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传递过来的“样本”信息,经由叶深提供的、一条完全独立于苏氏网络的安全链路,缓缓呈现在加密终端上。内容支离破碎,像是从更大整体上强行撕下的边角——几段经过多重转码、难以追溯源头的音频碎片;几张角度刁钻、像素不高的监控截图,画面中一个模糊的、戴着宽檐帽的身影正步入某栋建筑;以及一份被部分销毁的物资清单,上面罗列着一些高端生物神经电信号监测设备。
价值有限,却指向明确。
“音频经过至少三层扭曲,声纹分析意义不大,但对话中提到了‘认知阈值’和‘非侵入式引导’,与您父亲笔记中的术语吻合。”叶深站在终端旁,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不带任何主观臆测,“监控截图的地点,初步比对是位于海外‘忘川’市的一处私人生物实验室,注册信息层层嵌套,最终指向一个空壳基金会。设备清单……与‘光年计划’早期采购的部分设备型号高度重合,但更为先进。”
苏晚晴凝视着那些模糊的影像和破碎的信息,大脑飞速运转。林薇薇确实拿出了一些真东西,这些碎片拼凑起来,足以勾勒出文先生团队研究方向的一个侧影,也印证了他们对于“约束”的迫切需求。
“她像是在仓库角落里慌乱抓了几把,抓到什么是什么。”苏晚晴指尖轻叩桌面,“但这些足够证明,她确实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核心外围的信息。文先生……似乎并没有对她过于设防,或者说,曾经需要她执行某些任务时,让她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一些东西。”
验证了情报的部分真实性,下一步便是决定如何利用这条看似通向敌人的“捷径”。直接相信林薇薇无疑是愚蠢的,但完全弃之不用,则浪费了这个促使敌人内部分化的良机。
“我们需要给她一些‘真东西’,”苏晚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一份他们无法忽视,必须去验证,却又足以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毒饵’。”
她与叶深,以及被秘密授权参与此事的核心智囊,开始了精心布局。他们伪造了一份关于“约束协议”部分失效,需要特定物理密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装置)在特定时间窗口内进行“重校准”的虚假技术日志和警报信息。这份信息被巧妙地掺杂在一些真实的、但无关紧要的“光年计划”旧数据中,其技术细节足以以假乱真,指向一个位于邻市的、早已废弃的苏氏旧仓储中心。
同时,苏晚晴调动了陆寒琛早期暗中移交给她的一支“影子”小队。这支小队背景干净,与苏氏和陆氏皆无明面关联,专门负责处理此类“灰色”行动。他们的任务是在废弃仓储中心布下天罗地网——非致命的捕捉装置、全覆盖的隐蔽监控,以及足以留下深刻教训的“反击”措施。
“我们要让文先生的人相信,他们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能在‘约束’完全激活前将其解除或夺取的关键节点。”苏晚晴对行动做出最终定调,“让他们来,然后……留下点纪念。”
信息通过一个预设的、看似疏忽的漏洞,被“不经意”地泄露给了林薇薇掌握的联络渠道。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三十六小时,在预设的“重校准”时间窗口开启前夜,废弃仓储中心便迎来了不速之客。
来的并非文先生麾下那些训练有素的行动队员,而是一群看似普通的、装备却异常精良的“盗窃团伙”。他们行动迅速,目标明确,直奔虚假信息中指示的“密钥”藏匿区域。
这一切,都被隐藏在暗处的“影子”小队和高清监控尽收眼底。
当闯入者触发第一个非致命麻醉陷阱时,行动正式开始。黑暗中,高压电击网、强光爆震弹、以及精准射出的橡胶子弹交织成一场无声的风暴。“影子”小队成员如同幽灵,利用对地形的绝对熟悉,分割、包围、逐个制服。
战斗(或者说单方面的压制)在十分钟内结束。所有入侵者皆被捕获,经初步审讯,他们承认受雇于一个匿名中间人,任务目标是取回一个指定的“金属箱”。
消息传回,苏晚晴并未感到太多喜悦。文先生没有动用核心力量,而是雇佣了外围炮灰。这既是谨慎,也是一种蔑视。他识破了这是一个陷阱?还是认为,根本不值得为这个“机会”暴露自己真正的实力?
然而,另一边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林薇薇如同惊弓之鸟,再次通过加密渠道发来讯息,语气充满了恐慌与质问,声称文先生那边似乎对她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切断了与她的部分联系,她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几乎在同一时间,周慕深那边也有了新的动静。他没有直接联系苏晚晴,而是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第三方,送来了一件东西——不是胸针,也不是卡片,而是一个小小的、封装严密的金属数据胶囊。附言只有一行字:
“文近期频繁接触神经外科专家李琟。或许,你需要一把更专业的‘手术刀’。胶囊密码:普罗米修斯之焰。”
苏晚晴握着那枚冰凉的数据胶囊,心中凛然。周慕深不仅在观察,更在主动为她提供精准的“武器”。李琟教授,国内脑科学与神经接口领域的泰斗,名声显赫,与军方和顶级研究机构都有合作。文先生接触他,目的何在?是为了“火种”?还是为了……对付可能存在的“约束”?
林薇薇的恐慌,文先生的谨慎,周慕深的递刀……多方势力在她布下的局中,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陷阱已布下,猎物虽未完全入彀,却已显露出更多踪迹。现在,她手中多了一把周慕深递来的,指向神经科学领域的“手术刀”。
是时候,更深地切入敌人的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