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宋晓辉并未急着四处拜会,而是真的如同游客般,带着几位女士流连于京华的名胜古迹,品味着这座古都的韵味。这一日,众人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琉璃厂。
街道两旁,古玩店、书画店、文房四宝店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旧物的气息。游人如织,真假难辨的宝贝与坑蒙拐骗的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里独特的生态。
何允儿与蓝凤凰对珠宝玉器更感兴趣,在一家老字号银楼前驻足。姜灵儿则对那些造型奇特的“古董”科学仪器两眼放光,拉着夜凰当翻译兼保镖,钻进了旧货摊。苏文君自然是去了古籍碑帖店。
宋晓辉则背着手,像个闲散的老爷子,在各个摊位上随意逛着,目光扫过那些沾满泥土的瓷片、锈迹斑斑的铜钱、以及真假难分的书画卷轴。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衣着朴素、面色愁苦的中年人蹲在地上,面前只铺着一块蓝布,上面零星摆着几件东西:一枚缺了角的汉瓦当,几枚品相普通的宋钱,还有一块黑乎乎、沾满泥污、拳头大小的石头,看起来像是用来压布的。
宋晓辉的目光在那块石头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蹲下身,拿起那枚汉瓦当看了看,问道:“老板,这瓦当怎么卖?”
中年人见有客上门,连忙起身,搓着手道:“先生好眼力,这是正经的未央宫瓦当,‘长乐未央’,寓意好!您要给……三千块?”
宋晓辉不置可否,又指了指那几枚宋钱和那块黑石头:“这些呢?搭头?”
中年人苦着脸:“宋钱您给五百一块,这石头……是家里老宅地基里刨出来的,压咸菜缸的,您要喜欢,给一百块拿走。”
宋晓辉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数了四千块递给中年人:“瓦当和石头,我要了。”
中年人一愣,没想到这年轻人这么爽快,连价都不还,连忙接过钱,千恩万谢。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哟,我当是谁这么阔气,原来是东海来的宋先生啊。怎么,在东海赚够了钱,跑到琉璃厂来当冤大头了?”
众人回头,只见赵楷带着几个跟班,摇着一把折扇,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讥诮。他显然一直派人盯着宋晓辉的动向。
宋晓辉拿起那块黑石头,在手里掂了掂,对赵楷笑道:“赵公子也来逛琉璃厂?怎么,上次那尊‘商周’酒樽,没让你长点记性?”
赵楷脸色一沉,折扇“啪”地合上:“哼!牙尖嘴利!本少爷没空跟你耍嘴皮子。你手里这块破石头,一百块?本少爷出两千,让给我如何?”他存心要恶心宋晓辉,也是试探。
宋晓辉却摇了摇头,将石头揣进兜里:“不好意思,赵公子,这石头与我投缘,不卖。”
“五千!”赵楷加价。
宋晓辉依旧摇头。
“一万!”赵楷眼神变得锐利,他隐隐觉得,这石头可能不简单。
宋晓辉笑了,露出两排白牙:“赵公子,这不是钱的问题。这东西,你把握不住。”
说完,他不再理会脸色铁青的赵楷,拿着瓦当和石头,招呼上刚刚汇合过来的何允儿等人,施施然离去。
走出不远,姜灵儿好奇地问:“宋晓辉,你花一百块买这破石头干嘛?检测显示就是一块高密度玄武岩,没啥特别的啊。”
苏文君也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宋晓辉神秘一笑,掏出那块黑石头,指尖金光微闪,在那石头上某个不起眼的凸起处轻轻一按!
“咔哒”一声轻响。
那看似浑然一体的石头,竟然如同莲花般,从中间裂成了整齐的八瓣!露出了里面包裹着的东西——那是一枚鸡蛋大小、通体剔透如冰、内部却仿佛有金色流沙缓缓旋转的玉珠!玉珠出现的瞬间,一股温润祥和、仿佛能安定神魂的气息弥漫开来!
“这是……‘定魂珠’?!”苏文君失声惊呼,美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古籍记载,乃先秦方士蕴养神魂之宝,早已失传!你……你怎么知道……”
何允儿、蓝凤凰等人也看得目瞪口呆。
宋晓辉把玩着这枚绝世奇珍,看着身后远处还在原地发愣的赵楷,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弧度:
“所以说,他把握不住。”
“捡漏的乐趣,就在于……”
“知识、眼力,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
(本章字数:218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