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试试!”007 从旁推了我一把,把青铜令牌轻放在架子上,又将草纸铺在参书台的格子上。我握着松木笔,在纸上画光网节点,笔杆轻盈不费力,木板平整让草纸不皱,掌心血泡没了摩擦,一点都不疼。弟兄们围在旁边,看着纸上的参数频频点头:“这节点位置比上次精准,方腊再来肯定冲不过来!”“松木笔就是好用,你画得都比平时快了!”
正画着,探马小郑从山下快马奔来,手里攥着字条,脸上满是喜色,连马都没下就喊:“宋头领!好消息!方腊的人粮草被烧、弟兄被俘,已往南撤一百里,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 话音刚落,聚义厅前瞬间沸腾,李逵举起板斧大喊:“太好了!俺们赢了!梁山安全了!” 林冲也露出笑容,长枪往地一顿:“咱们趁这段时间加固防御、运粮草,下次方腊来也不怕!”
宋江走过来,拍了拍我肩膀,目光落在我握笔的手上,语气满是赞许:“这次能打退方腊,你立了大功。你掌心的血泡不是伤痛,是成长的印记,更是梁山的骄傲 —— 以前俺们靠力气打仗,现在有你和 007 的知识智慧,不仅能守家园,还能护村民,这才是‘替天行道’!”
我低头看着包布条的手,突然觉得血泡不再是疼的印记,而是 “成长的勋章”。从战幕开启到现在,我经历了箭雨慌乱、铁骑紧张、冷箭后怕、奇袭冒险、阻敌决断,从躲在后面算参数的 “书生”,变成能并肩作战的 “战术核心”,这些血泡,就是最好的证明 —— 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总会伴着伤痛,可正是伤痛,让我更坚强。
007 帮我收好草纸和炭笔,笑着说:“以后咱们把光网参数、地形设伏方法整理成‘梁山防御手册’,把公式、导航技巧都写进去,以后弟兄们学防御,就不用你一个人硬扛,也不用再磨血泡了。” 她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点头觉得这主意好 —— 既能让弟兄们学会防御,还能把战斗经验变成梁山的 “财富”。
弟兄们开始忙碌,有的去补矮墙,有的去修壕沟,有的去运粮草,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参数台旁,不时有年轻弟兄拿着草纸来问:“西西哥,这个节点密度怎么算?”“光网形状怎么按地形定?” 我握着松木笔耐心讲解,掌心的疼慢慢变成温暖的成就感 —— 把会的教给别人,也是一种成长。
夕阳落下时,我坐在参书台旁,看着弟兄们忙碌的身影,掌心血泡已不疼,布条也换了新的,宋江熬的止血草药水很管用,伤口在愈合。007 坐在我旁边,拿指南针给年轻弟兄讲 “自然导航”:“南边枝叶密、北边苔藓厚,结合指南针,在树林里也不会迷路。” 樱桃发绳的铃铛叮当作响,像首温暖的歌。
我突然明白,成长从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有人陪你面对伤痛,帮你分担困难,为你着想,和你分享喜悦。掌心的血泡、算错参数的自责、面对危险的害怕,是成长的 “痛”;弟兄们的关心、胜利的喜悦、并肩的默契,是成长的 “暖”。正是痛与暖交织,才让我从普通学生,变成能守护梁山的 “战术核心”。
夜里,王大叔端着小米粥走进帐子,粥里卧着鸡蛋,是特意给我留的:“孩子,快趁热喝,补补身子。你为梁山做这么多,别累坏了,手疼就多歇歇。” 他还掏出个小布包:“这里面是俺家传的药膏,治外伤特别管用,明天换药时涂上,好得更快。” 我捧着粥碗,心里满是感动 —— 在梁山的日子,从陌生害怕到踏实温暖,都是因为这些可爱的人。
第二天,我把草纸上写的 “成长感悟” 抄在手册扉页:“成长的痛,是掌心磨的血泡,是算错参数的自责,是面对危险的无措;成长的暖,是弟兄递的草药水,是熬夜做的参数台,是胜利的欢呼。痛与暖交织,才是真正的成长。”007 帮我装订手册,在封面画了光网和指南针,代表我们的配合,也代表梁山的防御 —— 有精准,有方向。
弟兄们听说手册做好了,都围过来看,有的认真抄参数,有的讨论战术。李逵凑过来看扉页,挠挠头笑:“俺虽不识字,但俺懂 —— 就算磨血泡,大家一起扛,就啥都不怕!” 他的话让大家都笑起来,聚义厅前满是温暖的笑声。
掌心的血泡慢慢愈合,留下几个小小的疤痕,像星星印在掌心。每次握青铜令牌,摸到这些疤痕,我都会想起在梁山的日子 —— 想起箭雨里的守护,想起铁骑前的配合,想起冷箭下的相救,想起奇袭时的信任,更想起弟兄们的关心陪伴。
这些疤痕,是成长的勋章,是梁山最珍贵的回忆。它们提醒我,曾靠知识勇气帮弟兄们挡敌人、守梁山;更提醒我,成长从不是一个人硬扛,而是身边有一群人陪着你扛。以后就算有更多 “血泡”、更多挑战,我也不会怕 —— 因为我知道,身边有 007,有李逵、林冲、武松、时迁,有所有梁山弟兄,我们会一起面对伤痛,一起承担困难,一起在 “战幕开启?初经考验” 的路上,长成更强大、更勇敢的人,一起守护好梁山,守护好彼此。
月光升起来时,我把手册放在参数台上,青铜令牌静静躺在架子上,疤痕在月光下泛着淡光。远处篝火旁,弟兄们的笑声飘过来,像一股暖流,裹住整个梁山,也裹住我心里那份关于 “成长” 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