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关于“家”的改造直播,余温持续了很久。
“微光安居计划”的邮箱,收到了更多充满希望的申请,基金会的账户,也迎来了一波新的捐款热潮。甚至有建材和家居品牌,主动联系李哲,表示愿意以公益价格,为项目提供赞助。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忙碌过后,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
没有直播,没有会议,苏晚和王一然决定,要过一个最“平凡”的周六。
清晨,他们没有睡懒觉,而是一起去了家附近的一个大型菜市场。清晨的市场,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蔬菜的清香、鱼虾的咸鲜、熟食铺的热气,交织成一曲最动人的生活交响乐。
王一然熟练地推着购物车,苏晚则像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各个摊位前穿梭。
“老板,这个番茄怎么卖?要沙瓤的。”
“师傅,帮我称半斤五花肉,要肥瘦相间的,晚上做红烧肉。”
她认真挑选食材的样子,和直播时那个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大师,判若两人,却都同样的真实、可爱。王一然跟在她身后,看着她和摊主们熟稔地讨价还价,嘴角始终挂着温柔的笑意。
他们买了一大堆食材,满载而归。回到家,两人系上同款的围裙,在厨房里并肩忙碌。苏晚负责洗菜、切菜,王一然则掌勺,展示他那手日渐精进的厨艺。
阳光从厨房的窗户照进来,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他们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话,比如王一然队里新来的那个小年轻有多么冒失,又比如林娜发来的微信,吐槽她家那位运动健将又买了一双昂贵的球鞋。
这些琐碎而平淡的对话,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将他们的生活,编织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温暖。
午后,两人依偎在沙发上,看了一部老电影。看到动情处,苏晚会悄悄抹眼泪,王一然就会不动声色地,将纸巾递到她手边。
这是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是无数个日夜相处,沉淀下来的温情。他们的感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它就像一壶慢慢熬煮的老茶,在平淡的时光里,愈发醇厚、香浓。
傍晚,王一然的母亲打来电话,先是惯例地关心了一下两人的生活起居,然后笑着说:“晚晚啊,你上次教我的那个罗宋汤的做法,我试了,你王叔叔喝了两大碗,直夸好喝呢!说比外面西餐厅做的都地道!”
苏晚拿着电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阿姨喜欢就好。下次我再教您一个别的菜。”
挂了电话,王一然看着她:“看吧,你已经成功收买了我妈的胃。”
苏晚得意地扬了扬眉:“那当然,想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得先抓住他妈妈的胃。”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都仿佛冒着甜蜜的泡泡。
休息了一整天,苏晚感觉自己充满了电。她决定,周日晚上,恢复常规的随机连麦直播。
“劳逸结合嘛,事业也不能完全放下。”她对王一然说。
周日晚上八点,直播间准时亮起。
在经过了前两次的公益直播后,观众们对苏晚的常规算命直播,反而更加期待了。
“好了,老规矩,我们今天抽一位有缘的朋友,聊聊你最近的烦恼。”
抽奖程序启动,几秒后,一个Id被选中——“住在壳里的人”。
视频接通,屏幕那头出现了一位打扮精致的年轻女性,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岁。她坐在一张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设计师沙发上,背景是装修得极为现代、简约的客厅。大片的落地窗,高级的灰色墙面,极简的线条灯,一切都显得那么高级、有品位。
“大师,你好。”女人的声音,听起来却有气无力,和她光鲜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好,朋友。看你的Id,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住在一个壳里吗?”苏晚敏锐地问道。
女人苦笑了一下:“算是吧。大师,我可能和您以前帮助过的那些人不太一样。我……我什么都不缺。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自己买了这套市中心的公寓。可是,我就是住得不舒服,每天回到家,都觉得特别压抑,心慌。工作提不起精神,也没什么社交的欲望,就想一个人待着,但待着又难受。我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没什么结果。我……我是不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
这个问题,让直播间的观众都来了兴趣。一个住在豪宅里的“天之骄女”,却有着如此深切的烦恼。
苏晚的表情,却很平静。她示意对方不要着急。
“不介意的话,可以带我参观一下你的家吗?我想看看,你每天生活的‘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好的。”女人点点头,拿起手机,开始了“豪宅一日游”。
随着镜头的移动,一个充满了设计感的家,展现在众人面前。黑白灰的性冷淡风,昂贵的进口家具,智能化的家居设备,一切都像杂志上的样板间一样,完美,却冰冷。
苏晚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直到,镜头扫过卧室。
她忽然开口:“等一下,请把镜头,对准你的床。”
女人照做了。那是一张极简的悬浮床,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黑白色的抽象派画作,画面上是扭曲的线条和色块,充满了张力,也充满了不安。
苏晚的目光,停留在那幅画上。片刻之后,她轻轻地,问了一个问题。
“这幅画,是你自己选的吗?”
这个问题,让女人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