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天在京城的聚光灯下接受荣耀的时刻,京州市民中心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小型的“城市变迁影像展”。
组织者原本并未进行大规模宣传,但闻讯而来的市民却络绎不绝。
展板上,一张张新旧照片对比,无声地诉说着京州这几年的巨变:昔日拥堵不堪的解放大道与如今顺畅有序的智能交通;曾经破败脏乱的“柳岸”村与如今整洁现代化的安置小区和“新民小吃”红火的店面;过去设施老旧的“育才小学”与如今宽敞明亮、绿草如茵的新校园!
曾经灰蒙蒙的工业区与如今绿意盎然的“数字科创走廊”公园带;还有记录着“梧桐里”老街重生、“纺仓艺术区”活力迸发的瞬间……
人们在这些照片前驻足,指指点点,议论着,感慨着。一位带着孙子的老人,指着“育才小学”的新照片,对孙子说:“娃娃,你以后就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要记住,这是袁市长给你们争来的福气啊!”
在“新民小吃”的展板前,崔大民正好也来了,他看着照片里自己那间熟悉又陌生的小旧店,再看看如今生意兴隆的新店面,眼圈不由得红了,对周围的街坊说:“没有袁市长,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这小店早就没了,哪能有今天?”
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袁市长在京城当选中央委员了!”
广场上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这掌声,不是为了迎合,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拥戴。
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谈论着袁天给京州带来的变化,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激的神情。
这种发自肺腑的民意,比任何奖章和头衔都更为珍贵,它是袁天在京州数年耕耘,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和一心为民的赤诚,树立起的一座无形却坚不可摧的丰碑。
与此同时,在赤阳市,袁天的岳父、已退居二线的姜安正,在家中电视机前看到女婿当选的消息,激动地老泪纵横。他拉着女儿姜如烟的手,哽咽道:“如烟,爸爸没看错人!
袁天这孩子,是真正干大事的!你跟着他,委屈你了……”姜如烟依偎在父亲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与骄傲的光芒,轻声说:“爸,他值得。”
……
党代会胜利闭幕后不久,一系列相应的人事调整也随之展开。
汉东省委书记陈立春因其在稳定汉东大局、推动改革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年龄因素,功成身退,进入全国政协担任副主席,晋升副国级。
而关于京州市长袁天下一步的任用,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以他如今的声望、能力和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继续留任京州市长显然已不合适。
关于他的新职务,有多种猜测:是直接接任某重要省份的副省长?还是进入国家部委,担任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最终的任命,既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经中央研究决定,袁天同志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常务副省长。
这一任命,释放出多重信号:首先,体现了中央对袁天的高度认可和重点培养;其次,考虑到他相对年轻,让他在汉东这个他熟悉且做出了卓越成绩的平台上担任政府主官,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他在京州的成功实践。
同时也能更好地积累主持一省全面工作的经验;最后,这也是对汉东省委班子力量的进一步加强,预示着汉东将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袁天毫无悬念地高票当选为汉东省人民政府常务省长。
就职宣誓时,他身穿深色西装,胸前别着红色的代表证,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对国徽,庄严宣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坚毅,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宣誓完毕,会场内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一刻,袁天正式从一座城市的掌舵者,跃升为一个经济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的省份的政府副主官。
他肩上的担子更重,面临的挑战也必将更加复杂艰巨。
……
夜色中的汉东省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在省委家属院一栋小楼的书房里,新任常务副省长袁天并没有沉浸在晋升的喜悦中,他站在窗前,眺望着这座熟悉的、却又需要以全新视角去审视的城市。
妻子姜如烟轻轻走了进来,为他端上一杯热茶。她看着丈夫凝望远方的背影,轻声问道:“感觉怎么样?压力大吗?”
袁天转过身,接过茶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如既往的沉稳与自信:“压力肯定有,汉东不比京州,摊子更大,情况更复杂。但路,总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他抿了一口茶,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想想几年前我们在京州起步的时候,不也是在一片质疑和困难中闯出来的吗?”
他走到书桌前,桌上铺开着汉东省的地图,上面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许多记号。
他的手指划过蜿蜒的江河、连绵的山脉、星罗棋布的城市,最终停留在那片他曾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京州土地。
“京州是‘数字科创走廊’的龙头,但这个‘走廊’,不能只局限于京州和周边几个城市。”
他的眼神锐利起来,“我要让它的辐射力,覆盖整个汉东!让汉东的每一个地市,都能找到自己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中的定位,都能分享到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的红利。”
他顿了顿,语气中透出一丝更深远的思虑:“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棋局等着我们去推动。”
姜如烟疑惑地看着他。
袁天走到书架旁,拿起一份泛黄的规划图复印件,那是他父亲袁泽当年在秦西省呕心沥血推动的“秦汉一体化”战略的初步构想图,核心就是打通横亘在两省之间的秦汉山脉,建设超级交通通道。
“父亲的‘秦汉一体化’构想,因为种种原因,在他任上未能完全实现。但如今,时机正在成熟。”
袁天的指尖在地图上秦西省与汉东省交界的那片雄伟山脉上重重一点,“汉东的‘数字科创走廊’需要更广阔的腹地和出海口,秦西丰富的资源和能源需要更便捷的市场和转化平台。
如果能把‘秦汉一体化’这个宏图真正变为现实,打通物理和心理的屏障,构建横跨两省的经济共同体……”
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憧憬的光芒:“那将不仅仅是两个省份的共赢,更是对整个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这,可能是我在汉东任上,乃至未来更长的时期内,必须要面对和推动的一场硬仗!”
姜如烟看着丈夫眼中那熟悉的光芒,那是每当面对巨大挑战和宏伟蓝图时才会燃起的火焰。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的目光,永远望向更远的远方。
袁天放下图纸,再次走到窗前,搂住妻子的肩膀。窗外,汉东的万家灯火与璀璨星河交相辉映。
“如烟,你看,”他轻声说,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向妻子倾诉,“京州是起点,汉东是新的舞台。而未来……”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夜空,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们去开拓。”
个人的荣耀,城市的变迁,区域的整合,国家的战略……在这一刻,仿佛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而袁天,正站在这个脉络的关键节点上。
他的成长轨迹,与京州、汉东乃至更大范围的发展进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星耀华夏,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号角。
属于袁天的时代,正伴随着汉东崛起的雄浑乐章,激昂奏响,奔向那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