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笼罩着战场,蜀汉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法正站在北城城楼,望着魏军狼狈退去的背影,眉头却微微皱起。
“丞相,魏军虽败,但我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法正低声道。
诸葛亮捋须,目光深沉:“贾诩……此人素来以深谋远虑着称,这一战,败得太轻易了。”
赵云也附和道:“魏军的撤退井然有序,不似溃败。”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
与此同时,在魏军大营中,夏侯玄面色铁青,正欲质问贾诩,却见贾诩正悠闲地翻着战报。
“贾大人,我们败了!这就是你说的妙计?”夏侯玄咬牙切齿。
贾诩缓缓放下手中的纸,微微一笑:“败,也要看是真败还是假败。”
“假败?”夏侯玄不解。
“没错。”贾诩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的群山,“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五城。”
“那是……”夏侯玄心头一震。
“东吴。”贾诩一字一顿,“吴蜀联盟早已名存实亡,若能先灭东吴,蜀汉便成孤军,再无驰援之地。”
原来,早在贾诩复职之初,他便秘密派出三支小部队,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潜入东吴地界。
东路军由曹休率领,兵力一千五百,目标直指庐江郡。
南路军由满宠指挥,两千人,突袭建业后方。
北路军由文聘率领,一千人,佯攻江夏,牵制吴军主力。
这三支队伍昼伏夜出,避开大路,专走山林小径,悄无声息地逼近东吴边境。
东吴建业,孙权正与陆逊商议军机。
“陛下,魏军近日在北线屡战屡败,恐怕已无力南下。”陆逊道。
孙权点头,却仍有些不安:“可我总觉得,贾诩复出,不会只是为了与蜀汉纠缠。”
话音未落,一名斥候急匆匆闯入大殿:“陛下,庐江郡急报!魏军已突袭入境,连下三县!”
孙权猛地站起:“什么?!”
紧接着,又有两名斥候几乎同时冲进来——
“江夏遭袭!”
“建业南部出现魏军!”
大殿瞬间陷入死寂。孙权的脸色,由震惊转为铁青。
“好一个贾诩!”孙权咬牙切齿,“竟声东击西,直取我腹地!”
洛阳皇宫,曹叡收到了前线密报。
“陛下,贾大人之计已成!东吴三郡告急!”内侍兴奋地禀报。
曹叡猛地从御座上站起,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好!好!贾诩果然不负朕望!”
群臣闻言,纷纷向曹叡贺喜,大殿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蜀汉汉中,诸葛亮收到了东吴的求援信。
“丞相,东吴三郡同时遭袭,孙权请求我军出兵相助。”法正面色凝重。
诸葛亮沉默良久,缓缓道:“这才是贾诩的真正目的。”
赵云皱眉:“我们若出兵,北线防御必定空虚;若不出兵,东吴一旦被灭,我们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法正点头:“贾诩这一步,走得极毒。”
诸葛亮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传令各城,加强戒备。赵云,你留守五城,不得轻举妄动。”
“那东吴……”赵云问道。
“我亲自率一军,驰援东吴。”诸葛亮沉声道,“无论如何,不能让贾诩的计谋得逞。”
东吴庐江郡,曹休的东路军已连下三县,正逼近郡城。
“将军,吴军主力已回援建业,庐江兵力空虚,我们可一举拿下!”副将兴奋地报告。
曹休却摇头:“不可。贾诩大人有令,只占三县,牵制吴军,不可深入。”
副将不解:“为何?”
“因为我们的任务,是让东吴陷入恐慌,而不是与他们决战。”曹休微笑道,“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
建业城外,孙权亲自坐镇,调动大军分三路迎敌。
“陆逊,你率一军驰援庐江!”
“周泰,你去江夏!”
“我亲自坐镇建业,防备南路魏军!”
孙权的声音,铿锵有力。然而,他心中清楚,这一切,都在贾诩的算计之中。
蜀汉军营,诸葛亮已整装待发。
“丞相,此去东吴,路途遥远,若魏军趁机北上,五城恐有危险。”法正担忧道。
诸葛亮点头:“我知道。但东吴若亡,我们将腹背受敌。这一步,必须走。”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法正,五城就交给你和子龙了。”
法正拱手:“丞相放心,我等必死守五城!”
魏军大营,贾诩得知诸葛亮亲率援军南下,嘴角微微上扬。
“来得好。”贾诩低声道,“让他们去救吧,等他们赶到,东吴早已元气大伤。”
夏侯玄疑惑道:“那我们下一步……”
“下一步?”贾诩微笑,“当然是趁蜀汉援军南下,北线空虚,一举夺回五城!”
夜色中,魏军悄然调动,准备新一轮的进攻。
而蜀汉和东吴,却已被卷入贾诩精心编织的大网之中。
这是一场关乎三国命运的博弈,而贾诩,正一步步将局势引向他所期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