。
他们都明白,那个睚眦必报的家伙绝不会善罢甘休。
如今压在胸口的巨石终于卸下。
恒王已死。
但众人仍需留守天启城。
此前为求城主萧熊相助恢复实力,顾飞早已立约镇守此地。
时机已至,顾飞即将履行530之约。
萧熊独自留守天启城,心中仍存疑虑。他无法确定顾飞与羽化真仙是否会信守承诺。虽然二人已应允留下,但背信弃义之事并非不可能。若他们阳奉阴违,暗中另有所图,局面将变得异常棘手。因此,萧熊始终在等待二人表明立场。
而顾飞与羽化真仙虽未明言,行动却已昭示心迹。他们始终驻守城中,绝口不提离去之意。见此情形,萧熊终于放下心来。按理说,恒王之事已了,二人修为尽复,若有去意,早该启程。既然至今未走,足见其去留之志。
此后天启城确遇**。毕竟雄城矗立,难免遭人觊觎。顾飞二人皆倾力相助,助萧熊化解危机。
先前顾飞诛杀恒王之事,早已传遍四方。此事无可遮掩,何况顾飞本就不欲掩饰。在他看来,真正理亏之人当属恒王。每逢问及此事,他必详述始末:初不识恒王,是对方先行挑衅,扬言取命,更令己身受创,方才出手诛之。
恒王威名远播,只因修为高绝。曾有不少**拜其门下,然其独来独往,终未收徒。自众人听闻顾飞轻取恒王性命,其名遂广为流传。
了解到顾飞的实力确实非同凡响,许多人都萌生了拜他为师的念头。
......
先前那位恒王的实力已经相当惊人,而顾飞的能耐恐怕更在恒王之上,否则他怎会有能力击败恒王?
没错,听闻顾飞在剑术上造诣极深,若能拜他为师,我们的实力必定能突飞猛进!
有人对顾飞的实力表示认可,并开始憧憬能成为他的**。
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愿意收徒?像他们这样的强者,想必不会轻易接纳徒弟吧!
但也有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认为实力超群之人多半不愿随意收徒,即便愿意,条件也必定极为严苛。
因此,他们心中不禁有些犹豫,觉得自己与对方的差距或许太远。
有什么可担心的?虽然难度不小,但也不能轻易放弃!
我也觉得,顾飞从未明确表示不愿收徒,只要他没拒绝,或许他内心也想将自己的武学传承下去呢?
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失败了就当没这回事,成功了岂不是多了一位强悍的师父?
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动,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尽管失败的可能性很高,但他们仍认为值得尝试。
于是,众多武者纷纷前去寻找顾飞,希望能拜入他的门下。
顾飞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会因此传开,更没料到会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
起初,有人找到顾飞,直言想成为他的徒弟,他一时有些错愕。
我从未表示要收徒,你怎么突然跑来说要当我的**?
顾飞从不曾对外提及收徒一事,虽对此并不抗拒,甚至颇有兴致收几个**。然而这个消息他从未与人分享,眼前之人又怎会知晓他有意收徒?
我听闻您武艺超群,一心渴望成为您这般强者,便斗胆前来碰运气,并不确定您是否愿意收我为徒...那人局促地解释道。
显然,他没料到顾飞会如此直截了当地发问。此刻他的回答也显得底气不足,不确定这番言辞是否得体,更担心会惹得顾飞不悦。
原来如此。我确实不反对收徒,既然你有此心意,不妨一试。顾飞说道。若要收徒,他绝非草率之人,自然对**有着严苛要求——实力、天赋、品性缺一不可。若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多收个徒弟倒也无妨。
然而几番过招后,顾飞便断定此人并非良才。抱歉,你达不到我的要求。他直截了当地回绝道。
那武者闻言心如刀绞。千里迢迢赶来拜师,满怀期待却只换来简短的交手和干脆的拒绝。求您再给次机会!我虽实力不济,但定当勤学苦练,任何要求我都愿意遵从!他不甘地哀求道。
他仍不愿放弃,始终坚信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于是紧跟在顾飞身后反复强调自己肯下苦功。或许资质**,天分有限,但胜在勤奋刻苦。只要顾飞开口,无论多严苛的要求,他都会拼尽全力去达成。
你弄错了,我并非因实力不足而拒绝收徒。顾飞停下脚步解释道,是你的天赋与我的路数不合。若强行跟随于我,反倒会误了你的前程。另寻明师才是正理,我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方才交手时顾飞便已察觉,此人确实不适合承袭自己的武学。若固执己见非要拜师,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这番话让那位武者困惑不已,但顾飞已然决绝地转身离去。再多的恳求都无济于事,他只能黯然离去。不过顾飞的话语至少让他明白,这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机缘未到。
421无比烦扰
原以为此事就此了结,谁知前来拜师的人竟络绎不绝。起初顾飞还认真对待,仔细考量每位求学者是否适合。毕竟收徒事关重大,既不能轻率答应,也不好随意回绝。
若遇到真正契合的苗子,顾飞倒也愿意倾囊相授——他本就存了收徒的念头。只是连日来登门者虽多,却始终未遇良材。
情况变得相当棘手,顾飞原本另有要务在身,却被徒弟**搅得不得不全神贯注处理此事。这令他颇为烦躁,事态发展完全偏离了他的预期。
当羽化真仙前来寻他时,顾飞忍不住吐露了近日的困扰:近来门庭若市,各路人士慕名而来欲拜师学艺,想必让你应接不暇了吧?羽化真仙尚不知此事已成顾飞心头大患,反以为他乐在其中,言语间尽是打趣之意。毕竟能得众人认可,对修士而言本是值得欣喜之事。
不料此话正中顾飞痛处,他长叹道:岂止应接不暇?简直手足无措。近日来访者络绎不绝,我本有诸多要事待办,实在不愿为此耗费心神。他愁眉不展地坦言心迹,显然不愿将精力尽数投入收徒之事。天启城中尚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务等着他处理,怎可终日周旋于此?
看来你对此事颇为抵触。若实在无意收徒,不妨昭告天下断绝众人念想。羽化真仙闻言着实诧异,未料顾飞竟如此抗拒。他提议不如干脆明确表态,让那些觊觎之徒彻底死心。
顾飞却微微摇头。他并非完全无意收徒,只是希望精挑细选资质出众者收入门下。这个中曲折,显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顾飞向来乐意接见有意拜师之人,但筛选过程远比预想中复杂。前来求师的**们竟无一人符合要求,这令他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
若能收两三个徒弟传承力量,本是桩美事。可若始终寻不到合适人选,难免成为心中遗憾。顾飞向羽化真仙坦言心中所想。
羽化真仙闻言提议:既如此,不妨由我代为筛选。您只需告知具体要求,我先做初步挑选,最后由您定夺。他清楚自己选出的人未必尽如顾飞之意,特意说明这仅是初选。
顾飞当即颔首应允:甚好,此事便拜托你了。这般安排确实省去他不少工夫。
见其答应得这般爽快,羽化真仙忽觉顾飞先前诉苦,或许正是有意要将这差事交予自己,只是未明言罢了。
想到这里,羽化真仙不禁莞尔,却也未过多纠结此事。他近来确实闲散太久,正该寻些正经事做。替顾飞分担些事务,倒也算一桩美差。
此事既定,羽化真仙便倾注心力操办起来。每位前来拜师的人选,他都亲自接见,细细考察其品性。深知顾飞对此要求甚高,他自不敢有半分懈怠。
天赋资质亦是关键。若遇那等根骨平庸之辈,纵使倾囊相授终究徒劳。有些人天生与修道无缘,若强求反害其性命。是以即便心有不忍,羽化真仙仍会直言相拒。
历时半月精挑细选,最终择定三位出众人选。自觉满意之余,他并未贸然做主,而是径直将三人引至顾飞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