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秋风带着肃杀之气,卷起校场上的黄沙。沈惊鸿站在点将台上,看着麾下新编练的“猎虏锐士”演练着依托地形、交替掩护、利用“惊鸿二式”步枪射程优势进行突击与撤退的战术。火器的轰鸣与士兵们矫健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充满力量感的画面。然而,在这专注于边务的时刻,一丝源自后世记忆的强烈不安,却如同冰锥般骤然刺入他的脑海。
天启大爆炸!
这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发生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王恭厂、堪称世界未解之谜的惨剧,其细节瞬间涌现。不仅仅是那场诡异爆炸造成的数万死伤和巨大破坏,更让沈惊鸿心头一紧的,是史书上那寥寥数笔却关乎国本的记载——天启皇帝年仅一岁的独子,皇太子朱慈炅,在此次事件中受惊而夭折! 自此,天启帝再无子嗣,最终兄终弟及,由信王朱由检继位,即为崇祯。
一想到崇祯朝那内忧外患、积重难返、最终煤山自缢的悲惨结局,沈惊鸿便感到一阵窒息。绝不能重蹈覆辙!必须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
然而,如何提醒?此事关乎宫闱秘辛,更牵扯到虚无缥缈的“天机”。直接上奏,言说未来将有爆炸惊死皇子?岂非妖言惑众,自取灭亡?即便皇帝对自己信任有加,此等荒诞不经之言,也绝难取信,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甚至被魏忠贤、客氏之流利用,攻击自己心怀叵测。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另一段相关的历史记载也浮上心头——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懿安皇后),曾怀有身孕,却因客氏(奉圣夫人)与魏忠贤的阴谋而流产,此后终身未育。客氏此妇,心肠歹毒,为确保自身地位,对皇室子嗣下手,并非不可能。
借格物之名,行警醒之实
沈惊鸿深知,此事绝不能以常规方式处理。他必须用一种极其隐晦、私人,且符合他“格物大师”身份的方式来提醒皇帝。数日思索后,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
他并未急于动笔写奏疏,而是以私人名义,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并附上了一封以弟子向师长请教、分享心得的私人口吻写就的信函,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直送御前。
这封信,他写得极为考究。开篇先是例行汇报了蓟辽边防的近况,尤其是“猎虏锐士”小规模出击的成效以及对野人女真联络的初步进展,语气平稳务实。随后,笔锋悄然一转,以一种探讨学问、分享奇闻轶事的口吻写道:
“……陛下天纵圣明,于格物之理洞彻幽微,每与陛下探讨,臣皆获益匪浅。近日臣于边塞,偶阅前朝杂记及泰西传教士所遗手札,其中谈及天地间有诸多未解之象,非独风雨雷电也。或有地火奔突(指瓦斯爆炸),或有粉尘爆燃(指粉尘爆炸),其势猛烈,发于猝然,声震百里,屋宇倾颓,伤人无数,迥异于寻常火患。盖因某些特定之物,积聚于密闭之处,遇明火或震荡,则瞬间释放巨力……此虽看似玄奇,然细究其理,无非物性使然,犹火药之爆燃,不过其物不同,其势更烈耳。”
他刻意将“王恭厂”、“火药库”等敏感字眼隐去,只以“特定之物”、“积聚于密闭之处”来暗示,并将此类现象归为“格物”研究的范畴,是“物性使然”,而非天谴或妖异。
接着,他将话题引向更深一层:
“臣又闻,此类骤发性巨震巨响,非同小可,于常人尚且惊魂动魄,于老弱妇孺,尤其襁褓婴孩,其弱小之躯,心神未坚,恐难承受此等骇变。轻则夜啼不止,重则……臣每思及此,常感惕然。想京师人烟稠密,屋宇连绵,各类工坊仓廪众多,虽陛下治下海晏河清,然此等物性之理,不可不察,不可不防。譬如宫中殿宇巍峨,珍宝无数,皇子殿下乃国朝之本,尤需确保居所安泰,远离一切可能引致惊扰或潜在风险之物什、处所。日常起居,当以静谧安稳为第一要务,使殿下能安然成长,此乃臣等边臣浴血奋战,所期盼见之盛世根基也。”
在这里,他并未直接提及客氏,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保护皇子免受惊吓”上,强调“静谧安稳”的环境对于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这既符合医学常识,也暗含了对可能发生的“惊变”的预防。同时,他将边关将士的奋战与皇子的安康联系起来,将此事提升到了关乎国本的高度,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最后,他呈上了那份“礼物”——并非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套他亲自设计、命能工巧匠打造的幼儿益智玩物。其中包括:以柔软棉布和丝绸填充的、造型可爱的生肖布偶(确保无任何尖锐部件);一套打磨得极其光滑、大小不一的彩色木质几何积木;还有一个利用齿轮和发条驱动、能缓慢旋转并发出轻柔悦耳铃声的“八音盒”。他在信中说明,这些玩物皆经过严格检查,绝无尖角、毒漆,声响柔和,旨在“怡情养性,启迪智慧,而无惊扰之虞”。
这份礼物和这封信,通篇未提“爆炸”,未提“客氏”,只在探讨“物性”,关心“幼儿养护”,进献“安神玩物”。但其深层意图,天启皇帝若能细心体会,或可从中捕捉到那一丝不同寻常的预警——尤其是关于“骤发性巨震巨响”对婴孩的危害,以及确保皇子居所“静谧安稳”的强烈暗示。
信使带着这份特殊的“私人信件”和礼物悄然出发,驰往京城。沈惊鸿站在关墙上,望着南方的驿道,心中忐忑难安。他不知道皇帝能否理解这跨越时空的隐晦提醒,更不知道这微弱的努力,能否改变那既定的悲剧。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同时,他也深知,客氏的问题,远比一次意外事件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非一时一刻所能解决。眼下,他只能先设法保住皇子的性命,为大明,也为这华夏气运,保留一丝珍贵的血脉传承。关外的风更冷了,仿佛预示着前路的莫测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