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军区指挥部,张百川、关政委、萧参谋长三人围坐在木桌旁,目光都聚焦在刚刚收到的两份电文上。一份来自八路军总部并转延安批示,另一份则来自深入敌后的情报网。
张百川先点在第一份电文上:“批了,延安和总部同意我们的扩军和发展计划,要求我们稳妥推进,注意巩固根据地,量力而行。”
关政委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充满干劲的神情:“太好了,有了中央和总部的支持,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这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萧参谋长则更关注细节:“批复里强调‘稳妥推进’和‘量力而行’,看来中央也希望我们不要太冒进。”
“不是冒进,是时机到了,”张百川移到第二份电文上:“你们看看这个,华北方面军为策应正面战场,近期从山西第一军序列中,秘密抽调整编第9旅团、独立混成第16旅团大部,以及第110师团的一个联队,星夜南下,晋中、太原方向鬼子兵力空前空虚,”
关政委和萧参谋长几乎同时凑过来,仔细阅读电文上的每一个字。
“消息可靠吗?”关政委追问。
“可靠,”张百川斩钉截铁:“是我们的内线冒着天大的风险送出来的,而且其他渠道的信息也相互印证了,现在驻守晋中的,主要是鬼子独立混成第4旅团残部、一些新编的守备队和大量的伪军,真正的鬼子野战主力,不到原来的一半,”
萧参谋长立刻趴到摊开的大地图上,手指快速划过晋中几个重要城市:“榆次、太谷、平遥、祁县……如果情报属实,这些地方的防御确实会大打折扣,司令员,你的意思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百川一拳砸在地图上榆次和太谷的位置:“咱们扩军是为了什么?练兵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等这样的机会,现在鬼子后方空虚,正是我们主动出击,扩大根据地,实现向晋中发展的天赐良机,”
关政委迅速冷静下来,沉吟道:“机会确实是好机会,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鬼子即便兵力空虚,凭借坚固城防和装备优势,也不是那么好啃的,我们选择哪里作为突破口?动用多少兵力?战役目标是什么?是占领城市,还是以歼灭有生力量和缴获物资为主?”
“问得好,”张百川显然已经深思熟虑,“我的想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同时攻击榆次和太谷,这两个城市是晋中的门户,拿下它们,就等于在晋中盆地站稳了脚跟,战役目标,首先是歼灭守敌,摧毁其军事设施和物资仓库;其次,视情况决定是否长期占领,如果鬼子反扑力量太强,我们就搬空物资,炸毁工事,主动撤离,达到削弱敌人、补充自己、扩大政治影响的目的,”
他详细阐述部署:“命令教一旅许达部、715团王大山部,配属炮兵团主力,负责主攻榆次,榆次是正太铁路要点,鬼子囤积物资多,但守军相对分散,命令教二旅彭辉部、716团贺东生部,配属部分炮兵和工兵,负责主攻太谷,太谷城防坚固,但孤立突出,利于我集中兵力突破,”
“359旅陈旅长部,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主要方向或打击鬼子援军,358旅老徐部,在北线加强对忻州、太原方向的警戒和佯动,牵制鬼子可能从北面来的援兵,”
“所有参战部队,务必充分发挥前期练兵成果,特别是步炮协同,告诉周团长,他的炮兵团是这次攻坚的拳头,怎么砸开鬼子的乌龟壳,就看他的了,”
萧参谋长一边飞快记录,一边提出关键问题:“同时攻打两座城市,我们的兵力虽然占优,但会不会分散?后勤保障压力也很大。”
“就是要同时打,”张百川目光锐利:“让鬼子首尾不能相顾,判断不出我们的主攻方向,后勤方面,动员所有支前民兵和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保障前线供应,这一仗,不仅是军事仗,更是群众仗,”
关政委补充道:“政治动员要立即跟上,要让每一个战士都明白,这一仗是响应中央号召,向外发展关键的一仗,是打破鬼子封锁、为根据地开辟新天地的一仗,士气只可鼓,不可泄,”
三人又就进攻发起时间、通讯联络、伤员转运、战场纪律等细节进行了讨论。最终方案确定后,张百川深吸一口气,对等候在旁的通讯科长命令道:“立即向各部队下达预备命令:各部按一号作战方案,开始向预定集结地域秘密开进,总攻时间,定于五日后凌晨,”
“是,”
命令下发,晋西北军区这这一次刀锋所指,不再是险峻山岭间的防御战,而是富庶平原上的攻城略地,一场旨在改变华北抗战格局的大战,即将在晋中盆地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