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清早,山雾还恋恋不舍地缠绕着山腰,“流动星空学校”那辆淡蓝色的大巴,已经晃晃悠悠地开进了清溪村。
车轮压过村口湿漉漉的青石板,惊起了溪边芦苇丛里的几只白鹭。它们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慢慢荡开的涟漪。车顶的星空灯在薄雾里透着朦胧的蓝紫色光晕,车身侧面,“希望”和“小星星”的图案像是被轻轻蒙上了一层糖霜,旁边新添的那行字却格外清晰——“第三站:清溪小学,赴一场贝壳与徽章的约”。
车刚停稳,就看见清溪小学的校长已经等在门口了。他穿了件灰色薄外套,手里拎着个竹编篮子,里面是刚摘的野山楂。“一路辛苦啦!”他笑着迎上来,把篮子递给张阿姨,“山里没啥稀罕东西,这点野山楂酸甜可口,给孩子们当个零嘴儿。”
他话音未落,一个瘦小的身影就从校长身后钻了出来——是小航。他比照片上看起来更黑瘦些,头发被晨露打得有点湿,手里紧紧攥着个用布包起来的小包裹,布角露出几缕编好的草绳,一看就是那条他心心念念的贝壳手绳。
“陆老师!苏老师!”小航的声音带着点怯生生,却又压不住兴奋。他快步跑到陆星衍面前,把布包递过去,“这、这是我给‘小星星’做的新手绳,比上次寄的那个好看!我挑了最圆的贝壳,还在上面刻了小星星……”
陆星衍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躺着两条手绳:一条用大小均匀的白贝壳串成,最中间的那枚贝壳上,果然刻着一颗小小的星星,边缘磨得光滑润泽;另一条则混着淡青色的溪螺壳,草绳上还系着个小小的银色海豚徽章——和孩子们胸前戴的款式一样,只是背面工工整整地刻着“小航赠”三个字。
“这条是送给‘希望’的?”苏念指着那条带徽章的手绳,眼睛一亮。
小航用力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问过周老师了,她说‘希望’喜欢亮晶晶的东西。这个徽章……是我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的。背面刻了我的名字,这样‘希望’就能记住我了。”
刚巧周老师从货车上下来,听到这话就笑了:“可不是嘛,小航昨天还跟我视频,一个劲儿问‘希望’会不会嫌贝壳不够亮。我跟他说,只要是你送的,‘希望’准喜欢!”
孩子们呼啦一下都围了上来。小雨从背包里拿出那个装着槐花瓣的玻璃罐,递给小航:“这是希望小学的桂花香,可以放在‘希望’的水箱旁边,它闻着就不会想家啦。”朵朵也拿出自己画的《希望小学的星空》,翻到画着“希望”和“小星星”的那一页:“这个送给你!里面还夹着彩虹桥书签,以后你想‘小星星’了,就看看这本书。”
小航接过礼物,像捧着宝贝一样小心地放进书包,然后转身拉住陆星衍的手:“陆老师,我带你们去看那棵老槐树吧!就是我藏《小王子》的那棵,就在学校后面的溪边。”
那棵老槐树生得格外粗壮茂盛,树干得两个孩子才能合抱,枝叶撑开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树下的青石板上,还留着小航常坐的痕迹。
“我就是把书藏在这儿的,”小航指着树干上一个不起眼的树洞,“那天我考了第三名,爸爸妈妈说等我考第一就回来……我就把《小王子》藏在这里,希望星星能听见我的心愿。”
苏念蹲下身,轻轻摸了摸那个树洞,仿佛还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书页香:“现在你考了第一名,爸爸妈妈下个月就要回来了,是不是觉得老槐树真的帮你实现了愿望?”
小航用力地点着头,眼睛亮晶晶的:“嗯!校长爷爷说,老槐树可灵了,只要真心许愿,就一定能实现。”
陆星衍靠在粗壮的树干上,看着孩子们在溪边弯腰捡贝壳,忽然想起命名仪式的事,转头对苏念说:“我们邀请小航去参加‘小星星’的命名仪式吧?让他亲手给‘小星星’戴上贝壳手绳,这肯定会是他最难忘的回忆。”
“我也正这么想呢!”苏念立刻赞同,“正好可以用之前剩下的彩纸做张邀请卡,还带着桂花香。”周老师听了,马上拿出手机联系小航家长。电话那头,小航妈妈的声音带着哽咽:“太谢谢你们了……小航天天念叨‘小星星’,说要亲手给它戴手绳。要是能去现场,他准得高兴得睡不着觉!”
中午,大家就在老槐树下吃了简单的午饭。张阿姨煮了红薯粥,蒸了野菜包子。小航坐在苏念旁边,小口喝着粥,忽然抬起头问:“苏老师,邀请卡……是什么样子的?我能一起做吗?”
苏念笑着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沓彩纸——正是上次朵朵折贝壳剩下的,边角还留着淡淡的桂花香,有些纸上还沾着点点彩笔痕迹。“我们一起手绘吧,”她把彩纸分给小航,“你画贝壳和星星,我来写邀请的话,让陆老师负责装饰,好不好?”
小航立刻来了精神,拿起彩笔,在纸上格外认真地画起贝壳来。他画得特别仔细,每个边缘都涂得匀匀的,最中间的贝壳上,果然又画了一颗小星星,和手绳上的图案一模一样。苏念在旁边写下工整而温柔的邀请语:“亲爱的小航:诚邀你作为特邀小嘉宾,参加小海豚‘小星星’的命名仪式,与‘希望’一起,见证这温暖的时刻。——流动星空学校全体成员”
陆星衍则找来一把小刻刀,在邀请卡的背面精心雕刻起来——先是一颗星星,然后是一只小海豚,最后在角落刻了个迷你的篮球,正好和他之前画的小太阳遥相呼应。“这样邀请卡就更特别了,”他把刻好的卡片递给小航,“你看,背面有星星,有海豚,还有篮球。以后看到这些,就能想起我们今天一起在溪边捡贝壳的日子。”
小航接过邀请卡,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刻痕,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把卡片紧紧抱在胸前,生怕弄坏了一点点。
下午,大家把“希望”的水箱抬到操场上。周老师打开观察窗,小航拿着那条带徽章的手绳,小心翼翼地伸进水里。“希望”像是知道这是送给它的礼物,慢悠悠地游过来,用鼻尖轻轻蹭了蹭手绳。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希望”忽然摆了摆尾巴,溅起的水花落在小航手背上,凉丝丝的,像是在跟他打招呼。小航忍不住笑起来,小声说:“希望,你要好好戴着徽章哦,等我去青岛看你和‘小星星’。”
苏念和陆星衍在教室里准备邀请卡的包装。他们找来了透明的塑封袋,还在上面贴了朵朵画的小海豚贴纸。“我们再写张小卡片,一起放在里面吧,”苏念拿出一张便签,“就写‘期待在青岛与你相遇,一起见证‘小星星’的成长’。”
陆星衍点点头,接过便签,却没马上写,而是从背包里拿出一支银色的笔:“用这个写,在阳光下会反光,像星星一样。”他落笔有力,字迹工整,结尾处,又习惯性地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和苏念作业本上的那个涂鸦像极了。
就在他们准备把邀请卡交给小航时,林晓举着平板电脑跑了过来,脸上是藏不住的喜色:“快看!基金会刚发来的消息——‘小星星’命名仪式的直播通道已经开通了!到时候全国的小朋友都能看到小航给‘小星星’戴手绳!我们还会在直播里讲他的故事,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和‘希望’、‘小星星’的约定。还有,央视的纪录片团队也会去现场,小航说不定能上电视呢!”
小航听到这话,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的邀请卡差点滑下去,幸好苏念手快扶住了。“我……我真的能上电视吗?”他声音都有些发颤。
陆星衍摸摸他的头,笑容温暖:“当然能。到时候你爸爸妈妈也在现场,他们会亲眼看到你给‘小星星’戴手绳的样子,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小航用力点头,忽然转身跑向溪边。回来时,手里捧着一把新鲜的贝壳:“我要再做一条手绳,送给央视的叔叔阿姨!让他们也记住清溪小学,记住‘希望’和‘小星星’!”
夕阳西下,车队要返程了。小航拉着苏念和陆星衍的手,依依不舍:“你们一定要来接我去青岛啊……我会把新贝壳手绳做好,还要带老槐树下的槐花瓣,送给‘小星星’。”
苏念蹲下来,和他认真地勾了勾手指:“我们约定好了。到时候我来接你,还带你去看青岛的大海,让你听听真正的海浪声。”
陆星衍把那本《小王子》递给小航:“这是你藏在老槐树下的书,现在还给你。等你去青岛的时候,可以把它带给‘小星星’看,告诉它,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
大巴车缓缓驶离清溪小学。小航还站在老槐树下用力挥手,手里紧紧攥着那本《小王子》和珍贵的邀请卡,小小的身影在夕阳里渐渐模糊。
车厢里,孩子们有的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有的兴奋地讨论着命名仪式。小雨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玻璃罐:“我要再攒点桂花香,等去青岛的时候,送给‘小星星’,让它也闻闻清溪小学的味道。”朵朵则拿出画纸,开始描绘想象中的命名仪式:画面上有“希望”和“小星星”,有小航戴手绳的样子,还有漫天温柔的星光。
苏念和陆星衍坐在最后一排,手里摩挲着小航送的贝壳手绳,望着窗外的夜色。
“你说,小航第一次看到大海,会是什么样子?”苏念轻声问,指尖抚过光滑的贝壳。
陆星衍笑了笑:“肯定特别兴奋,说不定想直接跳进海里游泳——不过周老师肯定会拦着他的。”他顿了顿,又说:“我已经联系了青岛海洋馆的专家,请他们准备一些海豚形状的小纪念章,到时候送给小航和孩子们,留个念想。”
正说着,周老师的手机响了,是青岛海洋馆打来的。接完电话,她满脸喜色地告诉大家:“好消息!‘小星星’好像知道小航要来看它,最近特别活泼,总喜欢用鼻子去顶那个星星形状的小球。而且它好像能认出‘小航’这个名字,每次我们一叫,它就会游过来。还有啊,我们在水箱里放了小航送的贝壳手绳的模型,‘小星星’可喜欢了,总围着它转圈,可爱极了!”
孩子们一听,立刻欢呼起来。小雨拉着苏念的手:“苏念姐姐,‘小星星’肯定也喜欢小航!等我们到了青岛,它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苏念点点头,心里也充满了温柔的期待。陆星衍看着她嘴角的笑意,悄悄从背包里拿出一张便利贴,上面画着小航、“希望”和“小星星”,旁边写着一行字:“命名仪式那天,一定会是最温暖的一天。”他轻轻把便利贴贴在苏念的背包上,苏念没有察觉,依旧望着窗外的星星,眼中闪着光。
大巴车在夜色中继续前行,车顶的星空灯静静闪烁,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盛大仪式积蓄光芒。没有人知道,当“小星星”真正见到小航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也没有人知道,小航会不会在直播里说出心底的愿望。但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期待着青岛的碧海蓝天,期待着“小星星”的命名仪式,期待着那枚刻着“小航赠”的银色海豚徽章,在璀璨的星光下,见证一场跨越山与海的温暖约定。
而此刻,静静躺在小航书包里的那张邀请卡,正散发着淡淡的、甜甜的桂花香,仿佛在悄悄预告着,这场约定里,还藏着更多未曾诉说的温柔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