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一天,天刚亮,王龙飞和李强正准备下地,就听见院外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夹杂着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听着不像本地人。
两人疑惑地对视一眼,放下锄头往外走。
只见一辆沾满泥点的网约车停在院外土路上,车门一开,蹦下来三个年轻姑娘,穿着冲锋衣、运动鞋,打扮得干净利落,脸上却带着城里人特有的、与这片土地格格不入的新鲜和兴奋。她们手里还拎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和水果。
“请问…是‘庞庄种菜人’王龙飞大哥家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看起来胆子大些的姑娘上前一步,眼睛亮晶晶地问,普通话很标准。
王龙飞愣在原地,一时没反应过来。李强脑子快,立刻捅了他一下,压低声音:“飞哥!像是咱视频的粉丝!”
王龙飞这才回过神,有点手足无措,搓着沾满泥的手:“啊…是,我是王龙飞。你们这是…”
“哇!真是博主!”三个姑娘顿时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解释:
“博主你好!我们是看你视频的!从北京过来的!”
“五一放假,就想着来你这儿看看!体验下真正的田园生活!”
“给你带了点吃的!别嫌弃!”
王龙飞和李强都被这阵势搞蒙了。网上互动是一回事,真人真车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又是另一回事。
“快…快请进。”王龙飞赶紧让开院门,语气还有点发僵,“院里脏,别介意。”
姑娘们却一点不介意,好奇地打量着泥土地面的院子、堆着的农具、晾着的干菜,以及摇着尾巴凑上来的黄豆。
“哇!这就是黄豆吧!比视频里还可爱!”
“这院子好有生活气息!”
“博主你们平时就在这儿打包吗?”
李强这会儿反应过来了,脸上堆起笑,招呼起来:“欢迎欢迎!路上辛苦了吧?快进屋坐!飞哥,我去烧水!”
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姑娘们一点不认生,拿出手机各种拍,还对王龙飞那本摊在炕桌上的破账本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然没真翻)。李强忙着倒水洗水果,嘴皮子利索地介绍着情况。
王龙飞反倒成了最拘谨的那个,站在一边,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只会憨厚地笑。
寒暄了一阵,领头的马尾辫姑娘主动提出:“博主,我们是来帮忙干活的!不是来添乱的!有啥活儿,尽管吩咐!”
王龙飞连忙摆手:“没啥活儿…你们歇着,大老远来的…”
“别啊!”另一个短发姑娘抢着说,“我们就是想体验一下!摘菜也行,打包也行!”
李强眼珠一转,插话道:“飞哥,大棚里正好要间苗,生菜垄也太密了。要不…让姐妹们试试?轻省点。”
王龙飞犹豫了一下,看姑娘们确实热情高涨,只好点点头:“那…行吧。跟我来。”
大棚里顿时变成了欢乐(且有点混乱)的劳动现场。姑娘们起初还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苗,后来在李强连说带比划的指导下,也开始有模有样地间苗、摘老叶。虽然动作生疏,效率低下,还时不时因为发现一条虫子而惊叫连连,但干劲十足,笑声不断。
王龙飞在一旁看着,指导着,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嘴角也带上了笑意。
中午,王龙飞本想张罗做饭,姑娘们却把带来的自热火锅、面包、熟食摆了一炕桌,非要一起分享。吃饭时,她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城市生活的忙碌和对田园的向往,问着各种关于种菜的问题,气氛轻松愉快。
下午,姑娘们又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打包。称重、装袋、贴单,虽然慢,但极其认真。看到自己亲手打包的蔬菜即将发往远方,她们显得特别有成就感。
临走前,她们抢着按市场价买走了今天间下来的所有嫩菜苗和自己打包的几箱菜,还硬塞给王龙飞和李强一些带来的零食。
送她们上车时,马尾辫姑娘认真地说:“飞哥,强子哥,谢谢你们!今天特别开心!你们种的菜真的好吃!以后我们还来!”
车子远去,卷起一阵尘土。院子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满地狼藉的包装材料和空气中残留的、淡淡的香水味。
李强咂咂嘴,看着手里那几张买菜的钱,嘿嘿乐:“飞哥,没想到咱这破地方,还能有粉丝上门旅游了!”
王龙飞没说话,弯腰收拾着院子,心里却有种奇异的感觉。陌生人的认可和喜爱,如此直接而热烈地扑到面前,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又有点隐秘的欢喜。
晚上,他剪辑视频时,把今天这意外插曲也剪了进去——姑娘们笨拙间苗的样子、打包时的认真、以及告别时真诚的笑脸。
标题带点调侃:《五一劳动节,来了三位“编外”女工!》
评论区瞬间沸腾:
“哇!博主见到活粉了!”
“小姐姐们好可爱!”
“羡慕了!下次组团去!”
“博主害羞了吧?哈哈!”
“这才是真正的田园体验!”
“黄土坡老农”也难得地调侃了一句:“娃有出息了,都有上门客了。注意安全,别光顾着乐,耽误了正事。”
王龙飞看着评论,忍不住笑了。他回复了一条:“活没耽误,苗间了,包打了,就是热闹得有点晕。”
夜深沉下来,院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王龙飞检查完大棚,站在院里,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
热闹过后,地里的活还在那里,苗还在长,订单还在增加,钱的压力也依然存在。
但这一天意外的热闹和善意,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一圈温暖的涟漪。
他回到屋里,拿出账本,把今天卖菜的钱仔细记上。数字依旧紧巴,但笔尖似乎轻快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