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现在开始统计票数。”杨老师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正”字说道。
班级一共30人,有效选票也都回收完毕。
赵梓博和唱票的女生一起,仔细清点着每个候选人名字下面的笔画。片刻后,结果出来了。
“根据统计,票数前八名的同学分别是:陈屿、宁语、苏晚晚、赵梓博、王彦、戴桦业、陆铭、许欣蕊。”杨老师念出名单
“这八位同学将作为我们新一届的班委。具体的职务分配,以及各科的课代表人选,我会根据大家的特点和意愿,稍后再进行个别谈话和确定。”
她将班委名单写在黑板一角,然后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接下来,我们按照这次月考的成绩排名,依次进入教室选择自己的座位。所有人现在带上自己的书包和个人物品,到走廊集合,按名次排好队。”
教室里响起一片桌椅挪动的嘈杂声。
同学们纷纷收拾好东西,怀着各种心情——期待、紧张、无所谓——鱼贯而出,在走廊里按照名次站成了不太整齐的一列。
陈屿站在队伍靠前的位置,看着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他没有立刻跟上,而是趁着一阵小混乱,快步走到正准备组织选座的杨老师身边。
“杨老师。”陈屿低声开口。
杨老师转过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陈屿?怎么了?”
“老师,”陈屿语气诚恳
“我能不能……申请坐在中间区域的一个固定位置?”
“中间?”杨洁老师微微挑眉,有些意外。通常高个子学生都倾向于坐在后排,以免挡住别人。“你是说,在中间那两排,找个位置固定下来?”
“是的。”陈屿点点头,目光坦然。
杨老师沉吟了一下:“可以是可以。但是陈屿,你想好了吗?如果你选了那个位置,可就定死了,以后每周班级的座位轮换你就没法参与了。”她记得陈屿个子不矮。
“没关系的老师,”陈屿语气坚定
“我觉得那个位置视野很好,而且我上课尽量不影响后面的同学。可以吗?”
杨老师看着眼前这个成绩优异、平时也很有主见的学生,见他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反对。
对于这种懂事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她愿意给予一定的自由度。
“好,那行。等最后大家都选得差不多了,你就直接搬过去吧。”
“谢谢老师。”陈屿道了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才转身走向走廊的队伍。
“陈屿,你刚才去找老师说什么了?”苏晚晚站在队伍里,看到陈屿回来,立刻凑近了些,小声好奇地问道。
陈屿看着她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故意卖关子。他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边,然后对着她快速地眨了一下右眼,嘴角勾起一个神秘的弧度:“秘密。”
“哼!”苏晚晚见他不想说,小嘴一撅,傲娇地扭过头去
“我才不想知道呢!”话虽这么说,那微微鼓起的脸颊却泄露了她真实的好奇心。
选座开始了。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按照名次念名字。
“戴桦业,进来选位置。”
第一名戴桦业走了进去,他选择了中间第四排的一个位置,那里视野好,离讲台也适中。
“丁宇。”
第三名的丁宇跟着进去,他选择了戴桦业旁边的座位。
杨老师依次念着名字,却唯独跳过了第二名的陈屿。同学们都有些疑惑地看向他。
陈屿只是平静地对后面等待的同学笑了笑:“没事,你们先选吧。”
他又悄悄对身旁的苏晚晚低声嘱咐:“晚晚,待会儿你进去,就选中间那两列,第三排或者第四排的位置,都可以。”
“好。”苏晚晚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她对陈屿有着无条件的信任,乖乖点头。
轮到苏晚晚了。她走进教室,目光扫过中间区域。
第三排靠过道还有一个空位,她走过去,放下了自己的书包。
接着,其他同学也陆续进来选座。
赵梓博和王彦依旧选择了他们习惯的最后几排老位置。
林柚然走进来,看到苏晚晚旁边还有一个空位,便开心地选择了那里,坐在了苏晚晚旁边。
谢辉随后进来,目光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选择了林柚然斜后方的一个座位。
同学们像拼图一样,逐渐填满了教室的空白。
当大部分人都已经坐定,只剩下几个零星空位时,站在门口的陈屿,终于动了。
在所有人或好奇或不解的目光注视下,陈屿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径直走向自己原本在后排的座位。
他利落地将自己的课桌搬起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稳稳地放在了苏晚晚旁边的那个空位上,中间第四排,靠过道的位置。
课桌落地的轻微声响,在此刻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苏晚晚瞪大了眼睛,看着陈屿就这样搬着桌子,跨越了大半个教室,最终停在了自己身边。
她的大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你……你坐这里吗?”她仰起头,看着正在低头整理书本的陈屿,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和一丝不确定。
“对呀,”陈屿抬起头,对她露出一个明朗的笑容,仿佛做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答应过你的。”他一边将书本整齐地码放进新桌肚,一边轻声解释
“坐在这里,你就可以和我做同桌啦。虽然按照规则,我们可能只能做两周的同桌,后面轮换我固定不动,你可能会换到别处,但至少这两周,我们可以是同桌。”
原来他之前神秘兮兮地去找老师,是为了这个。
原来他让自己选中间的位置,是为了这个。
他放弃了他这个身高更舒适的后排空间,放弃了每周轮换座位的灵活性,只是为了兑现那句“会有办法”的承诺,只是为了能离她近一点,哪怕只是短暂的两周。
苏晚晚看着眼前这个笑容温和的男孩,看着他手腕上那根属于自己的、带着小橘子图案的皮筋,看着他为自己做的这一切看似平常却充满心意的事情,鼻尖猛地一酸,眼眶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泛起湿润的潮意。
她赶紧低下头,掩饰住瞬间翻涌上来的情绪,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小声说:
“谢谢哥哥……”
这一刻,周围同学的低语、好奇的目光,似乎都变得遥远而模糊。
她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旁边这个刚刚成为她同桌的男孩,和他带来的,满满当当的、如同窗外秋日阳光般温暖而踏实的安全感。
新同桌的时代,就这样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悄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