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朝堂之上,群臣列班而立。赫连轩一身红披黑袍,站在武将前列,目光如炬,却不动声色地扫视着龙椅之上的帝王。
皇帝今日面色平静,却少了几分往日的温和笑意。他问话时语气依旧沉稳,但每当谈及赫家之事,语调便略显冷淡,眼神也似有意无意地掠过赫连轩的脸庞,带着几分审视。
“昨日边关急报,说是西南粮道被劫,损失不小。”皇帝轻描淡写地开口,“赫世子,你可有查到是何人所为?”
赫连轩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回陛下,此事属下已派精锐彻查,初步判断是流寇所为,但背后或有势力暗中支持。”
皇帝点头,却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流寇?嗯……倒是没想到,如今连流寇都能搅动边疆了。”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人目光闪烁,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悄然观察赫连轩神色。
赫连轩面上不显,心中却已警铃大作。他知道,皇帝这话,看似无心,实则锋利——分明是在试探赫家对地方掌控力是否稳固,甚至暗示赫家军权过重,可能养虎为患。
散朝之后,众人纷纷退去,赫连轩故意放慢脚步,与几位老臣同行。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尚书拍了拍他的肩,低声道:“贤侄啊,最近圣上多思,对你赫家也是格外留意。你要小心应对才是。”
“多谢老大人提醒。”赫连轩微微一笑,“不知圣上近来可有提及新晋世家之事?”
老尚书摇头:“未曾明说,不过我听内侍提过一句,圣上曾问起‘新旧更替’之道,还翻阅了几本前朝史书。”
赫连轩心头一震,面上仍从容:“看来圣上是要以史为鉴了。”
两人寒暄几句后各自离去,赫连轩缓步穿过长廊,眉宇间已凝起一抹阴云。
回到赫府书房,南宫璃正坐在窗边,手中把玩着一只雕花茶杯,见他回来,轻轻放下杯子,抬眼看他:“看这脸色,怕是朝堂不太平?”
“圣上变了。”赫连轩缓缓坐下,“他对赫家的态度,不再如从前那般信任。”
南宫璃并未惊讶,反倒露出一丝意料之中的笑意:“早该变的。你们赫家如今兵强马壮,南宫家又在江湖上风生水起,若皇帝毫无反应,那才叫反常。”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语气转柔:“你别恼我说话直白,赫家越是强大,就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皇帝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一个能左右朝局的家族,若没有足够的制衡,迟早会出事。”
赫连轩沉默片刻,终是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说得有理,只是……总觉得这一路走来,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为何还会被猜忌?”
南宫璃轻笑一声,眼中却透着认真:“因为你太耀眼了。”
她站起身,走到他身旁,伸手搭在他肩上:“你现在不只是赫家的世子,更是整个盛元朝最年轻的战神,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皇帝可以容忍一个忠诚的将军,但绝不会容忍一个随时可能改变王朝格局的存在。”
赫连轩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所以,”她继续道,“接下来,你得学会藏锋。不是退让,而是收敛锋芒,在合适的时候,再亮出你的刀。”
赫连轩低头思索片刻,忽然笑了:“你这镜子,还真是擦得够亮。”
南宫璃眨眨眼:“那当然,不然怎么帮你照出看不见的危险?”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稍缓。
然而,就在这一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亲信快步走入,单膝跪地,低声禀报:“世子,属下已按您的吩咐混入御前侍从之中,今晨在书房外听见两位近臣低声交谈,提到‘新旧平衡’四字,并提及‘需扶植新贵以抑旧势’。”
赫连轩眉头一皱,眼神骤然凌厉:“果然如此……皇帝这是要开始扶持其他世家,用来牵制赫家了。”
南宫璃轻轻点头:“看来我们得未雨绸缪了。”
她取出幻影时空镜,轻轻拂过镜面,镜中映出的是朝堂之上的一幕幕画面:某位世家子弟频频出入宰相府邸;一位新晋大臣深夜密会礼部尚书;更有几股势力在暗中交汇,彼此试探……
“这些人,恐怕早就嗅到了风向的变化。”南宫璃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讽刺,“都在等着谁能第一个踩倒赫家,好分一杯羹。”
赫连轩冷笑一声:“让他们试试。”
他站起身,负手而立,望向窗外:“既然皇帝想用新贵制衡旧族,那我就让他看看,谁才是真正能撑起这个王朝的人。”
南宫璃看着他坚定的背影,嘴角微扬:“看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皇宫深处,烛火摇曳,一道身影独坐于书房之中,手指轻敲案几,眼中闪过一丝深不见底的幽光。
“赫连轩……你可知,朕早已在棋盘上,为你留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