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的紧张气氛散去,校园里瞬间被一种轻松、感伤又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季氛围所取代。梧桐大道上,随处可见穿着黑色学位服、头戴方帽的毕业生们,三五成群,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念,试图将青春的尾巴和这座园子的记忆,一起定格在方寸之间。
顾言澈和苏念晴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位服。穿上这身象征学业有成的袍子,戴上那顶沉甸甸的方帽,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兴奋、不舍、自豪,还有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交织在一起。
拍照,成了这几天最重要的主题。他们默契地没有呼朋引伴,而是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两人带着相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毕业影像之旅”。路线是心照不宣的,是那些承载了他们四年共同记忆的地方。
第一站,自然是图书馆三楼的137号座位。这里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地方,无数个日夜在此并肩奋斗。他们请一位路过的学弟帮忙,拍下了两人并排坐在那张熟悉书桌前的照片。照片里,他们穿着学位服,面前摊开着书,相视而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接着,他们来到未名湖畔。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微微荡漾,垂柳依依。他们以湖光塔影为背景,拍下了标准的毕业合影。接着,又走到湖边那块他们曾无数次散步、谈心、甚至经历过“抉择之夜”的大石头旁,倚靠着石头,让镜头记录下此刻的宁静与默契。
“还记得在这里,你画的那张抉择清单吗?”苏念晴笑着问。
“嗯。”顾言澈点头,目光掠过湖面,“结果证明,选择是对的。”
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他们去了物理实验楼和生物实验楼门口,在各自奋战过的“主场”留下身影。去了经常上课的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在教室门口假装刚下课的样子。去了食堂,点了常吃的套餐,相对而坐,留下“最后的午餐”纪念。还去了操场、林荫道、甚至宿舍楼下……
每到一个地方,记忆的闸门便随之打开。那些一起刷题的深夜,一起讨论问题的激烈,一起在湖边散步的悠闲,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日常……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回放。拍照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温情的告别仪式,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与这段无悔的青春。
顾言澈不是喜欢拍照的人,但这次,他极其配合,甚至会在苏念晴调整角度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个光线更好。” “背景有点乱,往这边站一点。” 他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并珍视着这个仪式。
苏念晴则显得格外兴奋,不停地寻找角度,设计动作。“我们比个心吧!” “把帽子抛起来!” 顾言澈虽然有些无奈,但都会依着她。看着他略显笨拙地配合着各种“俗气”的姿势,苏念晴笑得格外开心。这些照片里,不仅有庄重的学士服,更有藏不住的、生动的爱意。
最后,他们来到了校门口,那块刻着校名的巨石前。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即将告别的地方。他们请一位保安大叔帮忙,拍下了一张最标准的毕业照:两人并肩站立,身后是熟悉的校门,脸上带着自信而灿烂的笑容。
拍完照,他们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校门口站了一会儿。看着进进出出的学弟学妹,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时光飞逝,感慨万千。
“要走了。”苏念晴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不舍。
“嗯,新的开始。”顾言澈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一套套学位服下的并肩身影,被永久地镌刻在数码相片里。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他们最好的年华,更记录了一段共同奋斗、相互扶持的珍贵感情。它们将成为青春纪念册里最闪耀的篇章,无论未来走到哪里,只要翻开,便能感受到那段在A大并肩作战的岁月里,所拥有的全部力量与温暖。毕业,是结束,也是开始。而他们的身影,将永远并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