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茶馆蹲守抓现行
十五号未时初刻,城西福来茶馆的巷口,陆清、周明和两名苏家仆役已在拐角处埋伏了半个时辰。陆清裹着青布头巾,一身粗布衣裙衬得身形愈发朴素,目光却紧紧盯着茶馆大门,指尖下意识攥紧了藏在袖中的防身短刀。周明扮作挑夫模样,肩上搭着空担子,实则担子内侧藏着笔墨纸砚和一架苏家提供的小巧相机——这相机是苏父从海外购置的稀罕物,能瞬间定格画面,正是收集证据的关键。
“师父,按苏小姐的消息,赵万山的人该到了。”周明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茶馆门口来往的行人。两名苏家仆役则分站两侧,一人留意巷口动静,一人盯着茶馆二楼的“静心阁”窗口,按计划随时传递信号。
片刻后,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茶馆门口,赵万山的管家李福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红木包裹,左右张望了一番,才快步走进茶馆。陆清心中一紧,对周明使了个眼色:“来了,按计划行事,切记不可急躁。”
两人随后跟进茶馆,一楼已有不少茶客,喧闹的谈笑声正好掩盖了他们的行踪。提前接应的茶馆王掌柜见状,不动声色地迎上来,递过两杯热茶:“二位客官,楼上有雅座。”说着引他们走向二楼西侧的备用包间,这包间与“静心阁”仅一墙之隔,墙上开着一道隐蔽的观察孔,正好能看清隔壁的动静。
刚进入包间,就听到隔壁传来推门声,接着是李福谄媚的声音:“刘大人,让您久等了,这是我家掌柜的一点心意,还请您笑纳。”
“赵掌柜倒是懂事。”刘吏目的声音带着几分傲慢,“清禾药铺的事,我已经按他说的办了,只是苏家和那陆清纠缠不休,倒是费了些周折。”
“有刘大人您出面,那陆清迟早得卷铺盖滚出县城。”李福笑着说,“我家掌柜说了,只要清禾药铺关门,以后每月的供奉,再加三成。”
“哈哈哈,赵掌柜果然爽快!”刘吏目一阵大笑,接着传来包裹落地的沉闷声响,想必是红木包裹被打开,银子的碰撞声隐约传来。
陆清示意周明赶紧记录,周明立刻拿出纸笔,飞快地记下两人的对话,字迹虽潦草却字字清晰。与此同时,一名苏家仆役悄悄拿起相机,对准观察孔,调整焦距后按下快门——“咔嚓”一声轻响被隔壁的谈笑声掩盖,两人交接银子的场景被清晰地定格在底片上。
“不过,那陆清最近好像在查谣言的事,还找了不少老顾客作证,你让赵掌柜多留意些。”刘吏目的声音突然压低,“别让她抓到什么把柄,不然我这边也不好交代。”
“刘大人放心,谣言是咱们传出去的,证人也是咱们找的托儿,她查不出什么。”李福不以为意地说,“再说了,县城里谁敢跟您和我家掌柜作对?就算她查到些什么,没有证据,也掀不起风浪。”
“话虽如此,还是小心为妙。”刘吏目叮嘱道,“最近监管署王大人好像对我有些不满,说是苏家小姐找过他,你让赵掌柜最近行事低调些,别出什么岔子。”
“明白,明白,我这就回去转告掌柜的。”李福应道。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无非是抱怨县城的生意难做,商议着如何进一步打压其他小药铺,巩固济世堂的垄断地位。陆清和周明一边记录,一边暗自气愤——没想到赵万山和刘吏目不仅勾结打压清禾药铺,还长期欺压其他商户,鱼肉百姓。
约莫半个时辰后,刘吏目起身告辞,李福送他到包间门口,临走时还塞给刘吏目一个小布包:“这是上好的龙井,刘大人带回去尝尝。”
刘吏目接过布包,满意地笑了笑,转身下楼。李福则留在包间内,收拾好红木包裹,也随后离开了茶馆。
待两人走远,陆清和周明才从备用包间出来,王掌柜连忙迎上来:“陆大夫,都录下来了吗?”
“都录下来了,多亏王掌柜帮忙。”陆清感激地说,“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陆大夫客气了,赵万山和刘吏目作恶多端,我也是为民除害。”王掌柜叹了口气,“希望这次能彻底扳倒他们,让县城的医药市场恢复清明。”
陆清一行人匆匆离开茶馆,回到苏家临时安排的僻静小院。刚进院子,苏瑶就迎了上来:“陆大夫,怎么样?拿到证据了吗?”
“拿到了!”周明兴奋地举起记录对话的纸张和相机,“苏小姐,我们不仅记下了他们的对话,还拍下了他们交接银子的照片,证据确凿!”
苏瑶接过纸张,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有了这些证据,赵万山和刘吏目再也无法抵赖了。”
张诚也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这些对话记录和照片,足以证明他们行贿受贿、勾结打压同行的罪行。接下来,我们可以拿着这些证据去县衙告状,相信县令这次再也无法偏袒他们了。”
陆清看着手中的证据,心里百感交集。从初入县城找铺面,到被赵万山多次打压、散布谣言、勾结官员查封店铺,这一个多月来,她经历了无数困难和委屈,如今终于拿到了关键证据,离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越来越近了。
“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陆清冷静地说,“赵万山在县衙人脉广,县令很可能会偏袒他,甚至销毁证据。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仅要将证据交给县令,还要抄录几份副本,分别交给县城的乡绅和商会,让他们为我们作证,形成舆论压力,让县令不敢轻易徇私枉法。”
苏瑶赞同地点点头:“陆大夫考虑得很周全。我现在就安排人手,将证据抄录多份,分别送给县城的几位乡绅和商会会长。这些乡绅和会长,大多对赵万山的垄断行为不满,一定会支持我们。”
张诚也补充道:“我还可以联系州府的巡按御史,他是个公正廉明的官员,若是县令处理不公,我们可以直接向他申诉。”
陆清看着苏瑶和张诚,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他们的帮助,她一个外来者,在县城孤立无援,根本不可能收集到这么确凿的证据,更不可能有勇气与赵万山和刘吏目抗衡。
“苏小姐,张管家,谢谢你们。”陆清语气诚恳,“这次能拿到证据,全靠你们的帮助。等事情结束后,我一定好好报答你们。”
“陆大夫,你太见外了。”苏瑶笑着说,“我们是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再说了,扳倒赵万山和刘吏目,也是为了县城的百姓,让大家能用上平价药,不再受他们的欺压。”
当晚,苏瑶就安排人手将证据抄录了十多份,分别送给了县城的乡绅、商会会长和几位有声望的老中医。果然如苏瑶所料,这些人大多对赵万山和刘吏目的恶行早有不满,纷纷表示愿意为陆清作证,支持她向县衙告状。
陆清则和周明、陈宇一起,整理好所有证据,包括谣言源头的线索、赵万山和刘吏目行贿的对话记录、交接银子的照片、以及上百位老顾客的见证签名。这些证据形成了完整的链条,足以证明赵万山和刘吏目的罪行。
第二天一早,陆清带着所有证据,在苏瑶和张诚的陪同下,前往县衙告状。她知道,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她必须拿出全部的勇气和底气,为自己、为清禾药铺、也为县城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县衙门口,不少百姓得知陆清要状告赵万山和刘吏目,纷纷赶来围观,有的为陆清加油打气,有的则对赵万山和刘吏目的恶行唾骂不已。陆清看着眼前的百姓,心里更加坚定——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背后,有百姓的支持,有正义的力量。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县衙的大门,大步走了进去。一场关乎县城医药市场清明的审判,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