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满卧室,在深色床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晚星在一种极度安心和暖融的感觉中醒来。她发现自己被江辰紧紧圈在怀里,他的手臂横在她腰间,是一种充满占有欲却又不会让她不适的力道。
她微微动了动,抬头看他。他还在睡,平日里锐利深邃的眼眸闭合着,长睫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让他看起来少了几分清醒时的疏离冷峻,多了几分难得的柔和与……孩子气。她的心瞬间软成一汪春水。
昨夜的一切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回放——庆功宴的喧嚣,那张黑色卡片带来的阴霾,车内炽热坦诚的交流,以及后来更加激烈缠绵的、仿佛要将彼此融入骨血的亲密。她的脸颊微微发烫,心底却涌动着巨大的满足感和力量感。
她轻轻抬起手,指尖虚虚地描摹着他挺拔的眉骨,高挺的鼻梁,最后落在他微抿的、线条优美的薄唇上。就是这双唇,昨夜说出了那样动人心魄的“最优解”。
仿佛感受到她的触碰,江辰的睫毛颤动了一下,缓缓睁开眼。初醒的瞬间,他眼底带着一丝罕见的迷蒙,但在聚焦于她带着笑意的眼眸时,迅速恢复了清明,那清明之中,又漾开了昨夜未曾散尽的温柔。
“早。”他的声音带着刚醒时的沙哑,格外性感。
“早。”林晚星笑着回应,主动凑上去,在他唇上印下一个清脆的早安吻,“我的生物传感器显示,今早的能量指数是满格。”
江辰的嘴角弯起明显的弧度,手臂收紧,将她更深地拥入怀中,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数据同步。我的系统也完成了重启,运行状态 optimal。”
两人又在床上温存了片刻,享受着暴风雨来临前难得的宁静与温馨。但他们都清楚,新的一天,战斗或许已经悄然开始。
起床后,江辰径直走进了书房,那里有他连接着星宸科技核心数据库的终端。他脸上的温情被一种专注而冷峻的神色取代,仿佛切换到了另一个模式。
林晚星没有打扰他,她知道他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构建防御,去分析那个名为“美杜莎”的威胁。她为他准备了简单的早餐,然后走进了自己的画室。
画室里,那幅为回顾展创作的、象征着突破与新生的《未尽的拥抱》全息影像还在缓缓流转。她没有立刻开始新的创作,而是坐在工作台前,打开了个人终端,调取了“星辰互构”目前所有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资料,以及核心团队成员的信息。
她要以她的方式,守护他们的疆域。
上午十点,江辰从书房出来,递给林晚星一个轻薄如纸、却无比坚固的加密通讯器。
“这是与你戒指同源的加密频道,直接连接我的私人网络。任何异常,第一时间联系我。”他语气郑重,“另外,我已经升级了你工作室和我们住宅的所有安防系统,接入了‘星火之窗’的初级预警网络。”
他没有过度渲染危险,但每一个安排都透露出事态的严峻。
林晚星接过通讯器,认真点头:“我明白。”她顿了顿,看着他的眼睛,“你那边,有什么发现吗?”
江辰走到她身边,看向她终端上显示的项目列表。“‘美杜莎’的行事风格隐蔽且擅长多线操作。他们可能会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他们在欧洲艺术评论界的影响力,贬低你的艺术价值,将你定位为‘被科技包装的流行符号’;二是试图挖走‘星辰互构’的核心技术人员,尤其是参与了《地心共鸣场》和《冰核脉动》数据算法构建的成员;三是在资本层面制造麻烦,比如干扰我们正在洽谈的与北欧实验室的深度合作。”
他的分析冷静而清晰,仿佛在拆解一个复杂的物理模型。
“我已经让陆衍开始着手梳理我们所有合作方的背景和潜在风险点。技术团队那边,关键人员的合约都附加了最高级别的竞业和保密协议,并且,”他看向林晚星,眼神锐利,“我给他们所有人都匹配了基于行为数据模型的忠诚度监测系统。”
林晚星微微吸了口气。江辰的应对方式,永远是如此高效、直接,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在此刻,这种近乎绝对理性的防御,却给了她巨大的安全感。
“舆论方面,交给我。”林晚星开口,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们想把我标签化,我就用更多的作品、更深入的公共参与,来打破他们的定义。我已经让团队开始筹备下一个系列,主题暂定为‘情感的数学表达’,我会用更直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理性与感性如何在我的作品中共生。另外,我接受了国家美术馆的邀请,下个月做一个关于‘科技时代艺术家人文精神’的公开讲座。”
她没有选择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用更强大的创造力和更坦诚的沟通,去构筑自己的话语权堡垒。
江辰看着她,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他的晚星,从来都不是需要被彻底保护在羽翼下的菟丝花,她是能与他并肩作战的橡树。
“很好的策略。”他肯定道,“我会让公关团队全力配合你。必要的时候,‘星火之窗’的全球社区,会是你最坚实的声援阵地。”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武器和战场,但目标一致——守护他们共同建立的星辰宇宙。
“美杜莎”的触角,比他们预想的来得更快。
一周后,欧洲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周刊,刊登了一篇署名“观察者”的长文。文章用词看似客观,却通篇充斥着隐晦的贬损。它将林晚星的崛起归结为“资本与科技合力打造的完美营销案例”,质疑其作品中的情感是否源于“算法对大众情绪的精准投喂”,并暗示她的成功挤压了更多“纯粹”艺术家的生存空间。
几乎在同一时间,“星辰互构”北欧项目组的一名高级数据架构师,收到了来自瑞士一家新成立的“前沿艺术实验室”的猎头邮件,开出了令人咋舌的天价薪酬和完全自主的研究权限。
紧接着,与“星辰互构”洽谈了近半年的北欧极地生态数据合作实验室,突然以“需要重新评估项目的人文价值导向”为由,提出暂缓签署最终协议。
三件事几乎同步发生,指向性明确,配合默契。
星宸科技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正显示着那篇评论文章的节选、猎头邮件的关键部分,以及北欧实验室发来的延迟沟通函。
陆衍坐在一旁,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和背景调查报告,他推了推眼镜,冷静地陈述:“发表文章的周刊,其最大广告金主之一,是一家注册在卢森堡的空壳公司,追溯到最后,与‘美杜莎’基金会有关联。向李工(那位数据架构师)发出邀请的瑞士实验室,成立不到三个月,注册资金来历不明,办公地址是虚拟的。北欧实验室那边,施加压力的来自他们的一位主要捐赠人,该捐赠人与‘美杜莎’的一位理事私交甚密。”
线索清晰地串联起来,指向同一个幕后黑手。
“李工的态度如何?”江辰问道,声音听不出情绪。
“他第一时间向我汇报了情况,并拒绝了对方。”负责技术团队的沈墨回答,此刻他脸上惯常的风流不羁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商人的精明与锐利,“我已经按照预案,给他安排了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核心项目,并启动了股权激励的下一阶段。稳定军心方面,没问题。”
江辰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林晚星:“舆论方面?”
林晚星面前放着平板,上面是她准备好的回应方案。她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跃跃欲试:“国家美术馆的讲座提前了,就在下周。主题我稍作调整,定为‘当代码遇见灵魂:我的艺术不被定义’。另外,我已经联系了苏念,她所在的媒体平台会做一个我的深度专访,不回避任何争议性问题。同时,‘星辰互构’的官方社区和‘星火之窗’会同步释放‘情感的数学表达’系列的前期创作手稿和概念视频,让公众看到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她没有选择与那篇评论文章直接争辩,而是用更大的平台、更坦诚的态度、更扎实的作品,去正面展示自己的艺术理念,从根本上瓦解对方的立论基础。
江辰看着她条理清晰、锋芒初露的样子,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骄傲。他的星辰,正在用她自己的方式,闪耀出足以刺破迷雾的光芒。
“很好。”他总结道,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环形屏幕上切换成了一幅复杂的、由无数光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图,“这是根据现有信息构建的‘美杜莎’潜在关系网络模型。陆衍,继续深挖这些关联节点的弱点和可利用资源。沈墨,技术团队的安全级别提升至最高,启动‘镜像项目’预案,所有核心代码和数据实时备份至‘星火’核心服务器。”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冷静。
“至于北欧实验室的合作,”他看向林晚星,眼神交汇间,默契自成,“我和你亲自去一趟。是时候,让我们的对手看清楚,他们试图撼动的,是什么。”
他的语气平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亲自出马,不仅是为了挽回一个合作项目,更是为了向“美杜莎”乃至整个窥伺的圈子,展示“星辰互构”不可动摇的决心与实力。
会议结束,众人各自离去执行任务。会议室里只剩下江辰和林晚星。
江辰走到林晚星身边,伸手揽住她的腰,将她带向自己。“紧张吗?”他低声问,指腹轻轻摩挲着她腰间礼服柔软的布料。
林晚星顺势靠在他怀里,摇了摇头,仰头看他,眼中光芒璀璨:“有你在,有什么好紧张的。而且,”她狡黠地笑了笑,“我很期待,看到他们发现所有的招数都徒劳无功时的表情。”
江辰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低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和绝对的自信:
“他们会看到的。当他们所有的攻击,都如同数据包撞击在绝对防火墙之上,除了湮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时候。”
他抬起手,指尖拂过她无名指上那枚“宇宙指环”,感受着其下微弱的能量流动。
“我们的联合防御网络,已经启动。现在,轮到我们出牌了。”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将相拥的两人身影拉长,仿佛预示着,无论前路有何种风雨,他们都已紧密相连,无惧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