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总体研判晋中军区精锐小分队应完善训练计划,主要负责总结经验,推广全军,偷袭风陵渡计划取消。
太原,鬼子第一军司令部,筱冢义男站在沙盘前点着晋中地区的地形模型:“张百川...”他喃喃自语:“从湘江一路打到晋中,残害我皇军数万之众,有意思。”
参谋长河边虎四郎少将站在一旁:“司令官阁下,根据情报,张百川部目前正在休整,似乎对我们的囚笼政策尚无有效应对。”
筱冢义男冷笑:“他不是没有应对,是在寻找突破口,这个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拿起一份档案:“我仔细研究过他的每一场战役,自从咱们进入山西战场之后,他连续发动了雁门关伏击、七桥山之战,七寸峡之战、蟠龙岗之战,特别是大辛庄作战,尤为胆大,此人用兵,诡诈多变而又胆大包天。”
“那阁下的囚笼政策...”
“就是要让他诡诈不起来,胆大无用处。”筱冢义男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的战法依赖机动和突然性,我就用铁丝网和碉堡限制他的机动;他擅长伏击和奇袭,我就用保甲连坐切断他的情报来源。等到囚笼合拢,他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河边参谋长犹豫道:“可是,大本营希望我们尽快消灭晋中地区的八路军主力...”
“愚蠢,”筱冢义男厉声打断:“正面围剿若有成效,梅津美治郎长官何至于被撤换?对付张百川这样的对手,必须有耐心,传令各部队,严格执行囚笼政策,没有我的命令,不得与八路军主力交战。”
“嗨伊,”
晋中军区,高级军官培训班第二期在军区驻地开班,让旅长、团长们意外的是,第一堂课不是战术理论,而是实战复盘。
“今天我们来复盘七寸峡伏击战。”张百川站在讲台上,台下坐着三十多名旅团级干部:“请359旅陈旅长先说说,你认为选择在七寸峡设伏的原因是什么?”
陈旅长站起来:“七寸峡地形险要,适合打伏击。而且根据情报,鬼子第110师团一定会经过那里。”
“情报准确吗?”张百川追问。
“准确,我们多方验证过。”
“好。”张百川转身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那么请716团贺团长说一下,你们团在伏击战中的任务是什么?”
贺东生起身答道:“我团负责切断鬼子退路,阻止敌人后撤。”
“任务完成得如何?”
贺东生犹豫了一下:“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不过有一小股鬼子从东南方向溜走了。”
“为什么让他们溜走?”
“那个方向地形复杂,我们兵力部署不够...”
“不是兵力不够,是预案不充分。”张百川打断他:“战前侦察时已经发现那个方向有一条小路,为什么没有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贺东生哑口无言。
张百川目光扫过全场:“今天复盘这场胜仗,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找出我们指挥中的不足,胜仗要复盘,败仗更要复盘。只有这样,下一次才能打得更好。”
他详细分析了七寸峡战役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情报收集到兵力部署,从通讯联络到后勤保障,指出多个被胜利掩盖的问题,一堂课下来,原本有些不以为然的军官们都被震住了,他们没想到,一场大胜仗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与此同时,在太原的鬼子司令部,筱冢义男也在进行着他的“教学”:“诸君请看,”他指着沙盘上晋中地区的地形:“张百川的部队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区域,他们的补给线、通讯线路、兵力调动路线,都已经在我们的监控之下。”参谋军官们认真听着。
“但是,”筱冢义男话锋一转:“要消灭这支部队,不能靠蛮力。张百川最擅长的就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给他运动的机会,不给他集中的空间。”
他详细解释了囚笼政策的实施要点:如何选择据点位置,如何布置火力配系,如何组织巡逻队,如何建立情报网...
“记住,对付张百川,耐心比火力更重要。”筱冢冢义男最后总结道:“等到春天来临,他的部队被分割孤立,补给断绝,士气低落,那时才是我们出击的时候。”
晋中军区的整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课程深入,军官们的态度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积极投入。
巷战训练场上,王振带队演练攻坚战术。
“爆破组上前,火力掩护,”他大声命令道,士兵们按照训练要求,在模拟的街道中稳步推进,逐屋清剿。
“停,”张百川的声音突然响起:“王旅长,你们推进速度太快了。在真实的巷战中,这种速度会导致重大伤亡。”
王振抹了把汗:“司令员,这巷战打得憋屈,一步一步挪,哪有山地战痛快,”
“就是要憋屈,”张百川严肃地说:“巷战本来就是拼耐心、拼细节,你痛快了,战士们的命就没了。”
他示范如何利用掩体、如何交叉掩护、如何判断敌人火力点位置。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让在场的军官们看得心服口服。
“司令员,你这套本事从哪学的?”王振好奇地问。
张百川笑了笑:“打的仗多了,自然就会了,记住为将者不知兵,是为失职。”
夜晚,司令部内灯火通明。张百川、罗政委和萧参谋长正在研究最新的敌情报告:“筱冢义男这是铁了心要困死我们啊,”萧参谋长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又新增了十五个据点,封锁沟也挖到了根据地边缘。”
罗政委皱眉:“照这个速度,到开春我们的活动空间会被压缩三分之一,司令员,特种分队的行动效果如何?”
张百川拿出一份战报:“老耿带队袭击了鬼子的三个筑垒队,炸毁了一批施工设备,击毙鬼子五十六人,但说实话,杯水车薪,筱冢义男这次是下了血本,从华北各地调来了大批工兵部队。”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行动,打破这个囚笼?”萧参谋长问道。
张百川摇头:“时机不到,我们的整训才进行了一半,部队的新战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现在仓促出战,正中筱冢义男下怀。”
“可是等到囚笼合拢...”
“他修他的,我们练我们的。”张百川目光坚定:“等到春天,我要给筱冢义男一个惊喜。”罗政委和萧参谋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百川,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计划?”罗政委问道。
张百川微微一笑:“计划还在酝酿中,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筱冢义男的囚笼,困不住我们。”
高级军官培训班的最后一课,张百川没有讲战术,而是讲起了历史:“大家都知道楚汉相争的故事。项羽勇猛无敌,每战必胜;刘邦屡战屡败,却最终得了天下。为什么?”
军官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司令员为何突然讲起历史:“因为刘邦会学习。”张百川自问自答:“每败一次,他就总结一次教训,改进一次战术。而项羽,永远依赖自己的勇猛。”
他目光扫过全场:“我们现在就像当年的刘邦,装备不如人,训练不如人,经验也不如人。但我们有一个优势:善于学习。”
“筱冢义男以为他的囚笼政策无懈可击,那我就告诉他:八路军的智慧,远超过他的想象。”
培训班的军官们被这番话激得热血沸腾。他们知道,司令员心中一定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太原鬼子司令部,筱冢义男接到了一份令他意外的报告:“八路军在搞军事培训?”他眯起眼睛:“张百川,你果然不简单。”
河边参谋长不解:“培训?在这个时候?他们不是应该想办法打破我们的封锁吗?”
筱冢义男沉思片刻,突然笑了:“我明白了,他是想以培训为掩护,暗中调动部队。传令各部队,加强警戒,严防八路军突然袭击。”
“嗨伊,”
然而,一周过去了,八路军没有任何大规模行动。两周过去了,依然风平浪静,除了偶尔有小股部队骚扰筑垒工地外,晋中地区的八路军主力似乎真的在安心“学习”。
这让筱冢义男感到不安。他深知平静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风暴,张百川你到底在谋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