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湾的意外鱼获,经过一天的奋战,大部分优质成鱼已安全转运至农庄鱼塘,剩下一些个头较小、或在捕捞中轻微受损的鱼,则按事先约定,由村集体统一处置。王龙飞和李静商量后,决定不将这些鱼分掉卖钱,而是举办一场全鱼宴,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分享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集体劳动的喜悦,进一步凝聚人心。
消息一出,整个庞庄村都沸腾了!尤其是孩子们,兴奋得围着大人跑来跑去,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
宴会地点就定在村委会前刚刚平整好的空地上。第二天一大早,不用谁招呼,村民们就自发地行动起来,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架锅垒灶,重现年味:
几个壮劳力从仓库里抬出了往年只有过年杀猪时才用的那口巨大的生铁锅,支在临时用砖头垒起的灶台上。李强带着人抱来大捆的干柴,塞进灶膛,火柴一划,熊熊火焰燃起,映红了人们喜悦的脸庞。大锅一支,过年的仪式感瞬间就出来了!
分拣清洗,各司其职:
村委会院子里,临时摆放了几张大案板。分拣出来的几百斤杂鱼堆成了小山。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们主动承担起杀鱼的重任。他们人手一把快刀,刮鳞、剖腹、去鳃,动作麻利,行云流水。鱼儿在案板上噼啪跳动,银鳞闪闪。
“嘿,这条鲤鱼,得有三斤多!”
“老王头,你手慢点,看我这刀工,眨眼功夫一条!”
孩子们则蹲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呼,有的调皮男孩还想伸手去摸滑溜溜的鱼身,被大人笑骂着赶开。
另一边,春燕、秋菊带着一群妇女,围坐在几个大盆旁,负责将杀好的鱼进行最后的清洗,里里外外搓洗得干干净净。水花四溅,笑语不断。
煎炒烹炸,各显神通:
清洗干净的鱼被送到临时搭建的“露天厨房区”。这里才是真正考验手艺的地方。村里几位公认的做饭好手,成了今天的主角。她们系上围裙,摆开阵势,各家带来的大炒锅、蒸锅一齐上阵。
“张婶,你那红烧鱼可是一绝,今天这大鲤鱼归你烧!”
“刘嫂,你做的酸菜鱼,汤都能喝三碗,这些草鱼片交给你了!”
“李奶奶,您老的鱼头豆腐汤,火候最讲究,这十几个大鱼头非您莫属!”
煎鱼的滋啦声、炖鱼的咕嘟声、蒸锅的排气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葱姜蒜下锅爆香的浓郁气味,勾得人馋涎欲滴。炊烟袅袅,菜香四溢,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这诱人的烟火气里。
搬桌摆凳,宛若过年:
年轻的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也没闲着,他们从村委会和附近人家搬来几十张方桌、长条凳,在空地上整齐摆开。孩子们帮着摆放碗筷,跑来跑去,添乱也添乐。有人开来自家的三轮车,上面满载着从镇上采购来的啤酒、饮料、熟食和新鲜蔬菜。王龙飞还特意让农庄提供了自产的沙棘汁和凉拌野菜,丰富宴席。
欢声笑语,共话丰收:
临近中午,一切准备就绪。几十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老人孩子,男女老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老庞支书简单讲了几句,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庆祝这次意外的丰收,也祝愿村庄的未来越来越好。
“开席喽!”随着李强一声吆喝,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鱼肉大菜被端上桌: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大鲤鱼;酸辣开胃、鱼肉嫩滑的酸菜鱼;奶白浓郁、鲜掉眉毛的鱼头豆腐汤;外酥里嫩的干炸小杂鱼;清蒸鲢鱼原汁原味;还有用鱼杂炒的农家小炒……
“来,龙飞,静丫头,我敬你们一杯!”老庞支书端起酒杯,激动地说,“要不是你们组织得好,这些鱼就糟蹋了!现在倒好,鱼救活了,大伙还白捡一顿大餐,高兴啊!”
“庞叔,是大家心齐!”王龙飞和李静赶紧起身,王龙飞诚恳地说,“要不是乡亲们一起出力,我们俩再有想法也白搭。这鱼,是大伙一起从水里捞上来的福气!”
李强和赵大虎那桌更是热闹,划拳行令,笑声震天。
“强子,今天这鱼吃得痛快吧?比你在镇上馆子吃的咋样?”
“那必须的!咱这野生鱼,馆子里哪比得上!关键是这气氛,千金不换!”
妇女们一边吃,一边交流着做菜心得,约着下次谁家有事再一起露一手。
孩子们吃得满嘴是油,专挑炸得酥脆的小鱼吃,腮帮子塞得鼓鼓的。
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韩立春,也放松下来,笑着对旁边的水生说:“这鱼塘以后可热闹了,多了这么多新品种,管理得更上心了。”
水生拍着胸脯:“立春哥放心,我肯定把它们养得肥肥的!”
王龙飞和李静挨桌敬酒,感谢每一位村民的付出。听着大家发自肺腑的笑声,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面,他们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这场突如其来的全鱼宴,远远超出了“吃一顿鱼”的意义。它是一次成功的社区动员,是一次集体成果的共享,更是一次村庄凝聚力的生动展现。它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跟着“本味农庄”,跟着王龙飞和李静,日子有奔头,生活有滋味。
夕阳西下,宴席渐散,但欢声笑语依然在村庄上空回荡。收拾碗筷的妇女们哼起了小调,帮忙打扫的年轻人约着晚上去广场打球,老人们坐在一旁,喝着茶,满意地看着这一切。
王龙飞和李静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渐渐安静下来的村庄,空气中还残留着鱼香和烟火气。
“真好,”李静轻声说,“这才是乡村该有的样子。有活一起干,有福一起享。”
“嗯,”王龙飞点点头,目光深远,“经过这件事,村民们的心更齐了。这对我们下一步推行土地改良、发展旅游,都是最宝贵的基础。人心齐,泰山移啊!”
这场因旱情而起的意外,最终以一场充满温情的全鱼宴圆满收场。它不仅挽救了资源,更凝聚了人心,为庞庄村和“本味农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夜晚的庞庄村,灯火可亲,鱼香犹在,预示着更加红火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