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带着顾新华和顾新悦进厂,果然看到张艺怀在这里。
厂里的几个干部围着他,像对待大熊猫一样。
姜玉了解了一下生产情况,又在车间里进行了一番视察。
兄妹俩拉过张艺怀,就发了好大一通牢骚。
顾新悦,“小舅舅,这么大热的天,你说将我们抛下就抛下了,咱们在姑苏市人生地不熟的。
你一点都没为我们考虑。人家连洗个澡都没换洗衣服。”
张艺怀看着外孙女身上的衣服,“你这穿的不是挺好的吗?只是不够洋气而已。”
顾欣悦,“我身上穿的是红美的衣服,你快把我们的行李箱还给我们。”
张艺怀逗她,“怎么样?姜玉这个家庭还可以吧?我和你爸都觉得她为人不错。”
顾新华,“我爸这人你知道的,他不愿意的事情,谁说也没用。
单说姜玉这人,我和妹妹都没意见。”
张艺怀,“我就知道会这样。你妈也走了这些年了,好不容易出现一个意外的身影,咱们得创造机会,让你爸可以睹物思人。”
顾欣悦,“小舅舅,我可不赞同你这样,人家姜姨可是一个女强人,你得让人家愿意。
这事情还是要我爸去磨合,他们愿意就成,不愿意咱们就当熟人相处,给够彼此的尊重,不也挺好!”
张艺怀,“小姑娘到底长大了,我说不过你。对了,这一趟来可不能白跑。
工作上的交接,车间里的运行,你们都跟我过一遍。以后说不得我忙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来帮着我验货,催货啊啥的。”
顾新华,“这个倒是可以,万一小舅妈在国外叫你回去,那边的厂子也要你照应,国内的事情可以交给我们。”
接下来的时间,姜玉又跟兄妹俩有所交集了。
张厂长还在饭店叫了一桌菜,专门招待他们。
席间,姜玉陪坐在兄妹俩中间,他们偶尔交谈,态度亲热。
看的张厂长和崔副厂长暗喜在心。
还是姜玉人缘好,外商张艺怀,带来的两个晚辈,都跟她极为亲近呢。
张艺怀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厂领导聊着,这种级别的生意对于他来说,没有一定的必要性。
只是他早已把姐夫当成了亲人,愿意为了姐夫走这一趟。
批量货已经正式的投入了生产,张艺怀告别的时候,姜玉也启程回了姑苏市。
家里的红秀,中午都绣自己的刺绣,杨招娣凑过来,眼里都是惊艳和羡慕,“红秀,你这么小的年纪都已经绣臻品了!”
红秀,“我绣的比较慢,等你时间长了,你也可以。”
杨招娣,“嗯,我先把我的新娘服绣好,根基再扎实一点,再跟你们学。”
就目前的情况,自己已经挣了不少钱了,想到以后自己挣的钱更多,杨招娣就没来由的狂喜。
只要红秀在的时候,她尽量都过来,可以询问一些绣艺上的针法。
红秀不怕露底,老妈已经交代过了,但凡拜了师的都愿意倾囊相授。
他们凭自己也接不到这种高规格的订单,要想挣更多的钱,只有跟姜玉合作。
而他们家接的订单太多,单靠自己完不成。
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达到共赢。
天气渐凉,姜玉手上的肖像图终于完成了。
看着装裱成画的肖像图,红美仿佛看到了大伯母。
这张图一经完成,就挂在了老妈的房里。
她可不敢拿到门市上去,因为这幅图准备参赛,可不能提前露底。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刺绣大赛的消息也已传出。
往后每年一次的评比,吸引了许多刺绣人参加。
今年参加的人比去年更多。
许多没得到消息的,因为姜玉通过一幅肖像图立功的事迹,在电视上报道后,让许多刺绣手艺人为之振奋。
所以今年人才济济。
比赛的展厅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图。
有飞鸟落枝头,也有水中鸳鸯游。
有高山古树,丛林溪流,也有亭台楼阁,鱼跃龙门,有仕女图,也有青春少女。
但其中一幅丰收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里面是一个中年妇女,站在一片金黄的稻田里,丰收在望的情景。
虽然是半身像,但是女人的五官眉眼清晰无比。
不像其他人的刺绣,人物图都很抽象。
但是姜玉这幅图,经得起放大镜细看,居然比照片还清晰。
许多人窃窃私语,不错,他们都联想到了电视上看过的那一幅绣图。
不同的人物,同样的精致手法。
而且这一副的感觉特别亲切。
红美早就提前回去,将大伯母接了过来。
这两天的中午都是红秋去买的菜,兄妹俩简单的做了一些。
红秀即使没有时间绣花,跟哥哥在一起做菜也很开心。
被带到会场的容秀兰,早就被红美打扮好了,她穿上了崭新的衣服,那一头半灰半白的头发,尤为显眼。
因为参加评选活动的人中,大多是生活条件优越,气质恬静的人。
像容秀兰这种饱经沧桑的白发异类,特别抢眼。
尤其是在众人看过那一幅丰收的画像之后。
主办方还特地将容秀兰请到了那幅绣像的下面。
容秀兰看到这幅绣图,不禁眼眶湿润,她知道只有姜玉才有这样的功底。
否则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用针线,描绘出她的苦痛人生。
也没有人愿意为她,花费如此心力。
整个展区的绣图都在描绘美好,即使有人物,也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美丽的。
只有姜玉绣的图是写实!
她的绣艺只为展现人生。
虽然容秀兰现在过得很幸福,但她人生中的坎坷早就刻进了骨子里。
那曾经的记忆已经化成皱纹,深深烙印在她的脸上,无法抹去。
所有站在这幅绣相前的人,看着面前的人和图,都被深深的震撼着。
毋庸置疑,这一次姜玉又拿了一等奖。
颁奖的时候,姜玉拉着容秀兰一起上台,让容秀兰也做了一回名人。
没见过大世面的容秀兰,激动到同手同脚,这一刻没有人嘲笑她。
大家都对她报以善意的微笑,鼓励的微笑。
众人都很羡慕她,以如此的姿态,入了姜玉的眼,被永久地留在了绣像里,让众人仰望。
还不用付高额的报酬!
评选结束后,姜玉的名声大噪!许多人涌向了她,索要联系方式,要求订图。
有消息灵通的,直接去了她的店铺。
也有一批有底气的绣娘,专门登门拜访,希望得到指点。
姜玉热情的接纳了他们。
“我知道自己的绣法与诸位存在区别,大家愿意坐下来探讨是我的荣幸。”
来访者脸色微红,他们是来求师学艺的,姜玉如此说,是在抬高他们。
姜玉将他们引往了小院子,“不用不好意思,大家也看到了,靠我一双手无法完成任务,我已经带了徒弟,却还是赶不及。
我这里有份协议,大家先看看,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到时候可以签字,我负责传授技艺,你们按劳取酬。当然价格由我来定。”
好些绣娘都没有想到,姜玉如此直截了当。
像这样看家的本事,谁都会藏着掖着,但是姜玉的一番话却让他们震惊了。
她不但愿意传授技艺,中途所绣的图,还愿意给他们支付工钱!
这不管给多少他们也愿意啊!
要知道这绣艺可是无价的。
将协议的细节仔细的看过之后,好些人就在上面签了字。
姜玉约定他们分成两班,从明天开始分上下午班来报到。
学有小成就可以带回去绣。
这些绣娘没一个不高兴的,还有人去了店铺跟徐玉兰和李慧秀聊了几句。
得知他们挣的钱后,捂着嘴乐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