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想不通,宝钗怎么忽然生气。
寻思或许府里抄家这事,干涉到薛家生意。
薛家不如从前了。
我们家也没了权势,帮不了她家。
宝姐姐一人支撑个家,挺不容易的!
对我冷淡,也是情有可原。
我跟她计较个啥。
宝姐姐和姨妈都安好。
反正我心里高兴!
宝玉向宝钗笑道:“宝姐姐,我没别的意思!我笑是我欢喜,想想我们家,现在都没有流落街头,还有安身立命处,我开心,这也真是祖宗保佑!宝姐姐,你和姨妈,也是亏了薛家祖宗保佑,竟也提前有了打算,准备搬出去,那天锦衣卫来时,还恰巧搬完,真是大幸!”
宝钗听了宝玉的话。
立即发现,自个失态。
向黛玉笑着说道:“什么祖宗保佑!当时来消息,说哥哥保不住了,恰好宫里太监,又来告知,内务府不用我家货了。”
黛玉正含笑瞧着二人。
宝钗忽然冷了脸。
问宝玉笑什么。
宝姐姐这飞醋呀!
宝玉是笑也不行,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
先前宝玉说话,宝姐姐不理。
宝玉不说,姐姐又看向宝玉,要他说。
现在宝玉听说姐姐保了财产。
宝玉欢喜也不行。
还好,我家宝玉脾气好。
姐姐怎么对他,他都不恼。
黛玉忽又听得宝钗说,不是祖宗保佑。
寻思道,宝玉说的祖宗保佑,本也是实话。
小秦氏之所以到凤姐儿梦里。
不也是祖宗,借了小秦氏的口,给儿孙们提的警示。
宝姐姐在府里住了八九年。
忽然要搬出去。
应该也是祖宗暗示!
祖宗保了后孙安乐。
宝姐姐这是要扯什么?
且听她说。
黛玉含笑看着宝钗。
宝钗恢复平常表情。
向黛玉叹道:“当时,妈妈吓得六神无主,姨夫又调了外任,二哥和我商议,各地生意都保不住了!”
宝玉听了宝钗说的。
寻思宝钗,当时遇着这些事。
一定又惊又怕,和姨妈两个,该有多难过。
宝玉向宝钗说道:“那时,我们应该过去瞧瞧你们的,偏又抽不出时间,不知道姐姐遭了这许多事,真的难为你和姨妈了!”
宝钗听了宝玉的话,满是不屑。
心里叹道,现在说这些人情话,哪个信你。
那时,你得了心仪之人,心里哪里还有别人。
指望你,我只有喝西北风了!
宝钗不理宝玉。
全当宝玉是那空气。
继续向黛玉说道:“守不住各地生意,我让二哥把外面的店,都卖了,得了银子,保住京里的当铺,余的银子,置了院子,又在乡下置了田产,我和妹妹的想法一样,乡下的田产,留着以后退路。”
黛玉听了宝钗的话。
心里极佩服宝钗。
宝姐姐确实是个能人。
寻思薛大哥没了!
姨妈失子之痛,哪里能顾得别的。
倒是宝姐姐沉稳。
能把这么大的瘫子,迅速精简。
只留当铺,也是对的。
除了当铺是坐店赚钱。
别的都要多地贩货。
黛玉点头,怨不得宝玉的笑,让姐姐恼怒。
这些事,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也有许多艰辛。
这些艰亲的事,都要姐姐亲自去做。
祖宗只能偶尔暗示。
这份暗示,其实也是巧合。
都要自个去做后,方可验证。
自个做的对了,反说祖宗保佑的。
真的难时,
谁又曾经见过,祖宗能跑出来帮忙的。
黛玉叹道:“宝姐姐在万分难里,果断行事,精简生意,做到城里留铺,乡下置田,真个想的周到,姐姐不简单,妹妹佩服。”
宝钗看到黛玉脸上,显出半是心疼,半是敬重的表情。
便向黛玉笑道:“你想的也周到,嫁妆置田,留在祭祀,有了退路。”
黛玉叹道:“当时并不知道,府里会败,置下这些,本为贾氏后人计,想着多年后,若有不测,后人亦有退路!谁知我们家,忽然便败了,来到这里,倒应了古人之言,盛时进城,衰时下乡,古人诚不欺我!”
宝钗听得黛玉之言。
确信黛玉不是重生。
依然是前世哪个黛玉。
宝钗真心说道:“这乡村也不错的,我来时,看着这里风景甚好。”
黛玉也笑道:“姐姐说的对,我们家衰了,我和宝玉,就在这乡野做对农夫,倒也闲散!”
宝玉听黛玉说起农夫。
想起北静王送的蓑衣斗笠。
向黛玉说道:“妹妹可还记得,以前我和你去探望宝姐姐,逢着下雨,北静王送的蓑衣斗笠,我说要帮你要一套的事?”
黛玉也想起来,当时帮着宝玉戴斗笠时,宝玉说的,也给我弄一套。
我看他穿的像渔翁,说我再穿,便成了渔婆。
说完我后悔,怕人听了多想而取笑我。
幸好没人听进心去。
黛玉转向宝玉笑道:“记得!”
宝玉看着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