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一面旗帜
在村支书叶世新的欺瞒和暗箱操作之下,上山村的沿路商铺建了起来——十二间砖结构的商铺,每个商铺还配有厨房、卫生间,一溜过去不仅很是气派,也象征着上山村将要迎来一个新的起点。
商铺还没有建好,叶世新就与叶文联明里暗地里较了一番劲。
最后,叶文联的胳膊实在是拧不过叶世新的大腿,不仅放弃了成立煤气站的想法,还不得不答应低价帮村里运煤气。
所以,就在商铺建成之时,叶世新第一时间成立了煤气站,并宣布煤气站的收入首先将会用于为村里安路灯,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另外,他还让叶永能出任了煤气站的配送员,也算是给叶金水一家,一点弥补。
按照他的设想,其中的两间商铺是给合作社办公,剩下的十间就会以低价租给想要做生意的村民。
这里所指的“村民”,不仅包含了苦茶坡,也包含了驼背岭——前提是按时交租,盈亏自负。
村里是搞了这么大一个排场,而且出发点也是很好的,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除了合作社的牌子挂了上去,剩下的店铺,却一间也没能租出去。
算是是有一个——驼背岭的张坚定,打算租一间开茶庄,但目前只是说一说而已,肯定不能算数。
这样的情况,可就大出叶世新的意料。
他可劲地分析着原因:
是租金高了吗?
不会呀,一间店铺的租金才三百块钱——现在的三百块钱还叫作钱?
是整个上山村,没有什么生意可做吗?
也不会呀,光是村里的笋干、芥菜干、干黄花菜等干货,要是往一块收购,再放到商铺里售卖,就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莫非是没有本钱?
怕是没有人敢迈出第一步吧……
转眼,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上山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黄美丽。
这个县里嫁上来的女人,在过了二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后,突然觉得生活很是空虚。
她的儿子出门读大专,她的丈夫又整天忙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她一天到晚除了做饭、睡觉,就只剩下到刘丽萍的小卖部里搭台唱戏,家长里短、桃色新闻等等。
一天,苦茶坡上来了几名外地游客,到石顶宫礼佛和游览一番之后,来到刘丽萍的小卖部里,买了一些面包和八宝粥垫肚子,刚好黄美丽和二路女儿都在场。
闲聊之时,几名游客是对石顶山的风景是赞叹有加,对石顶真仙也是虔诚至极,却很是不满这么大一个村子,连一个吃一碗热食的地方也没有。
他们认真地说,让刘丽萍她们给煮一点吃的,他们掏钱。
刘丽萍没这闲功夫,倒是快闲出毛病的黄美丽答应了下来,让二路女人帮忙摘了一点青菜,就钻进刘丽萍家的厨房,给他们煮了一大锅香菇瘦肉面线汤。
几人是饥肠辘辘,看到黄美丽当真煮了吃的,当即扔了还没有吃完的面包和八宝粥,三下五除二就把一锅香菇瘦肉面线汤,并且都很是赞赏黄美丽的手艺,把黄美丽乐得都能开出几朵花了。
几人填饱了肚子,真就拿了二十块钱出来。
心情大悦的黄美丽,本不想收钱的,但她用的是刘丽萍家里的东西,也就象征性地收了十块钱。
几人临走之前,一致给黄美丽提了一个建议——旁边空着那么多的商铺,为什么不开一家小饭店?
此举,不仅方便来这里礼佛的香客和赏景的游客,也是一门不错的营生!
黄美丽正为生活的空虚和清闲而感到苦恼,听到几人的建议,又想起自己下得了厨房,当真就缠着刘丽萍,一起研究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刘丽萍料想黄美丽是心血来潮,不像是那种能成事的人,就一再泼冷水。
但是,架不住黄美丽来劲了,二路女儿也在旁边鼓风,她只好用自己这些年开小卖部的经验和心得,为黄美丽规划这件事情。
店铺是现成的,无非就是一个月三百块钱的租金,无非就是弄一个大一点的灶台,无非就是再把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冰箱雪柜等物品给备上,倒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起初,刘丽萍是不上心的,但精明的她突然意识到,黄美丽要是把小饭店开在她的小卖部旁边,肯定能够增加小卖部的销量,所以她的态度就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举双手赞成这一件事情,还积极地为黄美丽出谋划策,甚至也跟着二路女人一起鼓动黄美丽。
无奸不商啊!
很快,三人商量出一个具体方案——黄美丽出三分之二的资金,全权负责后厨事宜;刘丽萍出三分之一的资金,负责小饭店的运营;二路女人不出资金,但负责打下手……
这里本来是没有二路女人什么事情的,但她早已不能再占石顶宫和石顶真仙的便宜,在家里又没有财政权,叶永能连一块钱也不想给她,她想吃点糖果饼干,都得找刘丽萍赊账,所以她很是精明地想要倚靠在黄美丽和刘丽萍的身上。
大树底下好乘凉。
出于三人经常搭台唱大戏,黄美丽也就答应了二路女人。
事情已然计划好,就差她们各自男人的意见。
叶永能自然是没话说,只要二路女人不可劲祸害家里的东西就行。
叶德兴是户口本的户主,但家里做主的一向是刘丽萍,他自然也没有半个“不”字。
而叶世新听说了这一件事情,第一反应是怀疑黄美丽睡多了,睡得脑子出了毛病。
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他老婆要是真的这么做,无疑就是开了一个头——他正愁那十间商铺一直闲置着!
是啊,他千方百计地把叶金水拉下马,就是为了能够控制住石顶宫,让石顶宫成为上山村的一张名片。
而他之所以费尽心思,宁可得罪全苦茶坡的人,也要让地瓜彻底地从石顶山上消失,就是为了把石顶山改造成一个风景区,为那一张名片增加亮点。
他不惜欺瞒上级、暗箱操作,搞出这么一排商铺,目的也是为了上山村的发展。
现在,前两者在他的主持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且已经体现出其中的价值,就差商铺一直没能实现价值。
倘若这个时候让黄美丽出来折腾一下,哪怕是一点点浪花,势必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和连锁反应。
想到这一点,他总算是对这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老婆大人,看法有所改观,也就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不过,毕竟两人在同一个被窝里,睡了二十年的觉,现在孩子都读大专了,他哪里会不知道黄美丽的性格——不是那种能成事的人!
他担心自己那一点薪水和积蓄会被黄美丽折腾干净,就一再怂恿黄美丽回娘家去要一些启动资金。
黄美丽不知是计,第二天就抓了一只自家养的白番鸭,又找邻居用低价买了两只天竺鼠,屁颠屁颠地往娘家跑。
五月的一个好日子,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三英饭店”正式开门营业。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无非是因为小饭店里的三个女人罢了。
这在上山村,可是开天辟地的一件事情,但大多数人们觉得很是荒唐。
为何呢?
因为村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谁的裤兜里钱那么多?
另外,来三英饭店里消费,回到家里,指定要挨骂。
鉴于黄美丽是村支书夫人,大家当面不这样说,但背地里都等着看笑话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看吧,“三英饭店”开张以来,也就叶世新要捧老婆的场,先是大中午叫了村里的大小干部来吃喝了一通,接着大晚上喊来叶德兴等人吃喝了一顿,之后连着的两天,就没有一个人光顾。
到了第三天,豆腐臭了,该扔了。
到了第四天,沙蛤死伤大半了,也要扔了。
到了第五天,冰箱里的肉和大小肠子都变色了,只好拿出来洗了一遍,便宜了二路女人的嘴巴。
第六天,黄美丽都着急得要掉眼泪了,而二路女人闲得把苍蝇和蚊子都消灭干净了。
忙忙碌碌的叶世新,倒是能够抽空关心一下他的老婆大人。
“三英饭店”的经营情况,在他的意料之内,毕竟石顶宫和石顶山那边还在建设,一时半会的,吸引不来那么多的香客和游客;而村里的人家不仅没有这样的消费观念,好多也都不具备这样的消费能力,生意肯定是不温不火的。
是,他是想到了生意会不温不火,可哪里想得到,根本就没有半个人往里面钻!
他这也着急呀!
打个比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海鲜过敏。
想要折腾出来一点点浪花,上山村却没有江河湖海,只有一条小溪。
幸亏花的是黄美丽娘家的钱,不然亏的就是自家的钱;幸亏房租才三百块钱一个月,不是上千块钱一个月;也幸亏青菜都种在田地里,不然也是一笔损失。
着急,不是办法。一定要想办法扭转这个局面。
总不能,一个星期都不到,这一面旗帜就要倒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要沦为笑话。
这个时候,叶世新倒是想着剑走偏锋。
他迅速把村里能和他穿同一条裤子的党员干部,以开会的名义,给召集起来,很是“委婉”地向他们下达了一个任务——每个人,每个月,到三英饭店里消费一次,而且不能报销。
虽然这些党员干部听他的话,可是这种与金钱有关系的事情,谁愿意做啊!
闹不好,金钱往外掏了不说,回家里还得闹矛盾,毕竟这种消费在上山村完全就是另类。
叶世新可不管,不仅阐明了“三英饭店”开创先河的意义,也表明这一面旗帜的重要性,最后干脆把这一件事情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严正地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落实到位。
都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了,这些党员干部再不配合,就是没有“政治觉悟”。
当然了,毕竟饭店是黄美丽开的,叶世新担心有人会说他是损人利己,不仅明面表示会打折优惠,暗里也许下不少的好处,才让这些党员干部答应下来。
于是乎,一个有趣的情况出现了:
在“三英饭店”开张第六天的晚上,终于迎来了以叶康元为首的第一批“正儿八经”的顾客,一下子就结束了惨不忍睹的局面。
叶康元点了一桌子的菜,又到小卖部里,扛了两箱啤酒,而且热情地“邀请”了村支书叶世新,小聚一下。
这个夜晚可真是热闹,闹闹哄哄的声音,害得坡上的土狗叫了一夜。
黄美丽可忙坏了,大灶和小灶,轮番上阵。
二路女人也忙,又要摘菜、又要洗菜、又要上菜,连偷几片肉吃,都没有时间。
刘丽萍怕黄美丽忙不过来,干脆把小卖部扔给丈夫,自己跑过来帮忙……
第七个晚上,张坚定带着驼背岭的一些人,前来“捧场”。
春秋冬三个产茶季,村支书都要找他买很多的茶叶,他是不能不来的。
另外,在村支书的暗示下,他也是来实地考察一下,到底能不能在这边开茶庄。
第八个晚上,杀猪王带着几个兄弟,喝酒来了。
饭店里的猪肉都是找他买的,在村支书的暗示下,他也不能不来。
第九个晚上,叶德隆带着他那颤颤颠颠的爷爷叶老冒,还有学会了一些神神鬼鬼的妻子,一起来了。
就是二路女人没给好脸色,三人吃得别别扭扭的。
叶德隆是村支书给提拔起来的,哪敢不来……
在这样一个消费水平低下,消费观念落后的上山村,“三英饭店”经过村支书暗地里的运作,终于算是存活下来了。
而这边的热闹,迅速引起了几个人的注意。
要说第一个,当属张坚定。
他觉得自己确实是可以开一间茶庄,让他那个整天魂不守舍的儿子张向阳去守着。
第二个,是杀猪王叶文旺。
他的年纪越来越大,唯一的儿子叶国展不愿跟着他杀猪卖肉,他已经渐渐吃不消那种挑着一两百斤的猪肉担子,挨家挨户去叫卖的生活。
他觉得自己应该开一间猪肉档,让人们到猪肉档来买。
第三个,是春婶。
这个一直把村里说媒扯亲大业,视为己任的媒婆,早就发现现在这个社会,自由恋爱都快“泛滥成灾”了,她一年到头也没能给说成几对,早已萌生退意。
另外,她也老了,走不动路了,又不想离开苦茶坡,就寻思着收点干货,卖卖干货得了。
第四个,是叶文联。
这个连亲情都不顾的男人,早就掉进钱眼里了。
眼见着“三英饭店”,堪称是“客似云来”,他哪里能不眼红,也就心心念念着,也要折腾一下。
但他最想成立的煤气站,被村支书给“截胡”了,他又不知道上山村还能折腾什么,总不能学着也开一家饭店吧!
要真是如此,村支书肯定不能放过他……
(两位不想取名字的人物——冬雪妈和二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