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孩子哭要抱给他娘!程越花了高额的积分从系统那里把三张卷子上的答案都抄全了!本以为第二天能省一点,尽量自己亲自上手。可看到题目之后又傻眼了。
第二日第一张试卷策论则直面时弊:漕运积弊、吏治腐败、边陲烽烟……笔锋需在颂圣与针砭间谨慎游走。本身题材倒没什么问题,但是细细想来里面问题可就大了!自己从未受过这样的训练,也不知道怎么一个模板,写出来的东西也不知道从哪里是得分和扣分!有可能你费了半天劲写了一篇你觉得非常不错的锦绣文章,很有可能只能拿个十分,因为模板不对。
没办法又花费了三万积分,搞了一张正确答案抄上,于是这样两天的4张卷子就花费出去12万积分。
剩下两张试卷终于看到了曙光!这才是他擅长的东西,一门数学,一门物理学,说是物理学,但是里面还夹杂了一些化学和几何,这200分程越可没有花积分,这对他来说还是十分简单的。
第三日诗赋更考文采,须以“雪霁望春”为题,既要有咏物之工,又要暗藏济世之志。这对程越来说用系统抄还不如用自己脑海里的唐诗300首来应对。效果也是一样的,实在不行宋词也能顶上。
三日夜以继日的煎熬中,有人因过度劳累呕血晕倒,被抬出号舍时仍攥着未完成的答卷;有人因寒疾发作,手指在卷面留下颤抖的墨迹,如泣如诉。
三日后贡院启封,考生们脚步虚浮地走出龙门。有人口中仍念念有词地背着未完成的赋文,有人瘫坐在台阶上盯着自己磨破的脚掌。巷口的卖汤饼老翁递来热毛巾时,看见了那士子眼底未干的泪痕——他怀中的《章句》被揉成了团,却仍死死攥着那张写满批注的残页。
暮色四合归家的队伍渐渐消散在街巷深处,贡院墙根处零落着几张被风吹散的草稿,墨迹在月光下泛着青灰,如同无数未竟的梦。
这场延续千年的科举大潮中,每个伏案疾书的夜晚都是孤舟渡江。城东张屠户之子为凑束修卖掉了祖传杀猪刀,却在第三日因腹痛弃考,归家路上拾起刀柄时,刀刃已生出锈斑;此刻的他只觉得愧对父亲,愧对家人,选择了无声的离去……
城南布庄掌柜的独女赴试,却在搜检时被发现有夹带,立刻取消了资格,名声扫地。
年过六旬的吴老儒第八次踏入贡院,交卷时颤抖的手在卷尾写下“老骥伏枥,志在青云”,墨迹未干已泪湿衣襟。
像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可是科举就是这么残酷。在这个世界可能名字听起来没这么冷酷,可难度系数一点也不比自己的那个星球历史上的较简单,要知道这些只是州考,充其量只算是乡试,真正的大考还没开始,现在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很难想象真正的大考会有多么的残酷。
不过程越想的还是简单了,其实国都的大考要比这温和的多!这里的考试才算是鲤鱼跃龙门,一旦通过这里的考试之后,出来最保底的也是拿国家的俸禄当一方小吏,一家人还免去劳役和人丁税。算是真正的越过了原本的阶层,至于参加国家大考对这些人来说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剩下的也就看天命了,所以就不会出现像州考那样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所以真正的国立考相对气氛还是比较放松的。
别人放不放松没人知道,程越放松可真是一传千里!程坤,程泊涯得知这臭小子一出考场就跑去花天酒地去了,似乎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仿佛有无尽的精力去考场的考官回馈道,说这家伙在考场里写卷子的时间远远没有睡觉的时间多。
进考场的时候畏畏缩缩,就像一个被抽干力气的老头子一样,考试的时候也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迷糊或者在烤火吃东西。晚上睡觉也是呼噜声大起,一点也不担心会影响别人,早上不睡到太阳高照,都不起来写卷子,即使写了也是一副腰酸背痛要死的模样。
但这货交卷的时候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第一个就冲出去了!仿佛这里如同地狱一般,一刻都不愿意多待……
终于到了放榜之日,今天小雪刚停,太阳也在天上露出了半个脸,贡院前挤满了翘首以待的人群。
毫无疑问在这里生活久的人都知道,今天是非常让人耐人寻味的。金榜上的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家都拼命的往前挤,疯狂的寻找着榜上的名字。
有人欢喜得晕厥,有人捶胸顿足。落榜者中,有返乡途中投河自尽的,有疯癫街头的,亦有撕碎所有书卷从此为樵的。但更多的,是收拾行囊再赴一年苦读之路。
城东书铺的掌柜早已经摸到了商机,还如往年一般在落榜者中穿梭,将半价的旧书塞给他们,并说了一大堆勉励的话。甚至还指天发誓他会夜观天象,说那人面相大器晚成……
城西粥棚的老妪为每个失意人添一碗热汤,碗底悄悄压着温好的姜片;就连青楼女子也免去了落榜书生的过夜芙尔,琴声呜咽中唱的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曲调。
暮鼓声中,考生们已提着灯笼踏上青石板路纷纷向自己家乡的方向返程。寒风吹得灯笼上的红绸簌簌作响,书箱在雪地上压出深深辙痕。他们或许不知,自己今日的执着将成为后世史书中泛黄的一页;他们或许不知,那些被冻僵的手指仍执着笔杆,被寒风吹散的书页终会重新装订成册,在某个黎明到来前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倔强与希望!这希望如烛火般微弱,却在千年科举长卷中,始终未曾熄灭。
这场考试,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寒门士子以笔为剑,劈开阶级的枷锁;世家子弟以墨为盾,扞卫家族的荣光。有人折戟沉沙后归隐山林,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乡间稚子,从此桃李满天下;有人金榜题名却终老宦海,再未写出当年应试时那篇激昂的策论,只能在深夜独饮时对着月光叹息。
但无论如何,历史的长卷又在晨雾中徐徐展开,那些被风雪打磨过的灵魂,终将在某个时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而这束最耀眼的光芒,此时正泡温泉,喝着茶水,看着外面的积雪享受着几个小姑娘的弹奏,甚至今天放榜都懒得没去看,一副贱兮兮的模样要多欠揍有多欠揍。
求五星好评!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