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的那篇专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远超何雨柱的想象。
他那些“支棱起来”、“扒鞋扔茅坑”的粗鄙之语,配上记者竭力粉饰太平的正文,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傻柱”何雨柱这个名字,以一种极其另类的方式,闯入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争议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而流量,在商业社会往往就意味着机会和麻烦。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京城电视台一档新开办的、试图走亲民路线的经济访谈节目——《商海弄潮》。节目组导演和制片人几乎是三顾茅庐,堵在傻柱大厦楼下,言辞恳切,希望能请到这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何董事长上节目。
“何董,我们节目就是要展现改革开放中真实的企业家面貌!您这样的,才是最鲜活的样本!”戴着眼镜的年轻导演唾沫横飞。
何雨柱被烦得不行,主要是这俩人堵在门口影响他员工进出。他叼着根牙签,斜眼看着他们:“上电视?不去!老子没空陪你们演戏。再说了,我这人嘴没把门的,上去胡说八道,你们节目播不了,不是白忙活?”
“要的就是您这真实劲儿!”制片人赶紧接话,“我们节目是录播!后期……后期可以适当剪辑嘛!”他试图给何雨柱一个“你懂的”眼神。
何雨柱把牙签一吐,乐了:“剪辑?合着还是想把我剪成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模范标兵呗?没劲!要拍就拍原汁原味的,敢吗?”
导演和制片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挣扎和……一丝冒险的兴奋。最终,对收视率的渴望压倒了一切:“敢!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我们尽量保留何董您的风格!”
“成!”何雨柱一拍大腿,“那就玩玩。不过我警告你们,别乱剪,要是把我剪得人五人六的,别怪我回头砸你们场子。”
录制当天,何雨柱根本没按节目组要求穿什么西装打领带,他就穿了件洗得有点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里面套着个跨栏背心,大咧咧地就往演播室那张看起来很高端的沙发上一坐,跟回家上炕似的。这造型把精心打扮过的主持人都给整不会了。
灯光亮起,摄像机红灯闪烁。
漂亮的女主持人努力保持着职业微笑:“何董事长,欢迎来到《商海弄潮》。首先恭喜‘傻柱’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很多人都很好奇,您从一个普通的轧钢厂厨师,成长为今天的餐饮巨头,最重要的心得是什么?”
何雨柱翘起二郎腿,对着镜头咧嘴一笑:“心得?就仨字——别吃亏。”
主持人:“……能具体说说吗?”
“具体?”何雨柱换了个更舒服的瘫坐姿势,“简单啊。别人坑你,你得坑回去。别人骂你,你得骂回去,而且得骂得更难听。别人想占你便宜,你得让他把便宜连本带利吐出来。这世道,你越怂,欺负你的人就越多。你支棱起来了,豁得出去,反而没人敢惹你了。我们集团能起来,靠的就是这个。”
主持人脸上的笑容有点僵硬:“何董真幽默……不过,现代企业管理还是需要科学的制度和和谐的文化吧?”
“制度?文化?”何雨柱嗤笑一声,“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最基本的一条,你得让你的员工、你的合作伙伴、甚至你的竞争对手都知道,跟你玩阴的,他承受不起后果。这就够了。我们傻柱集团的企业文化就一条:别惹我,惹我就干你。”
演播室后台,导演扶着额头,感觉血压有点高。
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强行转换话题:“我们注意到,‘傻柱’集团扩张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进入新市场时,似乎总会遇到一些……阻力,您是如何化解的呢?”
“阻力?”何雨柱眼睛一瞪,“那能叫阻力吗?那叫不识抬举!我带着钱,带着项目,带着就业岗位去投资,是去给他们送Gdp的!谁要是敢给我使绊子,摆架子,想卡拿要点,那就别怪我掀桌子。上海那个姓杜的,知道吧?原来挺横一人,现在见了我绕道走。为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跟我何雨柱硬碰硬,他碰不起!”
“那……您如何看待商业竞争中的合作与共赢呢?”主持人试图把他往正道上引。
“共赢?”何雨柱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共赢的前提是双方实力差不多,或者互相有用。要是实力悬殊,那叫吞并!我跟你共什么赢?我全赢不好吗?当然,你要是真有本事,能给我带来我需要的,那可以谈。但前提是,别跟我耍心眼子,我烦这个。”
接下来的采访,几乎成了何雨柱的个人“疯批”哲学宣讲会。主持人每一个试图引导向积极、正面、和谐的问题,都能被何雨柱用最直白、最粗鲁、最利己的逻辑给怼回去,偏偏他举的例子还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案例,让人无法单纯用“胡说八道”来否定。
录制结束时,漂亮的女主持人感觉自己职业生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笑容已经彻底维持不住了。
何雨柱倒是神清气爽,站起身活动了下筋骨,对着面如土色的导演和制片人说:“怎么样?够真实吧?我就说我不适合这玩意儿,你们非让来。播不播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我说痛快了。”
他拍拍屁股,扬长而去,留下整个节目组在凌乱中风中。
几天后,经过电视台领导层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有限度”的剪辑——主要剪掉了一些过于粗俗的词汇和涉及具体人名的事件——这期《商海弄潮》还是播出了。
尽管被阉割过,但何雨柱那套“别吃亏”、“支棱起来”、“干你就完了”的核心思想,还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电视观众。
播出效果,再次炸裂。
年纪大些的观众看得直皱眉,大骂“世风日下,这种人也配当企业家?”;不少在体制内或传统企业工作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觉得三观尽碎;而许多年轻的、或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的个体户、小老板们,却看得热血沸腾,仿佛找到了精神导师!
“何老板说得太他妈对了!就是不能怂!”
“虽然难听,但话糙理不糙啊!”
“这才是实话!那些天天唱高调的,背地里不知道多脏!”
报纸和电视上,关于何雨柱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有经济学家批评他宣扬的是“丛林法则”,不利于健康的商业生态建设;也有社会学者认为,他的出现反映了特定时期一部分先富起来人群的浮躁和价值观缺失;但更多的普通百姓,则纯粹是看个热闹,并把“傻柱”这个品牌记得更牢了。
集团公关部的经理拿着厚厚的剪报,愁眉苦脸地来找何雨柱:“何董,这舆论……对我们形象不太有利啊,是不是适当引导一下,或者您出面做个澄清?”
何雨柱正拿着计算器算这个月的营收,头都没抬:“澄清什么?我说错了吗?形象?能当饭吃吗?你看看这个月营业额,涨了多少?老百姓用嘴投票可能瞎投,用钱投票可是实打实的!他们觉得我这人实在,不装,才来吃饭!这就够了!”
他放下计算器,看着一脸苦相的公关经理,语重心长:“小伙子,记住咯。在这个世界上,解释是最没用的东西。比你强的人,懒得听你解释。比你弱的人,不信你解释。所以,费那劲儿干嘛?自己爽就完了!”
公关经理张了张嘴,最终把话咽了回去,默默退出了办公室。他觉得自己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这位老板的脑回路,但……集团的业绩确实是蒸蒸日上。
也许,这真的是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属于“疯批”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