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九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也更冷。
皇上彻底撑不住,他趁着还在能说话,脑子还灵光,召来宗亲以及文武大臣,让人取下正大光明后的匣子,取出里面的圣旨宣读,正式确定六阿哥弘曙为下一任皇帝。
完成了一桩心事,皇上拉着弘曙的手嘱咐说:“你要做个好皇帝,勤政爱民、做好天下万民表率,不可骄奢淫逸。你弟弟妹妹们就托付给你了。”
结婚以后就没掉过眼泪的弘曙眼泪哗哗的流下:“皇阿玛,儿臣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做个好皇帝,您一定要好起来。”
“别做这般小儿女情态了,叫你皇额娘进来吧,朕有话要和你皇额娘说。”皇上说话越发吃力。
“皇上。”仪欣红着眼,轻声唤了一声。
“皇后,剩下的几个孩子以后要你费心了,朕这辈子,有你这个皇后,是朕的福气。”
“能做皇上的皇后,也是仪欣的福气。”仪欣绷不住,眼泪一颗一颗的往下掉。
皇上随后唤了孩子们进来,看过之后就撑不住彻底昏迷过去,后面再没醒来过。弘曙之后灵前继位,正式登基成为新帝,次年改元承正。
先帝大丧过后,成为母后皇太后的仪欣移居圆明园,身边跟着明珠公主,至于弘晨和弘景,则被仪欣交给了弘曙管教。
这天,曦和来圆明园给仪欣请安,顺便告辞,她这次回京是为了奔丧,如今先帝大丧已过,她也要返回南方去了。
“皇额娘,您在京城日子也无聊,不如带着妹妹跟儿臣去广州吧。”曦和这两年在南方已经站稳脚跟,她已经组织人从广东南下去南洋,已经占据不少要害地方,打下根基,只等着往后慢慢向外扩张。
仪欣有些心动,这圆明园她也待腻了,出去走走也好,不过两个小儿子还没成婚,虽然已经赐婚了,但因为先帝大丧推迟了大婚,她至少要等孩子大婚后,才能放心离京。
“等过两年你弟弟们大婚之后吧,到时候可以在南方多待几年。”
“那好吧。”听仪欣这样说,曦和也知道自己皇额娘暂时是走不开。
“曦和,你大婚也有两年了,怎么没有消息,额娘不是要催你的意思,只是要拉拢南方的汉人,还是和额驸有个孩子才好,你大婚的时候额娘给你的丹药记得用,跟你说过的,可以确保你安全生下孩子没有副作用。”仪欣语重心长的说。
“儿臣都知道,之前忙着,等皇阿玛孝期过后,就生。”曦和还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仪欣身边,跟仪欣很亲密。
“你心里有数就好。”
“皇额娘,您说儿臣这次把妹妹也带去广州怎么样,妹妹性子这样软,真担心皇兄随便给她配个人家,等去了广州,天高皇帝远,皇兄管不着,何况妹妹心细,去了那边也可以帮儿臣。”
“等会问问她吧,跟着你,额娘倒是放心。”
最终,明珠跟着曦和去了南方。而仪欣想要的南方之行却一直没能成行,在两年后,弘晨弘景大婚后,仪欣本就想动身。
不想弘曙鸡贼,知道自己皇额娘一旦出京与妹妹汇合后,怕就想不起来回京,自己妹妹在南方做了些什么,他心里有数,只不过因为是自己胞妹,又一起长大,只要不危害大清,他就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必要的时候还能给她提供帮助。
于是弘曙总是找各种理由把仪欣留在京城,直到承正七年,曦和派使者来京了,向弘曙借兵,她要与盘踞在马六甲的红毛夷开战,顺便请弘曙册封她为女王。
曦和的这个操作在朝堂引起很大的风波,大部分大臣都不同意弘曙借兵和册封,不过宗室却因此震动,不少宗室子起了心思,就连弘晨和弘景也一样。
弘曙来找仪欣商量,颇为幽怨的埋怨仪欣说:“皇额娘,您和妹妹不该瞒着儿臣的。”
“你也知道曦和的性子,决定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她从小就跟你一样,哀家不忍心她才华被埋没,才让她去南洋的,你是大清皇帝,又是做哥哥的,她那里需要你帮忙。”
“你也别觉得那些地方是蛮荒之地,哀家听曦和说,那里的土地一年可以种三季水稻,瓜果蔬菜随便种种都能成活,将来皇帝你若是对西南用兵,说不得能从她那里得到粮草支持。”
弘曙最后回去思考了半宿,同意了曦和的请求,正式册封她为靖南女王,并把康熙年间攻打台湾还剩下来的水师调往南洋,协助她。
又三年,仪欣四十五岁生辰,曦和带着女儿、妹妹进京为仪欣祝寿,不到三十岁的她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至于明珠,这些年跟在曦和身边历练,性格不再像以前一样,她身边跟着一个长相俊美的美少年。
为仪欣贺寿之后,她与弘曙在养心殿密谈了大半天,谁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
弘曙之后下旨,不再奉行康熙晚期就实行的禁海政策。之后逐渐放松对汉人的防备和禁锢。
派弘晨弘景两个弟弟跟随曦和去南洋,进一步向西蚕食荷兰红毛夷的势力范围,并把他们都册封为藩王,常驻该地。
这不符合大清立国以来一贯的规矩,但是这些地方是新开拓的土地,弘曙理由充分,这些蛮夷之地需要藩王坐镇,教化该地百姓。
这次仪欣总算达成所愿,跟着曦和去了南洋,这里和大清完全不一样,充满活力和热情,仪欣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来年,把空间里能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全都拿出来给曦和,让她着人去种植。
仪欣看曦和心胸开阔,用人不拘一格,不视科学技术为奇淫技巧,于是暗搓搓的把她上个世界收集到的一些科学技术拿出来,一点一点的透露给曦和。
曦和没有让仪欣失望,得到这些知识以后如获至宝,找人去研究,把这些技术化为己用,并扩散至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