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猎猎,江面薄雾笼罩,建业宫城的朝会殿中,群臣肃立,气氛凝重。孙权端坐御座,手中握着一封刚从武昌送来的信,信封上是诸葛瑾的笔迹。
“主公,”诸葛瑾躬身禀报,“庞士元(庞统)在信中答复了我们的条件,并附了一封密函,言称必须亲自交予主公过目。”
孙权的眉头微微一皱。自蜀汉北伐以来,他与庞统之间的书信往来已不下十数次,每一次都牵扯到江东的利益与安全。这一次,庞统提出的条件比以往更加苛刻——要求江东出兵荆州,牵制曹魏的兵力,同时供给部分粮秣与军械,以换取蜀汉在战后归还荆州南部三郡。
孙权沉吟良久,低声道:“让我先看看他的条件。”
诸葛瑾展开书信,其上言辞并不犀利,反而带着几分恳切。庞统在信中分析了战局——若江东不助,蜀汉虽有北伐之志,却难以长久支撑,一旦兵败,曹魏便可挥师南下,江东将首当其冲。
“这是威胁吗?”孙权冷笑,“还是真为江东着想?”
“庞士元一向言直,”诸葛瑾回答,“他信中并未夸大其词,曹魏的铁骑若得关中,江东门户必危。”
孙权的手指轻轻敲击御案,他深知庞统的话有几分道理。然而,荆州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吴蜀之间的死结。当年刘备借荆州,至今未还,若此次出兵相助,却只换回南部三郡,实在难称公平。
殿中群臣开始议论纷纷——有人主张趁此机会彻底夺回荆州,有人则劝孙权以大局为重,先拒曹魏,再图后计。
孙权沉默良久,缓缓开口:“罢了……暂且答应他的条件。但有一事——若蜀汉有负约之举,我江东必不再与之结盟。”
诸葛瑾微微躬身:“主公英明。只是……庞士元还有一封亲笔信,让我在此刻呈交。”
孙权接过那封简短的信,拆开一看,只见寥寥数行:
“吴侯若允此番之请,切记——切勿再失信于人。昔日盟约,因一念之差而失;今日之约,若再毁之,吴蜀再无联合之日。”
短短几句话,却像一柄利刃,直刺孙权的心头。
孙权的目光渐渐凝重。他明白,这是庞统在提醒他——也是在警告他。若他此刻答应,却在日后反悔,蜀汉将彻底断绝与江东的合作,转而寻找其他盟友。
“庞士元……”孙权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此人不仅谋略过人,更善于揣摩人心。”
诸葛瑾道:“庞士元虽身在蜀汉,却深知江东之要害。他此番的条件,看似苛刻,实则为双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孙权缓缓点头,心中的权衡渐渐清晰。江东虽有不满,但眼下若不助蜀汉,一旦曹魏平定关中,江东将独自面对强敌。而与蜀汉合作,至少能争取数年的喘息之机。
“传我命令,”孙权站起身,“按照庞士元的条件,调兵三万,由吕蒙率领,北上荆州;粮秣军械,按约供给。”
群臣齐声领命。
诸葛瑾心中松了口气,却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知道,庞统这封简短的信,不仅是给孙权的提醒,更是给蜀汉的一个承诺——若孙权守信,蜀汉也必须履行诺言。
殿外,江风渐起,似乎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