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安国公府的马车上,梁岁岁注意到最小的表妹卫璇不在,便轻声询问了一句。
二舅母王氏笑着解释:“璇儿那丫头,前两日贪玩偶感风寒,虽说好了大半,但今日人多气杂,你外祖母不放心,便留她在府中将养一日,免得过了病气给旁人。”言语间满是长辈的细心与周全。
梁岁岁了然点头,心中却对今日的宴会更多了几分了然——连最小的孩子都因健康原因被排除在外,可见这场“赏菊宴”的社交属性远大于其娱乐意义。
此时的安国公府花园内,已是人头攒动,笑语喧阗。安国公夫人与今日的另一位主角——苏二小姐苏婉月,正周旋于宾客之间,得体地寒暄应酬。她们刚与李夫人和李芊芊说过几句话,态度客气而疏离。
已出嫁的苏大小姐今日也特地回府赴宴,正与妹妹苏婉月站在一处。她气质更为沉稳,颇有长姐风范,低声与妹妹说着什么,目光不时扫过全场,显然是在帮妹妹留意着各方动静。
忽然,人群中出现一阵轻微的骚动,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向入口处。原来是太傅夫人携着沈静瑶到了。
沈静瑶今日依旧是一身雪青色绣银线玉兰的宫装长裙,发髻高绾,簪着一套通透的白玉头面,整个人如同冰雪雕琢,清冷高华,瞬间将与李芊芊周身的奢靡之气区分开来。原本聚集在李芊芊和苏夫人身边的一些人,立刻调转方向,如同众星拱月般向沈家母女涌去。
“沈夫人安好,沈小姐真是越来越出挑了!”
“这身玉兰裙与沈小姐的气质真是相得益彰,清雅绝伦!”
“听闻沈小姐前日得了一幅前朝古画,不知何时能有机会品鉴一番?”
恭维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刻意压低声音,将话题引到了刚回京的梁岁岁身上:“要我说,这帝都第一美人的名头,还是非沈小姐莫属。前两日那位梁家小姐,美则美矣,终究是少了些沈小姐这般沉淀下来的气韵。”这话引得沈夫人嘴角微弯,沈静瑶虽依旧保持着得体的浅笑,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一时间,沈家风头之盛,几乎要盖过今日的主家。
李芊芊看着被众人簇拥的沈静瑶,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服。她母亲李夫人轻轻拉了她一下,示意她收敛。李芊芊这才勉强压下脾气,但下巴依旧扬得高高的。
沈家与李家,虽同属三皇子一脉,但李芊芊的骄纵外露与沈静瑶的含蓄高傲,注定她们私下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此刻更是隐隐形成了竞争之势。
就在这风头被沈家占据,主家与李家次之的微妙时刻,门口管事的通传声再次清晰响起:
“礼部尚书梁夫人、卫府周夫人、王夫人到——梁小姐、卫小姐到——”
这一声通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方才还围绕着沈家母女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不少,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将目光转向了入口方向。
只见梁母卫氏与两位舅母周氏、王氏率先步入园中,她们身后,梁岁岁、卫瑶、卫琳三位少女款款跟随。
梁岁岁今日这身杏色金菊留仙裙,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润夺目。她没有沈静瑶那般刻意营造的清冷,也不似李芊芊那般咄咄逼人的艳丽,而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明媚与雍容。金线绣成的秋菊在她行走间若隐若现,仿佛步步生莲,自带仙气。她仪态端庄,唇角含着恰到好处的浅笑,目光平静地迎上园中各式各样的打量,没有丝毫怯场。
在她踏入园中的瞬间,便清晰地感受到了几道含义不同的视线——沈静瑶那带着审视与隐藏极深的比较,李芊芊那毫不掩饰的嫉妒与挑衅,以及苏婉月那温和中带着善意的好奇。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安国公夫人。她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亲热地拉住卫氏的手:“梁夫人,卫家两位夫人,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路上可还顺利?”她又将目光转向梁岁岁,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艳,赞叹道,“这位便是岁岁吧?哎哟,真是好模样!这身裙子也选得巧,正合我们今日的景儿!”
卫氏笑着回礼,顺势将梁岁岁轻轻往前带了带,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国公夫人过奖了,小女顽劣,刚回京中,许多规矩还不甚熟悉,今日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夫人和各位多多包涵,多加指点。”她这话既是谦辞,也是在众人面前为女儿定下一个“初来乍到、需多关照”的基调,既降低了旁人的期待,也预留了余地。
安国公夫人连声道:“梁夫人太客气了!这般品貌气度的孩子,喜欢还来不及呢!快请入席,婉月,快来见过梁夫人和梁妹妹。”
苏婉月依言上前,落落大方地行礼问好,目光与梁岁岁相接时,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似乎都弥漫开一股温和友善的气息。
梁岁岁的正式亮相,就在这各方关注、暗流涌动,却又表面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她知道,真正的“赏菊”,此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