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后赛的硝烟刚刚散尽,李特在家里的豪华大床上瘫了整整一天半,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在抗议。就在他以为能好好享受假期时,李雪直接闯进了他的卧室。
“起床!《逆转之王》的宣传日程开始了!”她一把拉开窗帘,刺眼的阳光照得李特睁不开眼。
“让我再睡会儿...我刚打完一个赛季...”
“少来这套,斯派克·李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李雪直接把他的被子掀了,“今天要跑三个电视台,明天是两个杂志专访,后天是首映礼彩排。”
李特哀嚎一声,不情不愿地爬起来。等他洗漱完下楼,果然看见斯派克·李正坐在客厅里,手里拿着厚厚一叠行程表。
“我的超级巨星,准备好当电影明星了吗?”斯派克笑着站起来,“先说好,这可比在篮球场上累多了。”
第一站是《今日秀》。李特穿着量身定制的西装,坐在演播室里感觉浑身不自在。主持人是个笑容灿烂的金发女士,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过来。
“所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篮球天才逆转命运的故事,和你的真实经历很像对吗?”
李特努力保持微笑:“确实有些相似,但电影更戏剧化。现实中可没有那么多漂亮姑娘围着球员转。”
“说到姑娘,”主持人眼睛一亮,“和布莱克·莱弗利、梅根·福克斯两位美女合作感觉如何?”
“她们都很专业。”李特回答得滴水不漏。
接下来的三天,李特感觉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早上在《早安美国》尬聊,下午在《娱乐周刊》摆拍,晚上还要参加什么名流派对。最要命的是,每次活动布莱克和梅根都会同时出现,两个姑娘明里暗里较着劲,搞得李特一个头两个大。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球员夏天要躲到海外训练了,”李特在赶往下一个通告的车上抱怨,“这比打凯尔特人累多了。”
李雪翻着行程表:“别抱怨了,明天开始拍mV,至少不用对着镜头假笑了。”
《beautiful Girls》的拍摄选在布鲁克林大桥下。导演是个扎着小辫子的艺术家,非要李特在镜头前装深沉。
“对,就是这样,想象你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导演在一旁指导。
李特心里想的却是昨晚错过的季后赛录像。拍完一个镜头,他忍不住问导演:“能不能快点?这个mV不至于一天吧。”
导演一脸难以置信:“你在拍艺术!艺术需要时间!”
相比之下,《Umbrella》的拍摄倒是顺利得多。纽约唱片公司直接包下了一个露天停车场,搭起雨中场景。人工雨下个不停,李特穿着白衬衫在雨中跳舞,虽然动作僵硬,但效果意外不错。
“你这肢体协调性要是分一点给演技就好了。”李雪在监视器后面吐槽。
一个礼拜连轴转下来,李特感觉比打满七场东决还累。但这还没完——他还要抽空去照看自己的篮球学院。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李特篮球学院里,一群来自中国的高中生正在和美国同龄人打交流赛。2004年以来,如今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才训练渠道。
“李教练好!”孩子们看到他,纷纷停下训练围了上来。
李特和每个孩子击掌,然后站在场边观赛。看着场上奔跑的少年们,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打球的日子。
“那个高个子中锋不错,”他指着场上一个灵活的大个子,“脚步很扎实。”
随行的学院负责人点头:“京城四中来的,已经收到杜克大学的邀请了。不过我们更自豪的是去年输送的两个运动防护专业的学生,他们现在都在NcAA一级联盟的球队实习。”
李特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他建立篮球学院的初衷——不只是培养球员,更是打造整个篮球产业的人才链。
在纽约的另一所分院,情况更加热闹。这里正在举办中美大学生裁判交流活动,来自中国的裁判学员们正在学习NbA的判罚标准。
“这个阻挡犯规吹得不对,”李特忍不住走进场地亲自示范,“在美国,防守球员只要站定位置,就算稍微侧身也是合法防守。”
他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一个来自沪上的学员怯生生地问:“李特先生,当裁判和打球哪个更难?”
李特擦擦汗:“都难。打球只需要对付五个对手,当裁判要对付十个人,还有全场观众。”
这几天下来,李特感觉自己像个陀螺,在电影宣传、mV拍摄和篮球学院之间转个不停。晚上回到格拉梅西公园的别墅,他累得直接瘫在沙发上。
“我现在特别怀念季后赛,”他对正在整理行程表的李雪说,“至少那时候只需要思考怎么把球投进篮筐。”
李雪头也不抬:“别抱怨了,明天还要去洛杉矶参加电影首映礼。布莱克和梅根都会去,你最好想好怎么应付她们。”
李特长叹一声,把脸埋进沙发靠垫里。这个夏天,注定比季后赛还要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