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夫妇与周大官人,恰是青州城中不同阶层之缩影。赵明诚夫妇身为文人雅士,虽于兵戈之事,心内好生惊惧,却也能用理性,审视眼前景况。从那士兵之纪律,与义军之宣告里,觉察出与刻板印象相悖之秩序。周大官人则代表城中商贾富户,他们最忧心者,莫过于家业受损。听闻“赈济百姓”,便本能地想到自身利益恐遭冲击,那恐惧之源,实是对财产安危之深切忧虑。
此时赵家这一幕,在青州城各处皆有发生。青州不比郓城那般小城,富豪人家寥寥。青州自来便是军事重镇,又是交通要冲,城中士族豪强、富商大贾云集,家底殷实者不在少数。
梁山义军入城之消息,恰似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不同阶层人群里,激起了截然不同之涟漪。
那些平日里深居简出之官宦世家,此刻正紧闭府门,家丁们俱都披甲执械。族中有威望者,皆神色凝重,商议应对之策。既怕义军抄家夺产,又担忧朝廷日后追责。而街头巷尾之寻常百姓,虽也因昨夜厮杀心有余悸,却更多了几分对“赈济贫苦”之期待。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压低声音,议论着梁山义军之种种传闻。有人道亲眼见那士兵扶起逃跑中跌倒之老妪,有人言义军正在粮仓外张贴告示,登记贫民信息。
秦明天未亮,便带着一队人马开始巡逻。手下亲兵见了,疑问道:“将军,赵寨主不是吩咐咱等天亮开始巡逻么?为何此刻便出发?”
“傻小子。”秦明摸了摸跟随自己多年之宝马,恰似与往昔作别。眨眼间,自己从一方兵马统制成了梁山贼寇,这匹跟随多年之宝马,也已垂垂老矣。恰似自己在这大宋朝堂摸爬滚打多年,却只落得个被狗官构陷之境地。就如这宝马,威风堂堂,却难掩岁月风霜。他勒住缰绳,望着东方泛起之微光,开口道:“早一刻巡逻,百姓便早一刻安心。昨夜厮杀刚过,人心惶惶。咱等早早出来,青州百姓便能早些宽慰。我等虽上了梁山,却终究还是青州子民。如今守护的,仍是青州之安宁,岂能因身份之变而忘本?”
亲兵听了,脸上疑惑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肃然起敬,应道:“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明白了!”秦明微微颔首,调转马头,沉声道:“走,先去西城看看。那里房屋密集,昨夜想必受惊最重。”
城中百姓见秦明亲自出来巡逻,心中不安顿时大减。虽说那些梁山贼寇自称义军,可谁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咱秦大人值得信赖。想当年秦大人在青州任职时,多少次抵御外侮、平定匪患,咱青州百姓谁没受过他的恩惠?
有些人壮着胆子,对秦明问道:“秦大人,大家都传言您投降了那梁山,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咱知道您素来忠义,怎会做出这等事来?”
秦明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围上来之百姓,见那眼神里有疑惑、有担忧,却无多少敌视。他心中一暖,翻身下马,走到人群前,沉声道:“乡亲们,秦明对天发誓,从未有过背叛之心!只是那慕容彦达这厮奸佞当道,构陷忠良。若不投梁山,秦明一家早已是刀下之鬼!如今梁山义军入城,只为除暴安良,绝非为祸百姓。我秦明在此,定会护得诸位周全!”说罢,他跪拜在地,“昔日秦明护城,今日秦明亦护城,只是护的是这满城百姓,而非那害民之官!”
百姓们见他言辞恳切,又想起他往日功绩,渐渐放下心来。有人喊道:“秦大人,咱信你!”
“只要能让咱过上好日子,谁当这官都一样!”
秦明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翻身上马,朗声道:“多谢乡亲们信任!梁山素来言出必行,诸位且放宽心。我等巡逻至此,便是要确保家家户户不受滋扰。若有那等借乱生事之徒,只管报与我知,秦明定不饶他!”说罢,他扬鞭示意,带领亲兵继续沿街巡查。
阳光渐盛,洒在青石街道上,将士兵们之身影拉得老长,也将那份由秦明带来之安定,一点点铺展在青州城之晨光里。
城中百姓也在秦明等人之巡逻中,渐渐安稳下来。起初紧闭之门窗,次第打开,探出一张张试探之脸庞。见街道上并无预想之混乱,胆子便大了些。
几个孩童甚至偷跑到路边,好奇地望着那些身着统一服饰之士兵。士兵们却只是目不斜视,继续前行。偶尔有目光与孩童相遇,竟还会露出一丝温和笑意。
街边摊贩也小心翼翼地支起摊位,将蔬菜瓜果摆得整整齐齐。虽然顾客寥寥,可那份久违之市井气息,正随着阳光一同缓缓复苏。
不远处,几名梁山士兵正帮着一位年迈老者,修补被昨夜流矢射穿之屋顶。老者则端着一碗热茶,不停地往士兵手中递,口中说着感激之语。
赵复只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已苏醒。如今重生一世,身体年轻力壮,正是打拼之时,赵复自然不愿将大好时光浪费在睡觉上。
亲卫见赵复起床,连忙上前伺候,递上早已备好之热巾与清茶。赵复接过热巾擦了把脸,只觉神清气爽,昨日攻城之疲惫,仿佛被这清晨之微凉一扫而空。他一面啜着茶,一面沉声问道:“城中各处情形如何?秦统制他们那边巡逻可还顺利?”
亲卫躬身回禀:“回寨主,都已按寨主吩咐安排妥当。目前所有兄弟都散落城中各处,秦统制天未亮也已出门巡逻。如今城中除了少有地痞流氓趁乱哄抢些许财物外,一切安好。”
青州城比起郓城,一个如省会大城市,另一个似三线小县城。小县城人少,地痞流氓自然也不多。可这青州城作为京东路之重州,商贾云集、人口稠密,三教九流混杂其中,难免有些游手好闲之徒,想趁机浑水摸鱼。
赵复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稳定只是暂时的。青州不比郓城,这里士族豪强盘根错节。他们表面顺从,暗地里指不定在谋划什么。万不可大意。时迁兄弟还未回来么?”
“尚未回来。之前张三兄弟回来过,说那狗官骑得一匹好马,脚程极快。时迁兄弟怕跟丢了踪迹,便让张三先回来报信,自己则继续追踪。”
自山寨建立锦衣卫后,赵复便将张三、李四两人也都安排进去了。之前荆南寻马之时,赵复便发觉两人机灵。当时便有让两人做探子之想法,如今两人果真在锦衣卫里如鱼得水。他们凭借着对市井生活之熟悉,与察言观色之本事,在打探消息、追踪目标方面屡有建树,纷纷成为锦衣卫百户。
如今锦衣卫人数不多,尚未成立千户,百户便是仅次于时迁这个都指挥使,和马灵刚刚担任之副指挥使的高阶职位。
赵复放下茶盏,指尖轻叩桌面,沉吟道:“慕容彦达此人虽贪生怕死,却也狡猾得很。你通知下去,让时迁兄弟能追则追,不必勉强,务必保全自身。如今最要紧的,是控制好这青州城。”
亲卫得了令,立马下去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