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大悲伤血又伤肺的问题。
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红楼梦》里,林黛玉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她有着“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柔弱之态,那才情如泉涌般灵动,美貌恰似仙子下凡,令人心醉神迷。然而,命运却似无情的寒风,她红颜薄命,刚至及笄之年,便如凋零的花朵般香消玉殒,这一悲剧如同一把重锤,敲打着读者的心,令人不禁扼腕叹息,为她的早逝而满心伤痛。
深入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专家们普遍认为黛玉是死于肺病。书中对黛玉病症的描写如细腻的画笔,勾勒出她身体的每况愈下。初入贾府时,众人便敏锐地察觉到她带有不足之症,那孱弱的身体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随着故事的发展,黛玉题诗于宝玉送来的绢帕上后,情感激荡之下,她“觉得浑身火热,面上灼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这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能看到她病态中的美丽与哀愁。而第八十二回更是令人揪心,黛玉从梦中醒来后,“一会儿咳嗽起来,连紫鹃都被咳醒了”,并且吐出了“满盒子痰,痰中有血星”。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犹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黛玉病情的大门,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黛玉所患的正是肺病,这病魔如影随形,一点点吞噬着她的生命。
像林黛玉这般冰肌玉骨、出身高贵的女子,为何会陷入肺病的魔掌呢?这其实与她那伤春悲秋的性格紧密相连,如同丝线般缠绕在一起,难以分割。《红楼梦》中描绘林黛玉进贾府时,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即使贾母对她视若“心肝儿肉”,疼爱有加,给予她无尽的关怀,她却始终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内心深处有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与不安如同黑暗中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她,使得她整日抑郁烦闷,那愁眉苦脸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她的心中仿佛有一片阴霾,始终无法散去,欢乐似乎与她无缘。
从中医的理论角度来看,“五脏藏精,五脏藏神”,人的五种情志分别由五脏管辖,其中“悲忧为肺志”,“过忧则伤肺”。这就意味着,当人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时,经常放声大哭,而哭是肺的一种声音表现,放声大哭其实是肺在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反应。然而,如果一个人忧悲过度,那么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便是肺。肺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主气”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呼吸之气,二是主全身之气。有的人在悲伤过度放声大哭时,经常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其呼吸功能受到了影响,肺部的正常运作被情绪所干扰。而有的人在哭完之后,会感到全身乏软无力,整个人就像被抽去了筋骨一样,拽都拽不起来,这同样是因为全身之气因肺受损而变得虚弱所致。不过,这种情况通常是短暂的,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但只要病人的情志恢复,如同乌云散去,太阳重新照耀,身体也会逐渐好转。然而,对人产生较大损害的是“慢耗”,也就是那种不像剧烈情绪波动那样明显,而是像林妹妹一样,整日持续地抑郁烦闷、愁眉不展,这种慢性消耗才是对身体伤害最大的。它如同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切勿养成那种伤春悲秋的情绪,将自己整日埋在抑郁烦闷的泥沼中,而应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样才能不至于损耗肺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不仅如此,忧思过度还会对血气造成损耗。中医认为,“愁忧者,气闭塞不行”。所以,那些整日愁眉不展、抑郁寡欢的人,身体内的气受阻,就像河流被堵塞一样,无法顺畅流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如茶饭不思、失眠、咳喘等。而且,肺主皮毛,当人被大悲的情绪控制住时,肺气受损,进而也会影响到皮肤,使之失去神采,导致面色苍白如纸、容貌憔悴如枯叶,有的人严重时还可能患上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皮肤病。人们往往只看到林妹妹形貌柔弱美丽的一面,却忽视了她的体质同样柔弱,如同风中残烛。因此,那些与林妹妹情志相似的女性朋友要“及时回头”,就像在悬崖边缘及时止步,避免健康和容貌受损,珍惜自己的美丽与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挫折与不顺如同路上的荆棘,可能会不时地刺痛我们。但若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同拥有一把坚固的雨伞,为我们遮挡风雨;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同掌握航船的舵,引导我们驶向正确的方向,便能有效避免因情志不畅而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林黛玉的故事虽然凄美如一幅悲凉的画卷,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努力做一个内心强大、乐观向上的人,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而不是重蹈林妹妹的悲剧。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拥抱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