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升迁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泉南镇。王家闻讯,气焰不由得又收敛了几分。苏记饮子铺的客人中,也多了些前来道贺或是攀交情的面孔。
这日傍晚,铺子即将打烊,一辆看似普通、实则用料讲究的青篷马车停在了门口。车帘掀开,下来的竟是安王萧景琰,依旧是一身便服,只带了两名随从。
苏婉正在柜台后核算今日“琼浆露”的销量,闻声抬头,见到来人,心中微讶,面上却不动声色,上前行礼:“民女参见安王殿下。”
萧景琰目光在铺内扫过,最后落在苏婉身上,语气平淡:“听闻苏参军高升,特来道贺。”他示意随从将一份贺礼送上,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殿下厚赐,家父定感荣幸。民女代家父谢过殿下。”苏婉恭敬接过,心中却在琢磨这位王爷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绝不会仅仅是道贺那么简单。
萧景琰并未在意她的客套,目光转向柜台后新挂上的、写着“琼浆露”、“红豆豆乳”等名字的木牌:“看来苏姑娘生意拓展颇快。”
“小本经营,糊口而已,让殿下见笑了。”苏婉谦逊道,顺手拿起一个干净的白瓷杯,“殿下若不嫌弃,可要尝尝新出的‘琼浆露’?虽不及香茗清雅,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萧景琰不置可否,却在桌旁坐了下来,算是默许。
苏婉便亲自去冲泡。她选用了浓度适中的红茶底,加入了适量的牛乳和一点点蜂蜜,精心调配了一杯温热的“琼浆露”,端到萧景琰面前。
萧景琰看着杯中那醇厚的浅褐色液体,端起来,依旧是先观色,再闻香,然后才浅尝一口。他细品片刻,微微颔首:“茶香、奶香、蜜香交织,口感顺滑,倒是……别出心裁。”他放下茶杯,看似随意地问道,“比之你那‘咖啡’,如何?”
苏婉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起这个,略一思忖,坦然答道:“回殿下,犹如春花与秋月,各有其美,难分高下。‘咖啡’提神醒脑,风味强烈,如同良师诤友;‘琼浆露’温润适口,抚慰身心,如同知己良伴。受众不同,各有其宜。”
她这个比喻,巧妙而贴切,既点明了两种饮品的不同特性,也暗含了人生需要不同滋味的道理。
萧景琰深邃的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他看着她,眼前这个尚未及笄的少女,谈起自己经营的饮子时,眼神明亮,言语从容,那份自信与智慧,远比她的年龄显得成熟。
“听闻,沈墨先生颇为赏识你,还为你引荐了农事高手?”萧景琰转换了话题,语气依旧平淡,却让苏婉心中微微一紧。他连这个都知道?
“是。沈先生古道热肠,民女感激不尽。”苏婉谨慎地回答。
“沈墨眼光向来挑剔,能得他如此相助,是你的本事。”萧景琰站起身,似乎不打算久留,“好好经营。或许日后,本王还有借重苏姑娘之处。”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苏婉心中波澜顿起。
他走到门口,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了一眼柜台后那些琳琅满目的饮子名牌,难得地补充了一句,语气似乎比刚才柔和了半分:“你那‘琼浆露’,味道尚可。”说完,便转身登车离去。
直到马车消失在暮色中,苏婉才缓缓回过神。安王殿下今日这番举动,看似随意,却似乎包含了道贺、考察、甚至……一丝若有若无的认可?他最后那句“味道尚可”和“日后借重”,又意味着什么?
苏婉摇了摇头,将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无论这些大人物们有何打算,她眼下要做的,依然是脚踏实地,经营好铺子,照顾好幼苗,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是,与安王萧景琰的这几次交集,让她隐约感觉到,她这个小店老板娘的命运,似乎正不可避免地与更高层面的波澜联系在了一起。而那种被强大人物“青眼相加”的感觉,除了压力,似乎也带来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