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97 章:增调舰船固海疆,海陆联动待决战
嘉靖二年(1526 年)?六月二十六
苏州府衙海防议事厅内,有线电报机的 “嘀嘀嗒嗒” 声急促地回荡,陆砚昭手中捏着刚破译的情报,指节微微泛白 —— 宁波外海的倭寇船只,经沿海哨探连日目测观察,已从三艘增至十二艘;更有哨探驾小船抵近侦查,发现后续还有大规模船队正从东瀛方向驶来,通过帆影与船身大小判断,预计三日内抵达,总兵力恐超万人,显然是一场有备而来的登陆突袭。
“国公,倭寇来势汹汹,此前调遣的一百艘战舰虽已在宁波外海布防,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船队,恐难完全封锁海面。” 李斌站在沙盘旁,指着海域上新增的红色标记,语气凝重,“更棘手的是,倭寇可能分多路登陆,不过前期枭龙卫已派出 3 个营前往沿海各地布防,后续只需协调各地驻军配合作战,无需再增派兵力至苏州。”
陆砚昭走到沙盘前,目光扫过山东、浙江、江苏的漫长海岸线,又落在宁波外海的防线标记上,沉声道:“此前调舰是为试探与初步封锁,如今倭寇主力将至,需增调舰船强化海上防线,构建‘海上拦截、陆防协同’的部署。即刻拟电,向京城请旨增调 200 艘铁甲战舰!”
电报员迅速备好纸笔,陆砚昭俯身口述,每一个字都透着果决:“增调蒸汽动力铁甲战舰 200 艘,按级别分配:龙王级重型铁甲战舰 30 艘、巨龙级大型铁甲战舰 50 艘、猛龙级中型铁甲战舰 70 艘、迅龙级中小型铁甲战舰 50 艘,用于补强宁波外海防线,同时兼顾东南近海巡逻,防止倭寇绕路登陆。”
“嘀嘀嗒嗒” 的电码声持续不断,电报飞速传往京城。不到两个时辰,内阁的回复便传回 —— 小皇帝朱载林听闻 “倭寇要打过来,陆国公需增调战舰”,当即拍板同意,还在电报中亲笔批注 “国公尽管调,朕相信国公能打跑坏人”;徐阶已协调海军衙门,令天津、上海军港的 200 艘铁甲战舰即刻启航,限三日内与宁波外海的原有舰队汇合。
收到旨意时,沈知薇正好端着刚温好的茶水走进来,见陆砚昭神色稍缓,轻声道:“夫君,刚收到京城电报,母亲说已备好夏衣,让驿站顺路送来苏州。”
陆砚昭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语气柔和了几分,却也多了几分考量:“有劳你替我回电,说我在苏州一切安好。另外,你也该盘算着,等此次苏州防倭任务结束,便返回京城 —— 你终究是锦衣卫指挥使,衙门里一堆事务需你主持,长期不在岗,恐生疏漏。”
沈知薇握着托盘的手顿了顿,随即点头:“我明白,只是眼下倭寇未退,我留在苏州,还能帮你处理些文书与电报译传的事。”
“你的心意我懂,但职责不可废。” 陆砚昭放下茶杯,目光沉了沉,“更重要的是,你我都清楚,如今陆家的权力已够重 —— 我掌枭龙卫与海防,你掌锦衣卫,明瑶又是先帝的妃子,育有皇子公主,虽张太后、沈皇后一直信任我们,陆家也始终忠于皇家,但难免有人会说闲话、造谣言,说我们陆家权势过盛,甚至暗指干预皇权。”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虽明瑶无心参与皇权争夺,可架不住小人搬弄是非。我已在想,等过了年,便向陛下请辞部分职务,只保留国公身份与部分海防职责,你也可顺势卸下锦衣卫指挥使的担子,多陪陪母亲与孩子们 —— 咱们陆家,只求安稳度日,护得大明安稳,绝不能因权势招人忌惮。”
沈知薇看着丈夫眼中的忧虑,心中了然,轻声应道:“夫君思虑周全,我都听你的。等退了倭寇,我便回京城处理锦衣卫事务,年后也会配合你,一同向陛下请辞。”
陆砚昭握住妻子的手,指尖传来彼此的温度,心中稍安:“有你在,我便放心了。” 待沈知薇退下,他重新敛去温情,便思虑起了跨地域的协同部署。
片刻后,陆砚昭理清思路,召集沿海卫所将领、枭龙卫各营主将、海军舰队指挥官通过有线电报远程沟通,将部署方案逐一明确:“海上防线分两层部署:原有 100 艘战舰与新增 200 艘战舰汇合后,30 艘龙王级、50 艘巨龙级在宁波外海主航道列阵,组成核心防线,拦截倭寇主力船队;70 艘猛龙级、50 艘迅龙级分成五支小队,分别驻守浙江温州、台州、江苏连云港等近海区域,巡逻警戒,一旦哨探目测发现倭寇,立即通报主力舰队并展开牵制攻击。”
他转向陆防部署,语气依旧沉稳:“前期派出的枭龙卫 3 个营,分别驻守山东威海、浙江宁波、江苏南通,负责关键区域防御;协调沿海各地驻军,在县域沿海据点布防,配备后装滑膛炮,与枭龙卫形成呼应 —— 若倭寇登陆,枭龙卫主力牵制,各地驻军从侧翼支援,无需额外增派兵力,确保防御无死角。另外,苏州制造厂的赵小匠已来电报,承诺优先赶制 50 辆卡车,用于枭龙卫各营短途兵力调度,提升协同效率。”
“国公,新增战舰汇合后,如何确保各舰队通讯与配合?” 海军舰队指挥官通过电报问道。
陆砚昭早有预案:“各舰队以旗语为主要通讯方式,每艘战舰配备专职旗手,战前统一训练旗语信号,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哨探发现倭寇后,先以旗语通报本舰队主舰,主舰再通过旗语协调周边舰船,遇袭时优先联络相邻舰队支援,确保防线连贯无缺口。”
沟通持续一个时辰,各项部署逐一敲定。散会后,沿海各军港立刻忙碌起来 —— 天津港内,30 艘龙王级重型铁甲战舰的烟囱冒出滚滚蒸汽,舰上旗手已开始演练旗语,红黄相间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海港的 50 艘巨龙级、70 艘猛龙级、50 艘迅龙级战舰依次驶出,朝着宁波外海方向疾驰;宁波外海的原有舰队已开始调整阵型,为新增战舰预留位置,旗手们站在甲板高处,不时挥动旗帜,与相邻舰船确认信号。
宁波外海,首批新增的 50 艘迅龙级战舰已抵达,与原有战舰汇合。水兵们在甲板上忙碌,检查设备、擦拭了望镜 —— 这是目测观察的关键工具,每半个时辰便有哨探登上了望塔,仔细扫视海面,不放过任何一丝帆影;旗手们则时刻待命,手中紧握着旗帜,随时准备传递消息。蒸汽动力的轰鸣声在海面上连成一片,震得海水微微震颤。
苏州府衙内,陆砚昭收到赵小匠的电报 —— 苏州制造厂已完成 5 辆卡车的试生产,正运往枭龙卫宁波营;京城军工总院的扩建也在加速,陆绎协助工匠们优化车辆部件,确保后续量产能跟上需求。他放下电报,沈知薇再次走进来,递上一份刚译好的沿海哨探报告:“夫君,宁波外海的哨探说,今早没发现新增倭寇船只,想来是还在赶路。”
陆砚昭点点头,走到窗前,望向宁波外海的方向 —— 那里,300 艘铁甲战舰正陆续集结,舰上的旗帜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如钢铁巨龙般守护着海面;沿海的土地上,枭龙卫与各地驻军已严阵以待,构建起坚实的陆地防线。
“陛下,臣定守住这海疆,不让倭寇踏入大明一步。” 陆砚昭轻声自语,目光坚定。夕阳下,宁波外海的战舰群反射出金属的冷光,一场关乎东南海防的决战,已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