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的杭州城热闹非凡,谢璃却借着外出采买的由头,悄悄打探王凝之的行踪。从谢家下人口中得知,王凝之近日常往返于城外的炼丹观与城中的王家别院,极少与人应酬。
谢璃换了一身寻常书生的青布长衫,先去了炼丹观。观外烟雾缭绕,隐约传来诵经声。她远远望见一名身着锦袍的男子站在丹炉旁,面容清瘦,眼神专注地盯着炉中火光,正是王凝之。他身旁的道童捧着丹药匣子,小心翼翼地递上刚炼好的丹丸,王凝之接过便迫不及待地闻了闻,口中念念有词:“此番加入朱砂,想必能更快求得长生……”
谢璃悄悄走近,恰好听到两名道童在一旁低声议论:“王公子又来炼丹了,听说谢家小姐要嫁给他,真是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前日我听他与管家抱怨,说谢家女子太过张扬,谢道韫先生抛头露面讲学,有失妇德,娶回来怕是要搅得家宅不宁。”
“他还说,若不是为了王家与谢家的联姻,他才不愿娶一个‘才胜于德’的女子呢!”
谢璃心中一怒,没想到王凝之不仅痴迷炼丹,竟还对谢家如此偏见。她强压下火气,继续跟着王凝之回到王家别院。只见别院门口停着一辆马车,几名仆役正搬着一箱箱药材往里运,其中不乏名贵的人参、灵芝,显然是用来炼丹的。
更让谢璃气愤的是,她在别院外的茶馆歇脚时,听到邻桌的王家仆役闲聊:“公子说了,等娶了谢家小姐,就要用谢家的嫁妆扩充丹房,说不定还能请谢安大人出面,向皇上求些珍稀药材呢!”
“可不是嘛,公子常说,谢家虽有权势,终究成不了大器,联姻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谢璃将这些话一一记在心里,随即心生一计。她回到谢家,找到谢道韫,附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谢道韫听完,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这样做,会不会太过冒险?叔父和父亲向来重视家族颜面……”
谢璃:“堂姐,若不如此,你就要嫁给一个既不爱你、又轻视谢家的人!父亲只是被‘门当户对’蒙蔽了双眼,只要他亲眼看到王凝之的真面目,定会改变主意。”
次日,谢璃托人给谢安递了张字条,说在城外发现一处罕见的古籍抄本,想请父亲一同去看看。谢安素来喜爱古籍,果然欣然应允。两人坐着马车出城,行至炼丹观附近时,谢璃故意让车夫放慢速度,指着前方说:“父亲你看,那不是王公子吗?”
谢安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正看到王凝之指挥仆役将炼丹观的丹炉搬上马车,还在一旁叮嘱:“小心些!这丹炉可是我求来的宝贝,搬回别院后,立刻准备炼丹,耽误了时辰,仔细你们的皮!”
就在这时,谢璃提前安排好的“路人”恰好经过,故意高声议论:“听说这王公子为了炼丹,把王家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如今还想靠联姻榨取谢家的嫁妆呢!”
“我还听说他背后骂谢道韫先生‘有失妇德’,说谢家女子不懂三从四德!”
谢安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正要上前质问,却见王凝之突然咳嗽起来,猛地吐出一口黑血,踉跄着扶住丹炉:“怎么回事?难道是昨日的丹药出了问题……”
道童慌忙上前搀扶:“公子!您又因炼丹伤了身子,大夫说了,您这几日不宜再碰丹炉啊!”
王凝之却一把推开道童,固执地说:“无妨!只要能炼成长生丹,这点小伤算什么?快,把丹炉搬上车,别耽误了时辰!”
谢安站在原地,看着王凝之痴迷炼丹、不顾身体,又想起方才听到的议论,心中对这门婚事的疑虑越来越深。
谢璃适时开口:“父亲,您也看到了。王公子满心只有炼丹,不仅轻视堂姐,还想利用谢家。这样的人,真的能给堂姐幸福吗?”
谢安沉默不语,眉头紧锁。他望着王凝之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悔意,或许,他真的错看了这个人。
谢安虽心中起疑,却仍未完全打消联姻的念头。他回到府中,暗中派了两名亲信,分别去调查王凝之的品行与炼丹之事。
不出三日,亲信便带回了消息。其一,王凝之因长期服用含有朱砂的丹药,早已损伤内腑,时常咳血,却依旧执迷不悟,甚至偷偷挪用王家公款购买珍稀药材,导致王家账目亏空;其二,多名与王家有往来的官员都曾听闻,王凝之在私下场合多次贬低谢道韫,称其“讲学授徒,有违妇道”,还说“谢家仅凭一女子撑场面,迟早会败落”;其三,王凝之竟曾向友人透露,若娶了谢道韫,便要逼她放弃讲学,在家中潜心侍奉,若她不从,便以“七出之条”休之。其四,王凝之因长期服用丹药,身体早已亏空,恐难有子嗣。
谢安看着亲信呈上的证据,脸色愈发阴沉。他想起谢道韫眼中的不甘,想起谢璃的据理力争,心中满是愧疚。当晚,他便传唤了谢道韫与谢璃到书房。
谢安:“道韫,此前是叔父糊涂,只顾及家族联姻,却忽略了你的感受。王凝之此人,痴迷炼丹,品行不端,还对你心存偏见,绝非良配。这门婚事,我会与王家商议,就此作罢。”
谢道韫:“叔父……”
“父亲……”谢璃也惊喜地看着谢安,没想到事情竟会如此顺利。
谢安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不过,王家与谢家联姻之事已传遍朝野,贸然取消,定会引发非议。我已想好对策,明日我会以王凝之身体不适、恐难担起婚配之责为由,向王家提出暂缓婚事。同时,我会让人将王凝之挪用公款、贬低谢家的事悄悄透露给王羲之先生,想必他也不愿让这样的儿子毁了两家的声誉。”
果不其然,王羲之得知王凝之的所作所为后,气得勃然大怒。他当即派人将王凝之召回建康,严加训斥,并亲自写信给谢安,为儿子的行为道歉,同意取消婚约。
王羲之的致歉信送达谢家时,谢道韫正在庭院中修剪栀枝花。听闻消息的那一刻,她手中的剪刀“当啷”一声落在石桌上,眼中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涌出笑意。
谢璃:“堂姐,一切都过去了!你不用嫁给那个炼丹狂徒了!”
谢安拿着王羲之的信,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看着谢道韫重焕光彩的模样,不禁叹道:“是叔父太过固执,险些误了你的终身。往后,你的婚事,定让你自己做主。”
谢道韫:“多谢叔父。”
消息很快传遍了杭州城,虽有好事者私下议论两家取消婚约的缘由,但在谢安与王羲之的暗中斡旋下,舆论终究朝着“王凝之身体抱恙,两家体谅彼此”的方向发展,并未对谢家或王家造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