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批准了,”张百川将电文拍在桌上,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凝重:“129师会在太行方向全力佯攻太原,我们的任务就是在鬼子回援的路上,狠狠咬下他一块肉,甚至打断他的脊梁骨,”
指挥部里瞬间沸腾,但很快又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
“司令员,伏击点选在哪里?”358旅旅长老徐迫不及待地问。
张百川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一个蜿蜒的隘口——“石岭关”。
“就是这里,忻口以北三十里,太原盆地通往晋西北的咽喉要道,两边山势陡峭,中间公路狭窄,鬼子重装备难以展开,是打伏击的天赐宝地,”
“好地方,”教导一旅许旅长凑近看了看:“这地形,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别高兴太早,”张百川神色严肃:“地形好,不代表仗就好打,这次来的不会是落马坡那种轻敌冒进的家伙,而是香月清司急着回救老巢的主力,必然是硬骨头,”
他目光扫过各位旅团长,开始下达具体命令,语速快而清晰:
“老徐,”
“到,”
“你的358旅,负责石岭关西侧阵地,把你的重机枪,还有刚缴获的鬼子九二式重机枪,都给我架到棱线上,任务是封死公路,把鬼子压在山谷里,没有我的命令,一寸都不准退,”
“放心,就是把血流干,也绝不放一个鬼子过去,”
“老陈,”
“到,”
“你的359旅,负责东侧阵地,地形更陡,你的部队要像钉子一样给我钉死在那里,不仅要防止鬼子从东侧突围,还要随时准备向下反冲锋,把鬼子截成几段,”
“明白,东边交给我,万无一失,”
“老许,老彭,”
“到,”
“你们两个教导旅,作为总预备队,隐蔽配置在伏击圈南侧后方,战斗打响后,看我的信号,如果鬼子被压制得狠,你们就从南面给我压上去,彻底扎紧口袋,如果鬼子拼死向北突围,你们就要随时准备顶上去,加固防线,”
“是,”
“周团长,”
“到,”炮兵团长老周唰地站起身。
“你的炮兵团,是这仗的关键,所有山炮、步兵炮,分散隐蔽布置在石岭关北口和两侧反斜面阵地,你的任务不是覆盖射击,是精确打击,给我瞄准鬼子的车队、军官、重机枪阵地、还有那些铁王八,炮弹金贵,我要你一颗炮弹换鬼子一片人,”
“司令员,我拿脑袋担保,绝不让您失望,”
“孙团长,”
“到,”
“你的骑兵团不要冲击主力,分成数股,在石岭关外围广阔区域游弋。任务是清剿鬼子可能派出的侦察兵,隔绝战场,战斗后期,追杀溃兵,能不能做到?”
“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一只鬼子苍蝇溜出去报信,”
“老耿,”
“在,”
“你的人,立刻前出,盯死从南边来的所有大路小路,我要知道鬼子先头部队是哪个联队,有多少人,多少车,多少炮,行军速度如何,每隔半小时汇报一次,”
“是,我带人去,”
一道道命令下达,各部主官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和张百川、关政委、萧参谋长三人。
“司令员,”关政委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我态势:“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
“是啊,鬼子想来中心开花,”张百川眼神锐利:“鬼子心急回援,石岭关是必经之路,也是最容易遭伏击的地方,但他们料不到我们刚打完落马坡,就敢长途奔袭到这里设伏,这就叫出其不意,而且,”他顿了顿,“129师兄弟部队佯攻的压力越大,鬼子回援的心情就越急,就越容易钻进我们的口袋,”
部队在夜色掩护下,向着石岭关地区急进。战士们扛着沉重的武器弹药,默默行军,到达石岭关后,各部立刻按照部署,抢占阵地,构筑工事,进行伪装。整个伏击圈如同一个巨大的狩猎场,悄然张开了死亡之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耿的情报不断传来:
“报告,鬼子先头部队为第15联队,配属战车中队,距离石岭关还有四十里,”
“报告,鬼子行军速度很快,队形较为密集,未向两侧派出远距离搜索部队,”
“三十里…”
“二十里…”
指挥部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张百川举着望远镜,死死盯着公路的尽头。
终于,远处传来了沉闷的发动机轰鸣和大队人马行进的嘈杂声。一面膏药旗首先出现在望远镜里,紧接着是排着四路纵队的鬼子步兵,中间夹杂着骡马和汽车,几辆坦克轰隆隆地开在队伍中间,鬼子果然毫无戒备,急匆匆地赶路。
当鬼子先头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后卫也开始进入时,张百川对着电话低声吼道:“发信号,打,”
“咚,咚,咚,”
“轰,轰,轰,”
周团长的炮兵首先发难,炮弹精准地落在鬼子行军队列的中段和后卫,顿时炸得人仰马翻,一辆坦克直接被命中,燃起大火,
“哒哒哒哒——”
几乎同时,两侧山腰上上百挺轻重机枪同时开火,形成交叉火网,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鬼子成片成片地倒下,队形瞬间大乱,
“八嘎,埋伏,快抢占…”一个鬼子军官刚喊出声,就被不知哪里飞来的子弹打穿了脑袋。
“吹冲锋号,全体攻击,”张百川对着电话怒吼,
“滴滴答滴滴滴——”
冲锋号响彻山谷,
“杀啊,”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冲向鬼子的队伍,被突袭的鬼子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就地寻找掩体,组织反击。机枪火力点喷吐出火舌,掷弹筒咣咣地发射。
“机枪,压制那个火力点,”
“爆破组,上,炸掉那辆坦克,”
“手榴弹,扔,”
山谷里杀声震天,爆炸声、枪声、呐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张百川在指挥部里,不断接到各处的报告。
“西侧阵地报告,击退鬼子一次冲锋,”
“东侧阵地请求炮火支援,鬼子一个小队摸上来了,”
“炮兵报告,正在集火鬼子炮兵阵地,”
“孙团长报告,外围发现小股鬼子斥候,已被清除,”
战斗异常惨烈。鬼子拼命向两侧山头攻击,试图打开突破口,但八路军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凶猛,一次次打退了鬼子的进攻,然而,鬼子的兵力优势和单兵素质渐渐显现,部分阵地开始告急。
“司令员,西侧三号高地快顶不住了,鬼子冲得太猛,”电话里传来老徐焦急的声音。
张百川对着地图看了一眼,果断下令:“命令教导一旅一营,立刻增援西侧三号高地,告诉老许,把鬼子给我压下去,”
生力军的加入,暂时稳定了战线。
但此时,老耿又带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司令员,侦察兵发现,另一股鬼子,兵力约一个大队,正从侧后方快速向石岭关逼近,像是听到了动静赶来增援的,”指挥部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背后出现敌人,口袋要被捅破了,张百川额角青筋跳动,他死死盯着地图上那股新出现的敌军箭头,大脑飞速运转。
是立刻抽调预备队堵缺口?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