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41 章:海外探路清隐患?辽东备战待迁移
正德十八年(1524 年)?十一月初五
辰时·天津港,晨雾尚未散尽,一艘双动力战船静静停靠在码头 —— 这是专门为藏锋队海外组准备的探查船,船身经过改造,速度比普通战船快两成,船舱内装满了用于东瀛探查的物资:地图、指南针、翻译手册,还有少量用于交换的棉布与食盐。
萧策身着深色劲装,腰间佩着带弹夹的短步枪,正与五十名海外组成员列队站在甲板上。他们大多精通东瀛语言,常年在海外执行探查任务,脸上透着沉稳与干练。“都检查好装备!” 萧策高声道,“此次去东瀛鹿儿岛,重点探查三件事:一是部族布防与矛盾,二是土壤与水源,三是适合建设村落的区域。记住,尽量避免冲突,用棉布与食盐与当地部族建立联系,二十日内必须传回详细报告!”
海外组成员齐声应和,开始最后检查装备 —— 有人擦拭着手中的步枪,有人整理着翻译手册,有人检查着船上的无线电设备。萧策走到船尾,看着远处的海平面,心中已有规划:先抵达东瀛长崎港,再换乘小型快船前往鹿儿岛,利用海外组在长崎的暗桩,获取最新的部族动向。
随着水师统领一声令下,战船的蒸汽机启动,烟囱冒出白烟,风帆缓缓升起。双动力驱动下,战船驶离天津港,向东瀛方向疾驰而去。码头上,送行的官员们望着战船消失在晨雾中,心中默默祈祷 —— 此次探查,关乎七万人的迁移安危,不容有失。
巳时·辽东临时营地,阳光透过帐篷缝隙,洒在地上。数百名部族工匠聚集在临时搭建的工坊内,围着军工总院的工匠,认真学习蒸汽机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坊内,摆放着几台小型蒸汽机驱动的锯木机与刨木机,旁边堆着待加工的木材。
“大家看好了!” 军工总院的工匠李师傅站在锯木机旁,手把手教一名部族工匠操作,“先打开蒸汽机开关,等转速稳定后,再将木材慢慢推过去,注意手要离锯片远些,避免受伤。” 部族工匠阿古拉小心翼翼地按着李师傅的指导操作,锯木机 “嗡嗡” 运转,木材被精准锯成两段。“成了!” 阿古拉兴奋地喊道,眼中满是成就感。
工坊外,更多的部族民众在学习农耕技能。边军士兵张勇正拿着改良后的犁,向农夫们讲解:“这犁比传统的木犁省力,用铁打造的犁头更锋利,开春后开垦水田,用它一天能多耕两亩地。” 农夫们围在一旁,不时提问,张勇一一解答,还亲自示范如何使用犁耕地。
临时医馆内,医护兵正给部族妇人培训基础医疗知识。“遇到风寒感冒,就用这草药煮水喝,一日三次;若有外伤,先用干净的棉布擦拭伤口,再涂上药膏,包扎好。” 医护兵一边说,一边演示如何包扎伤口,妇人们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营地内,技能培训的场景随处可见,部族民众从最初的陌生与不安,渐渐变得熟练与自信,为明年的迁移与定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午时1辽东铁路工地,阳光正好,寒风却依旧凛冽。赵小匠带着工匠们,围着改进后的高锰钢钻头,脸上满是期待 —— 今日是钻头的首次测试,关乎明年铁路能否按时动工。
“启动蒸汽机!” 赵小匠一声令下,工匠们立刻操作蒸汽机,连接钻头的机械臂缓缓下降,对准冻结的地面。“轰隆” 一声,钻头开始运转,蒸汽从加热装置中喷出,融化着冻土。众人屏住呼吸,盯着钻头 —— 只见冻土被一点点穿透,不到半个时辰,就钻出了一个深三尺的孔。
“成功了!” 工匠们欢呼起来,赵小匠也露出笑容,他走上前,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高锰钢材质果然耐用,加热装置也没问题,这样一来,冬日也能正常打桩了。” 随后,他又让人测试起重机 —— 蒸汽机驱动下,起重机轻松吊起一吨重的碎石,稳稳放在指定位置。
“接下来,咱们分两组行动,” 赵小匠对工匠们道,“一组用新钻头继续打桩,测试每日的工作效率;另一组开始平整路基,用碎石与石灰砂浆加固,争取月底前完成十里路基的铺设。” 工匠们齐声应和,工地内再次响起蒸汽机的运转声、钻头的轰鸣声与工匠们的欢笑声,寒冷的冬日,因设备测试的成功,变得格外温暖。
未时·东瀛鹿儿岛,阳光明媚,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萧策与五名海外组成员,身着东瀛服饰,混在当地集市中,仔细观察着周边的情况。集市上,随处可见手持冷兵器的部族士兵,偶尔能看到几支民用火铳,却大多老旧不堪。
“听说萨摩部族又和长门部族打起来了,就在北边的山谷里。” 萧策听到两名商贩在交谈,立刻让翻译上前,用东瀛语与他们攀谈。“是啊,萨摩部族想抢长门部族的水田,打了好几天了,两边都死伤不少。” 商贩叹着气说道,还透露了萨摩部族的营地位置与兵力分布。
萧策心中一动,决定先去北边山谷探查。他们悄悄绕开集市,向山谷方向前进,途中遇到一名长门部族的士兵,萧策拿出棉布,递给士兵:“我们是来自大明的商人,想和你们部族做交易,若能提供萨摩部族的情况,还能给更多棉布。” 士兵见棉布质地精良,立刻答应,详细说了萨摩部族的布防 —— 主力在山谷东侧,西侧防守薄弱,且粮草不足,撑不了多久。
萧策记下信息,又去探查土壤与水源。鹿儿岛的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水稻,一条淡水河流穿岛而过,水源充足。他还找到一处平坦的区域,周边无部族驻扎,适合建设村落。夕阳西下时,萧策与成员们悄悄返回快船,开始整理探查信息,准备第一时间传回京城。东瀛的探查,初战告捷,却也让萧策意识到,部族矛盾虽可利用,却也潜藏着风险,后续还需进一步细化计划。
酉时·京城内阁,灯火通明。徐阶、李三才、张鹤鸣与陆砚昭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各方传来的进展报告,脸上满是欣慰。
“萧策从东瀛传回初步报告,鹿儿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萨摩与长门部族矛盾尖锐,可利用矛盾减少定居阻力,” 陆砚昭指着报告,“他还找到一处适合建设村落的区域,周边无部族驻扎,安全有保障。” 徐阶点头:“海外组探查顺利,是个好消息!辽东的技能培训与铁路设备测试也都成功,看来明年的迁移计划,能按部就班推进。”
李三才则拿起户部的报告:“辽东过冬物资已全部送达,七万人的棉衣、粮食与药材充足;迁移资金也已预留,随时可调用。工部那边,东瀛临时木屋的建材已开始从江南调拨,正月底前能抵达鹿儿岛。” 张鹤鸣补充道:“兵部已安排二十艘双动力战船,开始维护与改造,确保明年三月能顺利运送部族民众。”
众人商议至亥时,一致认为当前筹备进展顺利,后续需重点关注东瀛部族动向与辽东铁路建设进度。“让萧策继续深入探查,尤其是萨摩部族的后续动作,” 徐阶总结道,“辽东方面,要确保技能培训在二月底前完成,铁路能按时通车。咱们齐心协力,定能让七万人的迁移顺利完成,彻底解决辽东隐患。” 内阁内,君臣同心,为明年的迁移大计,继续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