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案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抄家清算带来的震慑仍在朝野上空盘旋,初颜公主却已悄然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变革。红焰薯的成功推广,如同在她手中铸就了一柄无锋重剑,破开了旧有利益格局的坚冰,如今,是时候用这柄剑,去撼动那盘踞在帝国根基之上、更为顽固的顽石了。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皇帝萧景琰端坐龙椅,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而百官们则敏锐地感觉到,今日垂帘之后的那位监国农政,似乎比往常更加沉静,那沉静之下,仿佛蕴藏着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初颜稳步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清越,穿透了太极殿的晨霭:“陛下,臣妹有本奏。”
“皇妹但奏无妨。”萧景琰微微颔首。
“红焰薯祥瑞现世,托陛下洪福,北地试种大获成功,饥馑可解,民心思安。然,”初颜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臣妹近日梳理北地赈灾及推广新粮之案牍,发现一积弊尤甚,若不能除,恐祥瑞之利,尽归蠹虫,百姓之苦,依然如故。”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此积弊,便是田亩赋税之制!”初颜声音提高,字句清晰,“我大渊立国百年,田亩册籍混乱,隐匿、投献、诡寄之风盛行!豪强士族,田连阡陌而赋税极轻;小民百姓,地无立锥却负担沉重!此乃国之大害,民之巨痛!”
她的话语如同惊雷,在百官耳畔炸响!田亩赋税!这可是牵动着天下所有地主、士绅、乃至皇室宗亲最核心利益的命脉!历朝历代,多少雄心勃勃的君王试图整顿,最终都因阻力太大而不了了之,甚至引发动荡!
“公主殿下此言,未免危言耸听!”立刻便有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出列反驳,“田亩册籍乃国之根本,虽有瑕疵,亦当循序渐进改良,岂可轻易言‘弊’?更何况,如今正宜推广祥瑞,与民休息,骤然清查田亩,加征赋税,岂非与民争利,徒惹纷扰?”
“是啊殿下!北地初定,当以稳定为上啊!”
“清查田亩,牵涉甚广,恐生事端,请陛下三思!”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多围绕着“时机不当”、“恐生事端”、“与民争利”等冠冕堂皇的理由。
初颜面色不变,待反对声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大人所言,看似有理,实则大谬!”
她目光扫过那些出言反对的官员,锐利如刀:“何为与民争利?利在何处?利在那些隐匿田产、逃避赋税的豪强手中吗?还是在那些被层层盘剥、食不果腹的黎民百姓身上?”
“北地雪灾,饿殍遍野,朝廷赈济之粮从何而来?乃是从国库支出,是天下所有纳税之民的血汗!而那些坐拥万顷良田、却只缴纳微不足道赋税之人,可曾拿出家中存粮,救济灾民?非但没有,甚至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此等行径,与国与民,有何利可言?!”
她言辞犀利,句句诛心,驳得那些反对者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至于时机,”初颜转向龙椅上的萧景琰,语气恳切而坚定,“皇兄,正因红焰薯丰收在即,朝廷方能掌握前所未有的主动权!新粮增产,意味着百姓手中余粮增多,朝廷府库亦将更加充盈。此时推行田亩清查与赋税改革,正是为了将祥瑞带来的好处,真正落实到每一位辛勤耕作的百姓身上,也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能支撑国用的赋税体系,使我大渊江山,永固昌盛!”
她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臣妹恳请陛下,下旨重造天下鱼鳞图册,推行‘摊丁入亩’之新税制!即,废除按人丁征收的丁银,将所有赋役皆摊入田亩之中,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如此,方能抑制兼并,均平负担,使国库充盈,百姓安居!”
“摊丁入亩”!
这四个字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朝堂上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澜!这已不仅仅是清查田亩,这是要彻底推翻实行了数百年的赋税制度!是要从根本上剥夺士绅阶层的免税特权!是要将帝国的财政基石,彻底重塑!
“不可!万万不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踉跄出列,痛心疾首,“陛下!祖制不可违啊!丁银乃国之正供,岂可轻废?将赋役尽数摊入田亩,乃与天下士绅为敌!必将引得士林离心,江山动荡啊陛下!”
“臣附议!公主殿下此议,实乃祸国之论!”
“请陛下明鉴!”
反对的声浪更加汹涌,几乎淹没了整个大殿。利益攸关,无人能够淡定。
萧景琰看着台下激烈争辩的双方,眉头微蹙。他深知初颜所言之理,也明白改革之必要,但更清楚此举将面临的巨大阻力。这不仅仅是朝堂上的争论,更是关乎天下稳定的抉择。
初颜并未因汹涌的反对而退缩,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着皇帝的决定。她知道,仅凭言辞无法说服所有人,最终需要的是决心和力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司农寺卿,陈庄头(现已升任)出列了。他穿着崭新的官袍,虽然举止间还带着一丝浓浓的局促,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陛下,臣……臣有话说。”陈庄头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努力放大,“臣原是一介草民,深知农户之苦。家有十亩薄田,需纳粮、纳银、服徭役,一年辛苦所得,去了赋税,所剩无几,遇上天灾人祸,便只能卖儿鬻女,或举家逃亡。而那些拥有千百顷良田的大老爷们,却往往能利用权势,逃避赋役,坐享其成。”
他抬起头,眼中含着热泪:“公主殿下所言‘摊丁入亩’,正是我等小民盼了多少辈子的公平世道啊!田多多交,田少少交,没田不交,天公地道!若此策能行,红焰薯之利才能真正落到咱农户手里,咱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陛下!公主殿下这是为天下苍生请命啊!”
一个来自最底层的声音,用最朴素的道理,诉说着最真切的期盼。这番话语,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萧景琰动容了。他看着台下那些激动反对的世家代表,又看看神情坚毅的初颜和满眼期盼的陈庄头,心中终于有了决断。
“够了。”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帝王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初颜公主所奏,朕已详思。”萧景琰目光扫过全场,“田亩不清,赋税不公,则国无可用之财,民无休养之机。长此以往,纵有祥瑞,亦难解根本之困。”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朕意已决!即日起,由初颜公主总领,户部、司农寺协理,着手制定‘摊丁入亩’新税制细则,并筹备重造天下鱼鳞图册事宜!先行于北地三郡及京畿地区试点推行,积累经验,再图全国!”
他没有一下子推开全国,而是选择了稳妥的试点,但这已是石破天惊的一步!
“陛下圣明!”初颜与陈庄头等人立刻躬身领旨。
而那些反对的官员,则如丧考妣,面色灰败。他们知道,一场席卷整个帝国上层结构的巨大风暴,已经无可避免地降临了。
量田亩,实则是算人心。初颜公主用红焰薯撬动了粮食格局,如今,又要用这赋税之剑,去丈量天下人心向背,去划分一个崭新的时代。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太极殿。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在光滑的金砖上投下长长短短的阴影,仿佛预示着前路的明暗交织。
初颜走在最后,迎着殿外明媚的秋光,微微眯起了眼睛。
她知道,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