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被告知┅“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对别人的行为负责。”但做为一个父亲,我要为孩子和妻子的幸福负责。我总是感觉一定要帮助那些不幸的人,包括可怜的陌生人。请问datre对“负责”和“慈善施舍”这两点有什么看法呢?
dAtRE:好吧,你看,“负责”这个词包含了很多内容。你觉得要为妻子和孩子负责,那是你们“物质存在”中的一部分。
“你想为他们负责” - 事实上,这是你“感觉”需要去做的事情。换句话说,“你为妻子负责” - 是你自己认为:你要对她付出的责任。不是她认为你要付出的责任,而是你自己认为的。你看,你无法知道别人到底在想什么。因此,你只能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上与别人互动。最后,这就回到了你最“基本”的信念系统中。
换句话说,你为自己设置了一些“信念”。为了满足自己,你认为需要完成这个和那个。然后,当你满足了自己以后,就会发现你也满足了别人。
你有责任抚养孩子,直到他们成年能够自己做决定。但是,你不能接受来自孩子的“抱怨”。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对你说:“这是你的错,是你教我那样做的!”。他们试着把“内疚或过失”的帽子扣在你的头上。你要知道:这不是你的责任。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为自己这个个体负责。同时,尽量从你自己的角度上,做好该做的事。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从这些情景中学到什么,那么┅你是不会选择当丈夫或爸爸的,你肯定会孤单一人。这是你自己的“期待”,是你自己想进入那个角色扮演,因为这是“真正的你”想学习的课程。
如果你的妻子和孩子也有要学习的课程,想和你一起学,他们就会加入你。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妻子想学习某个课程,她的课程与你的课程“兼容”,那么你们就会走到一起,一起学习。
ok,到了孩子的问题。是孩子选择你,不是你选择孩子。孩子选择你是因为你们在物质层的“家庭情况”有利于他的学习。你看,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的话,我们看起来都好自私”。 - 是的,你们是的。你们不得不“自私” -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你不是阴差阳错来到这里的,你来到这里是有“目的”的。
你们当中还有很多人谈论“婴儿暴毙症”。其中有很多“婴儿暴毙”是因为:一开始,他们通过观察,想进入这个家庭中学习。现在,婴儿出生了,但爸爸妈妈却开始不停吵架。他们认为:为了孩子,不能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无法让自己去做平常想做的事。然后这个小婴儿就会说:“我不想呆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爸爸妈妈都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我也无法从这个情景中学到什么”,然后就离开了。
你能从“婴儿暴毙”中学到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却能学得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家庭因此破裂,妻子和丈夫离婚;还有很多家庭反而重归旧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然后又怀孕有了宝宝┅你看,你说这个宝宝可不可能是上次离开的那一个呢?
在物质层中,还有很多你们无法看到的事情。你们不知道是因为你们进入了这个“物质结构”中。但是,做为一个“观察者”,你就会“看到”很多事情,并从中理解和领悟。
接下来,关于“慈善施舍”的问题。有人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你不捐款?”,然后他们将“内疚”扣到你的头上。当然,这当中也有很多种处理情况。在那时,请好好想想:你自己“相信”什么?你自己认为这个情况如何? - 你是给他钱好呢,还是将他介绍给更适合的人?或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去寻找捐助机构?你可以给他钱或者说:“我为你介绍另一个公司,他们也许能帮到你。” - 为他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
处理这些事情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你不能让别人将“内疚”扣到你的头上,因为它是:群体意识。群体意识让你感觉内疚。群体意识让你感觉“害怕”。群体意识 - 如果你陷进去,就会进入“机械的重复行为”中。但是,我们一直在提醒你们:你们要做出“主动行为”,不能允许别人把“内疚”给你。你做“真正的自己”想做的事 - 这是你自己的个人进化,不是别人的,你自己想走多远就走多远。当你成为一个观察者时,就能看到你为自己设置的舞台。当你进入一个情景时,就能够好好去“观察”它。
假设有人走到你面前说:“我们想让你捐款到某某组织” - 然后你说:“我现在不感兴趣” - 然后他们就会将“内疚”的标签贴到你的头上。好好观察一下,这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如果你不想捐款,那为什么还不得不捐呢?就是因为别人让你感觉内疚了?你看,这是群体意识,这不是“思考” - 这只是机械的行为反应。如果别人因你不捐款而不高兴,那么┅这个人的行为也不是主动行为,它是机械行为。你要仔细观察,这都是你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别人决定把内疚给你。
谢谢,我们是d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