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你先喝水,然后咱们在数钱。”林芝兰真的是服了他,今天母子三去市里,林芝兰本来打算去看看有没有风扇卖的,结果,这小家伙没想着花钱,反而想着去挣钱。
小家伙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水,兴奋地拉着林芝兰的手说:“妈,您就说我厉不厉害吧。”他可是和哥哥一起把最近他们收的那些鸡蛋给卖得精光,也让小家伙尝到了自己挣钱的快乐。
“你个小滑头,让你好好读书你天天打酱油,这些歪门邪道到时信手拈来。”
“妈妈。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你看。我挣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很棒。”他就不是读书的料,他没有哥哥那么好的记性,也没有妈妈那么聪明的脑袋,更没有他爸爸有那么伟大高尚的精神,他就是个俗人,以后只想做生意,赚很多很多的钱。
“歪理。”林芝兰点了点他的额头,小家伙吐兔舌头,高兴的把袋子里的钱都给倒了出来。零零散散的一大堆,对于幼儿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的安安来说,要算出这里有多少钱还是有点难度的。
他数不清,但他知道情外援啊,安安花了五毛钱情牛牛给他数钱,小家伙扒着手指算,除去成本自己还能挣多少。牛牛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他仔细算了算,除去成本,卖鸡蛋就赚了三块钱。
三块钱对于安安来说那也是很多很多的钱了,他笑得一脸得意。林芝兰看着小家伙得意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你这钱你准备怎么花。”
小家伙把皱巴巴的票子一张一张摊开,分成三份,数得那叫一个认真。数完后,小家伙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林芝兰,“妈妈最多这一份是你的。”
“哦?为什么分成三份?而我拿最多这一份?”这小脑袋瓜子,想法怎么就这么多呢?
“妈妈,鸡蛋是你出的本钱,还骑自行车带我们去是市里,妈妈贡献最多也最辛苦,所以妈妈拿最多的一份。”林芝兰心里一阵感动。
安安由把第二多的推到牛牛跟前,“哥哥,这是你的,谢谢你帮我收钱数钱。”牛牛也挺意外的,没想到还有他的一份。
“那我就不客气了。”牛牛把钱拿到手里整理整齐交到林芝兰的手里。
“妈妈,这个钱给你。”他还小手里拿这么多钱不安全,再说他吃住都是花父母的,这钱就应该给父母。
小家伙歪着头想了想,把自己的把呢一份也给了林芝兰。“妈妈,我的也交给你。”
林芝兰给兄弟俩一人留了五毛钱,这才把剩下的钱收了起来,俩孩子也拿着自己的五毛钱高高兴兴的去放进自己的铁盒子存钱罐里。
最终林芝兰家要买的风扇还是没有买成,因为北方已经开始变冷了,国庆节,林芝兰带着孩子们去爬了长城看了故宫,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俩孩子兴奋得不行。假期结束后,牛牛和安安又回到了学校,林芝兰开始考虑她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十月二十一日这天,中央广播播报了高考恢复这一消息,林芝兰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自己知道和听到广播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大街小巷,乡村田野间,人们沸腾了,暂停了十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下乡的知青们可以通过高考回到城市,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人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复习准备迎战高考。可等他们真正的去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复习资料更是在一夜之间卖断货。
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那些在乡下结婚生子的知青来说,老婆\/丈夫、孩子都没有他们高考回城重要,家庭成了他们的拖累,导致后续很多家庭破裂,
林芝兰同时也收到了沪市那边原主就读的大学的复学通知书。她看着这份通知书发呆了很久,就连安安叫她她都没听到。
“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安安此刻站在炕上小手摸上林芝兰的额头,他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怎么了。
“妈妈没事,安安想不想去看外公外婆?”林芝兰把小家伙抱进怀里,温柔的道,小家伙这两天感冒了,林芝兰怕他去育红班传染到其他小朋友就没有送他去上学。
“是那个很远很远的外婆吗?”今年那个外婆还给他和哥哥邮寄了很漂亮的衣服,他穿着背带裤去上学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特别羡慕他有那么好看的衣服和那么好的外婆,因为他们的外婆没有给他们买过东西。
“是啊,安安想去吗?”
“可是我们去了,那哥哥和爸爸怎么办?”哥哥说爸爸去打坏人了,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
“那我们给哥哥请几天假,妈妈带你和哥哥去看外公外婆,说不定等我们回来你爸爸也回来了。”其实她也不知道方成安什么时候会回来。
“妈妈去哪里安安就去哪里。”小家伙下不了决定的时候就会很依赖林芝兰。
下午,牛牛放学回来,林芝兰也和他说了去沪市的事,牛牛想了好一会才道:“妈妈我不想去,我想参加学校的数学比赛。”高考恢复后,各大学校就开始重视起孩子们的成绩来,以前是很少布置作业,现在天天有作业不说还有各种比赛。
这次烂事决定让牛牛代表他们班级去参加数学竞赛,牛牛原本想拿了奖之后给林芝兰一个惊喜的,没想到,他妈妈倒是先给了他一个惊吓。
“你自己在家我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即便是上三年级了,在他眼里她就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照顾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妈妈可以让哥哥姐姐来家里复习啊。有哥哥姐姐在,妈妈应该能放心去沪市看外婆了。
“哥哥姐姐要复习,照顾你就没法复习了。”很快就要高考了,俩孩子肯定忙复习都忙不过来。
“小婶,快给我们开门。”说曹操曹操到。牛牛欢快的去给苏旭阳兄妹俩开门。
“大哥、大姐,你们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