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行星核心那缕“错误”法则的惊鸿一瞥,以及“播种者”近乎过敏的激烈反应,如同在浓稠的黑暗中,为林毅划亮了一线微光。破局的关键,或许不在于正面硬撼那看似无懈可击的“世界编织者”,而在于找到其完美体系中最细微的裂痕,然后……将其撬动,直至天崩地裂!
然而,单凭他一人之力,想要在浩瀚宇宙中精准定位并解析那可能存在的、更多的“法则瑕疵”,无异于大海捞针。他需要更多的眼睛,更多的大脑,需要汇聚万界众生的智慧,从无数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推演、去碰撞,方能将那微小的可能性无限放大。
于是,在【万法碑林】与【诸天智慧库】中,一系列经过精心伪装与引导的推演课题,被林毅悄然置入。这些课题并未直接指向“播种者”或“法则错误”,而是以探讨“宇宙规则自洽性的边界”、“非确定性在法则演化中的作用”、“低概率事件对宏观结构的潜在影响”等看似基础理论的形式出现。
他巧妙地将自己对那缕“错误”法则的结构感悟,拆解、打散,融入这些课题的背景设定与参考案例之中。如同将一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撒入了一片由万界智者共同耕耘的思想沃土。
起初,这些课题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毕竟,在新秩序建立之初,更多的文明关注的是如何快速适应新法则、发展自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真正醉心于探究宇宙本源奥秘的学者、一些天赋异禀的推演者、乃至一些传承古老、对规则异常敏感的独特生命体,开始被这些课题背后蕴含的深邃思想所吸引。
源初之墟,那片由无数文明智慧之光交织的虚空,开始响起关于“规则瑕疵”与“偶然性伟力”的思辨之音。
一个来自机械飞升文明的逻辑学家,试图用穷举法模拟所有已知法则组合,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背“完美自洽”的矛盾点;
一个天生能与概率波共鸣的奇异能量生命,分享着它感知到的、宇宙底层规则中那些微妙的“不确定涟漪”;
一位继承了某个以“错误”为力量源泉的湮灭文明最后遗产的考古学者,小心翼翼地展示着一些记载着“非标准答案”法则应用的古老石板;
甚至,几位曾近距离接触过“法则蠹虫”幸存下来的修士,也从自身险死还生的经历中,提炼出关于规则“脆弱面”的独特见解……
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激荡。不同的文明背景、不同的认知体系、不同的研究方法,围绕着林毅埋下的“种子”,展开了空前热烈的探讨与推演。无数看似荒诞的猜想被提出,又被严谨的逻辑或奇妙的灵感所验证或推翻。
林毅坐镇中枢,如同最高明的园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以混沌道主的无上境界,统筹着海量的推演数据与思想成果,从中汲取着养分,不断完善自身对“法则瑕疵”的认知模型。同时,他也如同一个无形的引导者,在某些关键思路上陷入僵局时,会通过法则网络,不着痕迹地投下一缕灵感之光,或是指引研究者们关注某些被忽略的细节。
他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着万界智者,自己去发现、去论证那条可能存在的生路。因为唯有如此,这份认知才能真正扎根、成长,成为属于整个新生宇宙的、不可剥夺的智慧财富。
渐渐地,一些零散的、却指向同一方向的成果开始浮现:
有研究者通过模拟发现,当某种特定的、低概率的规则扰动,与“播种者”法则印记中的某个关键节点产生共振时,会引发远超预期的连锁反应,导致局部规则网络的短暂“失序”;
有智者从古老神话中解读出隐喻,认为“绝对的完美”本身即是一种“缺陷”,而“偶然的偏差”才是宇宙保持活力的根源;
更有联合研究小组,通过整合多个文明的技术,构建了一个粗糙的“规则瑕疵探测器”原型机,虽然范围有限,但理论上确实能捕捉到那些极其隐晦的、不符合主流法则模型的异常波动……
星火,已然点燃,并开始呈现燎原之势。
林毅感受着那在万界智者共同努力下,日益清晰、日益完善的“反制理论”雏形,眼中终于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带着希望的光芒。
他知道,距离真正找到并能利用那个“微小错误”来对抗“世界编织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至少,他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并且不是他一个人在孤独前行。
“播种者”视众生为蝼蚁,视宇宙为试验田。但它们或许忘了,再微小的蝼蚁,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当其智慧汇聚成河流,亦能啃噬堤坝,改天换地。再完美的天网,也终有疏漏之处,而那疏漏,往往就隐藏在看似最微不足道的“微瑕”之中。
“继续推演,积蓄力量。”林毅通过法则网络,向所有参与研究的智者传递了一道饱含期许与肯定的意念,“尔等今日之思辨,或许便是明日撕裂黑暗的……第一缕晨曦。”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那深邃的、隐藏着“播种者”的宇宙之外。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便让我等,以这由万界智慧凝聚的“微瑕”为钻,凿穿你这张看似完美的……囚世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