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一役,吕布败走,董卓军心震动,联军士气大振。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联军大帐内便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多数诸侯,虽为胜利欢呼,却各怀心思。袁绍意在保存实力,觊觎冀州;袁术则担心粮草不继,更恐他人抢占头功。曹操虽力主乘胜追击,直捣洛阳,勿给董卓喘息之机,然其势单力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稳扎稳打”、“徐图进取”的保守论调之中。最终,联军决定暂缓攻势,休整兵马,补充粮秣,再议西进之事。
夜幕降临,联军大营渐渐沉寂下来,唯有巡逻兵卒的脚步声和远处传来的伤兵哀嚎,提醒着人们白日战事的惨烈。而在长沙太守孙坚的营区内,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孙坚面色沉郁,古锭刀横于膝上,听着帐外隐约传来的联军各部欢庆乃至懈怠之声,心中焦躁愈盛。他猛一拍案,对环绕身旁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心腹将领沉声道:“诸公何其短视!吕布新败,西凉军胆寒,洛阳震动,此正一鼓作气,光复京畿之良机!岂能在此坐失战机,待董卓老贼重整旗鼓?”
程普忧心道:“主公,袁本初等人皆按兵不动,我军若孤军深入,恐……”
“恐什么?”孙坚霍然起身,眼中锐光四射,“大丈夫建功立业,岂能仰人鼻息?彼等惧董卓兵威,恋栈权位,我孙文台不怕!董卓劫迁天子,人神共愤!我等既举义兵,就当以社稷为重,岂能因私心而废公义!”
他目光扫过众将,斩钉截铁:“我意已决!今夜便拔营起寨,绕开联军大队,轻装疾进,直扑洛阳!诸将若愿随我建功,便即刻准备!若不愿,坚,亦不勉强!”
黄盖、韩当等皆是追随孙坚已久的悍将,素知其勇烈,闻言皆热血上涌,齐声道:“愿随主公,万死不辞!”
是夜,月隐星稀,正是潜行良机。孙坚尽起本部江东子弟兵,约万余精锐,人衔枚,马裹蹄,丢弃不必要的辎重,只携带数日干粮和必备军械,如同一条暗色的巨蟒,悄然无声地脱离了联军大营,沿着偏僻小路,向西疾行。
他们的目标明确——避开可能尚有敌军驻守的官道险关,以最快的速度,直插兵力相对空虚的洛阳近畿!
大军沉默地行进在夜色中,唯有铠甲轻微的摩擦声和压抑的喘息声。孙坚一马当先,古锭刀在微弱的星光下泛着冷冽的幽光。他心中清楚,这是一场豪赌。联军主力按兵不动,意味着他得不到任何策应和支援;一旦遭遇董卓主力拦截,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更相信“兵贵神速”和“出其不意”的道理,相信麾下江东儿郎的悍勇能撕开一切阻碍。
沿途,他们果然遭遇了小股西凉军的巡哨和溃兵。孙坚毫不留情,下令快速歼灭,不留活口,以免消息走漏。大军行动如风,遇小敌则迅疾扑灭,遇险阻则绕道而行,将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经过一夜又一日的强行军,孙坚军竟奇迹般地穿越了重重阻碍,兵锋直指洛阳东方的战略要地——偃师!此地距离洛阳已不足百里,若能一举攻克,则洛阳门户洞开,震动长安!
当孙坚军的旗帜如同鬼魅般出现在偃师城外时,守军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昨日还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联军,会有一支兵马如天降神兵般出现在此地!
“攻城!”孙坚没有丝毫犹豫,趁着守军惊慌失措之际,立刻下达了总攻命令。
疲惫却斗志昂扬的江东健儿,在孙坚及其诸将的亲自率领下,向偃师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箭矢如雨,云梯架起,悍不畏死的士兵们顶着守军的滚木礌石向上攀爬。孙坚更是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古锭刀挥舞之处,血光迸溅!
守军本就兵力不足,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之孙坚军攻势如潮,勇不可当,抵抗迅速土崩瓦解。不到半日,偃师城头便换上了“孙”字大旗和联军旗号(孙坚此时仍以联军名义行动)。
攻克偃师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各方!
洛阳董卓集团闻讯大惊,没料到联军竟有如此迅猛的攻势,且已威胁到京畿安全,朝野一片恐慌。
而尚在虎牢关外休整、争论不休的联军诸侯,得知孙坚竟已孤军深入,并攻下偃师,更是反应各异。袁绍、袁术等人惊愕之余,更多是嫉妒与不安,担心孙坚抢了头功;曹操则扼腕叹息,既佩服孙坚的勇决,又担忧其孤军处境,刘衍心中暗道“果然和历史发展轨迹一样,孙文台果然是第一个进入洛阳的”。
孙坚站在偃师城头,遥望西方洛阳方向,虽首战告捷,但他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攻克偃师,如同捅了马蜂窝,董卓绝不会坐视不理,更大的反击即将到来。而他这支孤军,能否在联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顶住压力,甚至创造更大的奇迹,犹未可知。
“传令下去,抓紧时间休整,加固城防,多派斥候,打探洛阳方向敌军动向!”孙坚沉声下令,目光坚定。既然选择了这条孤军奋进之路,他便只能一往无前。江东猛虎的獠牙,已深深刺入敌境,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坦途,他都决心撕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