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杂乱的电流声将罗曼从睡梦中吵醒,
揉了揉稀疏的双眼,
冷水拂过脸颊,浑厚的人声渐渐凝实:
“滋滋~就在今天....清晨八点,法国联合比利时入侵我们的土地,将鲁尔区几十万居民逼到了悬崖边缘。”
“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入侵,我代表魏玛政府谴责法国和比利时的行径,同时也号召鲁尔区全体德意志公民停工以非暴力的方式反抗!”
咔嚓,
收音机被关上。
镜中的蓝瞳金发穿戴整齐,复述了一遍刚才的演讲。
昂扬的语调搭配那身得体的西装,
罗曼如同从画中走出正在对着圆桌骑士发表演讲的亚瑟王。
不过比起系统赋予的演讲天赋,更让罗曼感到开心的是,鲁尔危机终于同记忆般如约上演了。
对于平民而言,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社会混乱绝不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投机者和政客而言,
这就是上帝赋予的良机!
他之前针对隐藏在柏林所有托派谋反分子的包容,就是为了在这一年让他们闹出大动静,拿他们的命给我们亲爱的艾伯特总统领赏钱。
当然他也清楚养虎为患的道理,让维多接触就是他留的一个后手。
咚咚咚——
门被敲响,
卡多兰抱着厚厚一叠文件,出现在他眼前。
原先就精瘦的小伙子,在带上眼镜和高强度的管理工作下,变得越发瘦弱,一阵狂风像是就能把他吹倒。
看着卡多兰顶着的两个黑眼圈,
罗曼泛起了些许不好意思,明明他才是投资的公司的老板,但所有脏活累活都让卡多兰干了,甚至连公司总部都没去过一次。
“少爷这是这几个月来的花销,账上的钱累积购置了五座农场,两家酒厂自从按照您的指示对美走私私酒后,每个月都能收入十余万美元。”
“这也是前进党所有开销的主要支撑。”
可以说如果罗曼没有迈进政坛的想法,现在的资产已经足够当上人人艳羡的有钱人了,只要在希尔执政前跑到美国,他就能花天酒地的度过这一生。
但很可惜,
这并不是罗曼想要的人生,或许在穿越前这是他的梦,但穿越后他只觉得索然无味,只有权利才能满足他的胃口。
“前进党扩张速度如何?”
翻开文件,
每一笔钱都标注的清清楚楚,看得出接手公司后,卡多兰也在一刻不停成长,努力想跟上他的脚步。
“非常快,但食物的消耗量也特别大,约瑟夫先生管这叫面包传播。”
“很好,卡多兰你有时间吗?”
眼角掠过约瑟夫在街头为儿童发放面包的照片,这独特的角度一看就是威尔逊特意规划好的。
果然天才就是天才,
根本用不着他多嘴,就能完美的制定好所有宣传方案。
“随时为您效劳。”
卡多兰想都没想的回答道。
“去慕尼黑一趟,帮我盯着一个叫威廉·德鲁的人,不出意外的话这段时间他应该和工人党混在一起,必要的时候安排人帮他一把。”
罗曼开口道。
23年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鲁尔危机这么简单,啤酒馆暴动,也是世人皆知的大新闻,他自然不认可希尔的观念。
但工人党还是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的。
卡多兰没有多问点头起身离去,
因为他知道作为家臣,他只需要执行命令就好,至于缘由少爷只有少爷的安排,毕竟他一位能隔着近一年时间预测通货膨胀并且大赚一笔的年轻人。
除了天才他找不到第二个词。
至于罗曼少爷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卡多兰下意识的将一切归结到已死老爷的保佑身上,为此他还特地请了几个东方来的巫师。
叮铃铃,
电话铃声响起,拿起话筒,维多略带沙哑的声音传入罗曼耳边:
“罗曼先生,他们的行动要开始了。”
.....
当然,
哪怕有先知先觉,精通历史的外挂,罗曼也无法了解每一缕脉络。
比如居住在柏林的正好被斯大林一派驱逐的驻德苏俄大使也是一位托派分子,而罗曼的干预,像激起水花的蝴蝶,让两者联系到了一起。
柏林的酒馆中,
格奥尔·纳索夫将大衣的衣领拉起,警惕的打量着巡逻的治安警察。
得益于国内外的烂摊子,以及德国境内堪称瓦解的情报系统,纳索夫这种别国高危人物可以自由的出行在柏林的各个街头。
根本没有人看管,或者说魏玛政府根本没时间看管。
火烧眉毛,政权都几近瓦解谁会关注一个大使的去向呢?
酒馆里人不多,
基本看不到工人和平民的身影
通货膨胀能有钱在酒馆中消费的基本都是看上去有些小钱的商人,可哪怕是他们也聚在一起抱怨着社会的混乱:
“真是tm的该死,你银行里的存款一夜之间贬值了tm的一百倍!这是什么概念,一马克的纸币变成了擦屁股都没人要的纸,早知道我就应该把这些钱全部换成金条!”
“对了那托怎么样了,最近怎么没听到他的消息?”
戴着针织帽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抱怨问道。
“你不知道?那托意图抢劫一个警察,被反击一枪开了瓢。”
中年人不敢相信的重复道:
“就这么死了?”
“对啊,不过也好没见到这种情况对于他那种守财奴而言也是一种幸运。”
此话一出,
中年人感慨的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顺便扫到了角落的一位穿着大衣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中年人。
“先生需要些什么?”
“一杯...不两杯啤酒。”
纳索夫拿出钱包,
服务员礼貌的拒绝了,加盖上红印从一千马克摇身一变变成十万马克的钞票。
从钱包中抽走了一张小额的卢布。
虽说苏维埃刚成立没几个月,货币绝不是所谓的主流,但比起一天一个价的马克,还是要保值的多。
魏玛政府为了节省成本甚至连印钱都懒得印了,红章一改,数字一改,一千马克变成十万,十万马克变成一百万。
而也就是这一点让纳索夫看到了在德国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可行性。
叮铃——
清脆的风铃让纳索夫抬眼望向门口,
他等的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