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丘吉尔和张伯伦对扩军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时。
德国,
奥地利省,维也纳。
夏日的酷暑被多瑙河的微风吹散,河水被风吹的波光潋滟好似波动的液态黄金。
游轮上,
斯大林凝视着河面。
他原本是不想来德国的,一方面是现在离开苏俄风险太大,一方面是他不想和罗曼见面。
见到罗曼,就会让他想起那年晚冬,想起和对方的交易。
如果当时自己态度坚决一点,不要那些将托洛斯基赶出苏俄的照片,那没有这份外交政绩的罗曼还能执掌这个国家,成为苏俄最大的敌人吗?
斯大林不知道,
他只知道乌克兰的暴乱已经压不住了,德国不间断的援助物资让席卷乌克兰的烂疮越扩越大。
最重要的是引起了相当程度的民族问题,加上肃反的扩大,非俄民族内心的怀疑越发加深。
他不能让民族问题这把火烧起来,
乌克兰问题今天必须画上句号,苏俄需要一个稳固的外部环境来肃反。
来德国之间莫洛托夫,已经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远东的最大威胁已经解决了。
只剩欧洲了。
这也是他考虑再三还是来维也纳的原因。
“斯大林先生,总统到了,请您跟我来。”
外交部接待官员轻敲房门,摆出了一个请的手势,一路带领斯大林以及随行官员来到书房门前。
因为之前交换过信息,明白这是次一对一会面的斯大林,示意翻译官和想继续陪同的莫洛托夫止步后。
推开门,
四个书架平铺成背景,两张沙发紧贴而坐,其中一张已然被罗曼占据。
几年没见,
这条窜动的毒蛇容貌还是丝毫未改,身上那份无与伦比的自信,不仅没有随之年龄更替反而越发膨胀。
不过他确实也有膨胀的资本。
回顾经济危机以来的六年,罗曼领导下的德意志一直在前进。
“斯大林先生,距离我们上次见面有五年了吧?”
罗曼起身示意对方就坐后,将一个木盒推到斯大林的手边:
“这是我送你的一点小礼物。”
打开木盒,
一个精巧的烟斗出现在斯大林眼中,不过他仅仅是瞟了一眼就将木盒合上:
“快六年了,你真是个难缠的对手啊罗曼,当时外交部给你取的外号果然没有错,只要被咬上一口就毒入骨髓的毒蛇。”
听到对方这么称呼自己,罗曼不仅没有任何气愤反而格外高兴。
被自己的敌人忌惮永远是最好的称赞。
“我就当你在夸我了斯大林先生,我也不绕圈子了,德意志可以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同时和你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从口袋取出自己经用褪色的黄铜烟斗,
斯大林吞吐着烟气问道:
“什么条件,说吧。”
“我就喜欢和聪明人对话斯大林先生。”罗曼微笑着摊开地图,取出一张名单接着说道:“当时契切林先生用一份承诺换到了德共绝大多数中高层的性命。”
“而我比他贪心一点。”
“第一斯洛伐克和乌克兰接壤的边界,我们各退一步成立一个三十公里的缓和区,第二所有乌克兰复国主义者,包括军官、知识分子只要在这份名单上的人,我都要带走。”
斯大林平淡的脸上看不出喜悲,
只有眼角不经意间波动的皱纹透露出他的内心没看上去那么平静:
“缓和区可以.....名单不行。”
斯大林简短答道。
“斯大林先生,我站在朋友的角度劝你....再考虑考虑,德意志现在极其克制,我们没有输送重型武器、也没有输送飞机大炮。”
“更不像波兰一样派遣军队想闹出更大动静,如果您不同意,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恶劣的多,而且斯大林先生我可以给你透露一个小消息。”
“德意志国防部接到了一份来自芬兰的军事采购订单,芬兰距离列宁格勒可....异常的近。”
听到这话,
斯大林脸色立马复杂了起来,有被威胁的恼怒也有对罗曼透露出的芬兰消息感到震惊。
芬兰和他们的关系一直以来就不好,
近期更是拒绝了两次领土问题的协议,这个时间点找德国采购武器,不禁让他浮想联翩。
“叛乱者必须死,但.....名单上的人我可以保证完好无损以德裔遣返的方式送到斯洛伐克边界。”
罗曼听出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没问题斯大林先生。”
瞧见对方伸出的手,斯大林也勉强握了握。
谈妥也不再久留,
先一步离开了这个房间。
尽管装饰豪华、地毯松软的就像踩在云朵上,但却莫名让他感到没来由的恶寒,就像踏进了蛇窝。
除了在和吃人的巨蟒谈话,周围还被无数双蛇瞳死死盯着。
这种不安全的感觉让他格外不自在。
在离开船舱来到甲板接触阳光后,这种感觉才消散不少,身旁莫洛托夫小声问道:
“斯大林同志.....谈判成功了?”
等乘坐的小船抵岸,斯大林这才点点头:
“成功了,但.....威胁依旧存在,吩咐巴普诺夫主导基辅军区的重铸工作,等乌克兰稳定后增派二十个师驻守边界,这条毒蛇是耶梦加得那种吞天噬地的巨蟒,永远都喂不饱....”
船上,
罗曼翻动着高尔基的《我的大学》,身边古德里安靠了过来向他汇报了军事招募,以及法国马奇诺防线的摸排情况。
刚准备离去却被罗曼轻声叫住:
“古德里安准备接待一下来自芬兰的客人,我们那批新出厂的耐寒武器,有新的试验场了。”
听闻此话,
古德里安不解道:
“魁首?芬兰人会来吗?我并没收到利娅小姐的通知啊?”
将书合上,
罗曼抿了一口咖啡,望着斯大林未带走的烟斗,点头道:
“本来不一定,但今天之后.....芬兰一定会来。”
“强壮起来的苏俄就像一只过冬的棕熊,对于土地拥有如同蜂蜜和鲑鱼的渴望,哪怕再这么变,这点依旧刻在他们的血脉中。”
放下茶杯,
罗曼走出门,苏俄人接待完了,接下来该轮到英国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