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留在梁山的次日清晨,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洒在 “赵伯之田” 的麦芽上,把嫩绿的芽尖染得发亮。我和 007 抱着厚厚的手册,脚步轻快地走进聚义厅 —— 自从昨夜定下 “扎根梁山” 的决心,我们一夜没睡,把 “赋能计划” 的细节补得满满当当,连灌溉路线的坡度都算了三遍。
聚义厅里早已热闹起来。宋江站在沙盘前,手里拿着小木棍,正在讲解春耕计划,沙盘上用不同颜色的石子标出了土地范围;林冲、武松、李逵等人围在旁边,手里都攥着粗糙的纸本子,是用树皮纤维做的,上面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看到我们进来,宋江立刻停下讲解:“你们来了!正好,大家正琢磨着怎么把梁山弄得更安稳,你们的想法肯定管用!”
我爸 “科学种植计划” 的草图铺在长桌上,纸张是用麦秆做的,韧性十足,上面用炭笔画着清晰的分区:“俺们想做三个‘赋能计划’。第一是种植赋能 —— 把山前的土地分成‘粮食区’‘蔬菜区’‘草药区’,按现代方法种。粮食区种麦子、玉米,保证大家吃饱;蔬菜区种萝卜、白菜,让大家能吃上新鲜菜;草药区种蒲公英、金银花,以后小伤小痛不用总跑药庐。”
007 接着展开 “防御升级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反光镜的转轴设计、新弩标尺的刻度:“第二是防御赋能。把之前的反光镜阵改成‘自动调节式’,用木轴和齿轮连接,能跟着太阳转,不用手动调整;新弩加装‘瞄准标尺’,按‘三点一线’原理刻上距离刻度,就算是新手,也能射中两百步外的目标。”
“第三是医疗赋能!” 我补充道,掏出刚写好的 “简易医疗手册” 初稿,“教大家认识常见草药、处理小伤口,比如划伤了用止血草嚼烂敷,头晕了用醒神花泡水喝。再把这些方法编成手册,每个寨门放一本,谁都能查。”
弟兄们都凑过来看,眼里满是好奇。李逵指着草药区的标记,粗声粗气地问:“俺能帮啥?俺力气大,翻地、挑水、扛麦子都能干!要是学会认草药,俺以后受伤了,是不是不用等王大叔,自己就能治?”
“当然能!”007 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负责翻地最合适,按手册上的‘行距一尺、深度五寸’来,用脚步量着翻,保证种子能扎稳根。等草药长出来,俺教你认蒲公英的叶子、金银花的花苞,以后你再划伤手,自己就能找草药敷。”
林冲则盯着自动反光镜的分解图,手指在齿轮标记上轻轻划过,若有所思:“这木轴和齿轮的齿数比是 1:3,转一圈刚好调 30 度,跟着太阳走没问题。寨里有三个会木工的弟兄,以前做过犁耙,只要图纸够详细,肯定能做出来。”
“图纸都标清楚了!” 我赶紧翻到分解图那一页,上面把木轴的粗细、齿轮的齿距都画得明明白白,“木轴用山核桃木,硬实耐用;齿轮的齿要打磨光滑,不然转不动。要是做的时候遇到问题,咱们再一起琢磨。”
宋江看着我们的计划,又看了看弟兄们眼里的期待,语气里满是欣慰:“就按你们的计划办!梁山能熬过方腊的进攻,全靠你们的现代知识;现在你们愿意留下,还帮梁山做长远打算,俺代表所有弟兄,谢谢你们!” 他说完,还对着我们拱了拱手,弟兄们也跟着点头,聚义厅里满是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梁山上下都动了起来,三大赋能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科学种植区里最热闹。李逵带着五个年轻弟兄翻地,他手里拿着根一尺长的木棍,每翻一步就用木棍量一下,嘴里还念叨着:“一尺!再一尺!不能偏!” 翻出来的土块被他敲得细碎,连小石子都捡出来,生怕硌着种子。
时迁则爬到旁边的梨树上,用树枝做 “灌溉标记”—— 在每块地的边缘插根树枝,上面绑着布条,布条垂到地面的位置就是灌溉的水位线:“这样浇水的时候,看布条湿到哪儿,就知道够不够,不会淹了麦子!”
王大叔负责指导播种,他把 007 教的 “浸种法” 记得牢牢的,先把麦种泡在温水里半个时辰,再捞出来晾干:“温水泡过的种子,发芽快还不容易生病。以前俺都是直接播,难怪有的发芽,有的不发芽,还是你们的法子好!”
防御升级这边,林冲带着木工弟兄在作坊里忙。他对照着图纸,用尺子量着木头的长度,每锯一块都要反复核对:“木轴要削成圆柱形,直径刚好两寸,不然齿轮套不上去。” 武松则跟着我给新弩加装瞄准标尺,他用小刀在弩身上慢慢刻刻度,每刻一道就用新弩试射一次,调整到最精准的位置:“现在俺就算闭着一只眼,也能射中两百步外的木桩!”
医疗普及课每周开两次,聚义厅里总是坐得满满当当。007 站在前面,用树枝在地上画草药的样子,教大家认止血草的锯齿叶、醒神花的白色花瓣:“止血草嚼烂了敷在伤口上,能止住流血;醒神花泡水喝,头晕的时候喝一碗,很快就好。”
王大叔则在旁边搭把手,现场煮了一锅止血汤,分给大家尝:“你们看,这汤是淡绿色的,喝着有点苦,却管用得很。上次俺切菜划伤了手,喝了一碗,再敷上止血草,第二天就不流血了。” 弟兄们都端着碗,小心翼翼地尝着,脸上满是新奇。
一个月后,梁山变了大模样。
科学种植区里,麦子长得齐腰高,绿油油的一片,风吹过,麦浪翻滚,像一块柔软的绿地毯;蔬菜区的萝卜冒出了翠绿的叶子,白菜也卷了心,看着就让人欢喜;草药区的蒲公英、金银花长得茂盛,弟兄们谁要是划伤了手,就自己去采点草药,再也不用麻烦药庐。
城墙上的自动反光镜也安装好了。铜镜跟着太阳转,反射的光从清晨到傍晚都能照到远处的山坡,时迁趴在了望塔上,手里拿着望远镜 —— 是我们用镜片做的,笑着喊:“现在就算没人守着,反光也能晃住敌人,比以前省心多了!”
新弩加装瞄准标尺后,命中率提高了不少。之前总射偏的小兵阿木,现在能射中三百步外的木桩,他举着新弩,兴奋地跑遍了整个梁山:“俺也能像林教头一样准了!以后有敌人来,俺肯定能多杀几个!”
“简易医疗手册” 也编好了,每个寨门都放了一本,封面用粗布包着,防水耐用。有次李逵砍木头时,不小心被木屑划伤了手,他按着手册上的方法,找了些止血草,嚼烂了敷在伤口上,还煮了碗止血汤喝,没过两天伤口就结了痂。他拿着手册,逢人就炫耀:“这手册比啥都管用,俺以后再也不怕受伤了!”
麦收那天,梁山像过节一样热闹。天刚亮,弟兄们就拿着镰刀,在麦田里集合。宋江带头割下第一捆麦子,笑着说:“今年的收成肯定好,咱们不仅够吃,还能存些粮,冬天再也不用愁了!”
李逵割麦最快,他弯着腰,镰刀 “沙沙” 地冻,割完一捆就扛到打麦场,还不忘喊:“快来!这麦子沉得很,今年肯定够吃!” 时迁则爬到树上,用树枝做了个稻草人,还给稻草人身上挂了个小铃铛:“风吹铃响,鸟就不敢来啄麦子了,咱们的收成又能多不少!”
我和 007 坐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宋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打好的麦饼,递到我们手里:“尝尝,这是用新麦做的,比以前的麦饼香多了。你们的‘赋能计划’真好,不仅让梁山有了吃的,有了安全的防御,还让大家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这才是长久之计啊!”
林冲也走了过来,他的伤口已经完全好了,手里拿着一把加装了瞄准标尺的新弩,笑着说:“俺用这新弩试过了,能射中三百五十步外的木桩,比以前准多了。以后就算有敌人来,咱们也能轻松应对,再也不用怕他们的土炮了。”
夕阳西下时,打麦场的麦堆像小山一样,金黄的麦子在夕阳下泛着光。弟兄们围坐在麦堆旁,手里拿着新麦饼,喝着王大叔煮的草药茶,聊着梁山的未来。
李逵啃着麦饼,含糊不清地说:“明年俺要种更多的麦子,把山后的空地也翻了,让周围的村民也能吃饱!” 武松则说:“俺要教更多的人用新弩,让每个弟兄都能守护梁山,再也不让敌人欺负咱们!” 时迁晃着手里的铃铛,笑着说:“俺要去更远的地方探路,把梁山的好消息告诉更多人,让大家都知道,梁山现在有多好!”
我和 007 坐在旁边,看着弟兄们的笑脸,突然明白 —— 我们留在梁山,不是放弃了 “归乡”,而是找到了更有意义的 “归乡”;我们用现代知识赋能梁山,不是单纯的 “帮助”,而是和弟兄们一起成长,一起把这里变成了真正的家。
夜里,我翻开 “武器改良手册”,在最后一页写下:“赋能非外力,扎根即成长。梁山的土地,因耕耘而肥沃;梁山的弟兄,因同心而强大;我们的归乡途,因守护而圆满。”
007 也在 “梁山医疗手册” 的最后,画了一幅小小的画 —— 画面里,弟兄们在麦田里收割,聚义厅的灯亮着,后山的墓碑旁开满了黄色的小花,下面写着一行字:“此心安处,即是吾乡;此心守处,即是吾责。”
月光洒在聚义厅前,洒在打麦场的麦堆上,洒在梁山的每一个角落 —— 寨门的木柱、城墙上的反光镜、山前的麦田,都被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银辉。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 “现代赋能?绝境成长” 的新开始。
以后,我们会和弟兄们一起,种更多的地,改良更多的武器,教更多的人学医疗;会一起看着麦子一年年丰收,看着梁山一天天变强,看着弟兄们的日子越来越安稳。因为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成长,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扎根现在,用自己的力量,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真正的归乡,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找到一群值得守护的人,和他们一起,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幸福的模样。
梁山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的成长,也还在继续。而这份扎根守护的决心,这份同心同行的温暖,会永远留在梁山的土地上,留在每一个守护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