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夏。荆州,沔南深处,依山傍水新建的绝密工坊区。
此地戒备之森严,远超以往。明哨暗卡林立,均由典韦及其亲手训练的精锐护卫把守,等闲人等根本无法靠近核心区域。
月英站在一间特意远离其他作坊、周围挖有防火隔离带的独立实验场内,神情专注而凝重。她身前不远处,摆放着几个陶罐,里面按照特定比例混合着硝石、硫磺和木炭粉末——这正是最原始的黑火药配方。
郭嘉站在她身后稍远的安全距离,眉头微蹙,既有好奇也有一丝担忧:“月英,此物……真有你所言之惊天威力?”他虽见识过月英的种种神奇,但对于这种看似普通的粉末能爆发出巨大能量,仍觉难以置信。
“奉孝先生,稍后便知。”月英没有回头,小心地将一根长长的引线插入一个密封较好的陶罐中,然后示意所有人退到更远处的掩体后。
她亲自手持火把,点燃引线,然后迅速跑回掩体。
“嗤——”引线燃烧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数息之后——
“轰!!!”
一声沉闷如惊雷的巨响猛然炸开!刹那间地动山摇,那个陶罐所在的位置被一团橘红色的火光和浓烟吞噬,破碎的陶片伴随着泥土四处飞溅,强大的气浪甚至吹动了远处众人的衣袂!
巨响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息。
待烟尘稍稍散去,众人上前查看,只见原地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土坑,周围的草木皆被灼烧摧折。
典韦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土坑,又看看月英,喉咙滚动了一下,瓮声道:“小娘子……此、此乃天雷之力乎?!”
郭嘉亦是满脸震撼,他快步走到坑边,仔细观察着爆炸的痕迹,喃喃道:“若此物用于攻城……用于千军万马之中……”他猛地抬头看向月英,眼中充满了惊骇与极度的兴奋,“月英!此物可控否?能量产否?”
月英看着爆炸效果,心中稍定。威力比她预想的要小一些,大概是提纯和配比还不够完美,但这无疑是划时代的一步!
“可控,但需极其谨慎。量产亦非难事,关键在于硝石、硫磺的稳定供应和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程。”月英冷静地回答道,“此物我称之为‘火药’。目前尚不成熟,威力有限,且受天气影响大。但我已有思路,可尝试将其用于特定场景。”
她脑海中浮现出“诺亚方舟”知识库中关于“炸药包”、“火箭”(不是现代火箭,指带火药的箭矢)、“爆破筒”等初级火器应用的记载。
“例如,可制作大型炸药包,用于爆破城门、城墙薄弱处;可将火药绑于箭矢之上,制成火箭,远距离焚烧敌军营寨、粮草;甚至……可尝试制造能投射爆炸物的简易装置。”月英缓缓道来。
郭嘉越听眼睛越亮:“妙!太妙了!若能成功,我军攻坚、破阵、扰敌之能,将提升何止一筹!此真乃国之利器,当绝对保密!”
“自然。”月英郑重道,“此工坊区域已划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工匠及其家眷皆已集中安置,出入皆有严规。火药配方与核心工艺,仅限我、奉孝先生及少数绝对可靠的核心工匠掌握。”
她深知火药这把双刃剑的威力,在技术成熟和拥有足够保护自己的力量之前,绝不能轻易泄露。
“此外,”月英看向郭嘉,“火药之事,暂不告知江东。非是不信伯符兄与公瑾兄,而是此事关系太大,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风险。待我们掌握更成熟的应用,并拥有足够自保之力后,再考虑是否有限度地支援盟友。”
郭嘉深以为然:“正当如此!怀璧其罪,在没有足够实力前,此物既是利器,亦是催命符。”
带着初次试验成功的振奋与对未来的深深期许,月英和郭嘉离开了实验场。火药的轰鸣声,仿佛是这个古老时代即将迎来剧变的一声号角。而在不远处,几座高炉正喷吐着浓烟,那是“金鳞”工坊在月英指导下,尝试改进的炒钢法炼钢炉,旨在为军队提供更精良的兵器铠甲。
技术革命的种子,正在这片隐秘的山谷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