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球冥想结束后的第37秒,林登指挥中心那如同神启般的数据流刚刚停止刷新,死寂尚未被欢呼完全打破,一阵尖锐、却不属于任何常规警报的嗡鸣声,从辅助监控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那是连接着全球数千个“环境背景监测站”的数据终端。这些站点原本是为了监测“播撒者”活动或实验可能引发的宏观物理异常而设立,分布从深海沟壑到珠峰之巅,从赤道雨林到极地冰盖,监测着极其细微的地壳应力、背景辐射、大气离子浓度乃至局部引力常数。
此刻,这些分布在全球各处的传感器,正以近乎疯狂的速度传回数据。屏幕上,代表不同参数的光曲线不再是平稳的基线,而是变成了剧烈跳动的、仿佛癫痫发作般的锯齿波!
“报告!全球……全球范围出现异常物理读数!”监控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地壳微震频率异常升高,超出背景值百分之五百!范艾伦带高能粒子流出现不明扰动!全球大气电离层……出现同步闪烁!”
这些效应极其微弱,远未达到能引发地震或干扰通讯的程度,但其全球同步性和与冥想时间的精确吻合性,排除了任何自然现象的可能。它们就像是巨石投入池塘后,在岸边感受到的细微震动,是那股庞大意识力量在更宏大尺度上引发的、不可避免的“回声”。
科学圣殿的崩塌
“黎明”行动的数据和这份全球环境异常报告,被林登以无可辩驳的形式,同时提交给了联合国安理会、全球顶尖科学机构以及此前质疑声最强烈的范·德·维尔夫博士等人。
这一次,回应不再是嘲讽或质疑,而是一种近乎崩溃的沉默,随后是科学界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地震。
范·德·维尔夫博士在收到完整数据包后的第十二小时,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他的学生们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仿佛野兽受伤般的呜咽,以及书籍和模型被扫落在地的碎裂声。这位一生致力于扞卫客观实在论的老人,其毕生信仰的基石在铁一般的数据面前,轰然倒塌。他没有发布任何新的评论,三天后,他因“健康原因”无限期暂停了所有公开活动。
权威期刊《自然》与《科学》在经历内部激烈的争论后,几乎同时以特刊形式,刊登了由南曦、王大锤等人联合署名的、关于第二次全球冥想的完整报告(隐去了部分核心技术细节和志愿者信息)。文章标题前所未有的直白:《集体意识作为可观测物理量:对量子现实架构的定向干预实验》。
文章发表的瞬间,全球互联网几乎为之瘫痪。物理学、哲学、神经科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论坛和聊天群组都被海量的信息淹没。争论依然存在,但性质已然改变——从“是否可能”转向了“如何理解”以及“意味着什么”。
“物理学不存在了!”——这句话不再是嘲讽的段子,而是带着战栗和敬畏的惊叹。
“我们生活在意识的宇宙!”
“观测者已死,参与者万岁!”
科学范式,这艘承载了人类理性数百年的巨轮,在“现实之镜”反射出的璀璨光芒和全球环境的同步波动中,被彻底击沉。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也充满可能的海洋,展现在所有人类面前。
社会意识的冲击波
科学界的震撼迅速波及至整个社会。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不再是明星八卦或体育赛事,而是“意识”、“现实”和“观测者效应”。
一位家庭主妇在超市里,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突然对身边的丈夫说:“你说……如果我们很多人一起非常想要它降价,它会降价吗?”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代表了普通人最直接、最朴素的震撼——价格,这个他们曾经认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似乎也蒙上了一层主观的、可被影响的面纱。
艺术家们陷入了狂喜与迷茫。如果现实是可塑的,那么艺术创作是否不再仅仅是反映或表达,而是真正的“创造”?一位先锋派画家当场焚烧了自己的旧作,宣布要开始“用意念作画”。
宗教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教派欢呼雀跃,认为这证实了“神在心中”、“万物一体”的古老训诫。另一些则感到恐慌,担心这模糊了造物主与被造物的界限,引发了新的神学危机。
股市剧烈震荡。与意识科技、生物反馈、虚拟现实相关的公司股价一飞冲天,而一些传统制造业和能源公司的股票则遭受重创。一种模糊的预感在弥漫:未来的经济基础,可能将建立在完全不同的法则之上。
力量的实感与恐惧
最深刻的改变,发生在每一个个体的内心。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于将自己视为客观现实的被动接受者和适应者。但第二次全球冥想的成功,将一个惊世骇俗的事实砸在了每个人面前:你,以及你与同类连接起来的精神,拥有改变现实结构的能力。
这种力量的实感,带来的不仅是狂喜,更有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巨大的恐惧。
人们开始下意识地审视自己的念头。“如果我强烈的怨恨某人,会不会无意中伤害到他?”“如果我极度渴望某物,它会不会真的向我走来?”“别人的恶意,会不会无形中影响我的健康?”
社会空气中,弥漫开一种前所未有的谨慎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微妙。愤怒、嫉妒、贪婪这些负面情绪,不再仅仅是内心的煎熬,更仿佛变成了可能对外界造成实质影响的、危险的“精神污染”。而善意、祝福和爱,则似乎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可以温暖和治愈世界的力量。
现实,不再是那个冰冷、坚固、亘古不变的舞台。它变成了一片柔软而敏感的土地,而每一个意识的脚步,都可能在其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
章末段落:
第二次全球冥想如同一颗投入人类文明池塘的巨石,激起的已不仅仅是科学的涟漪,更是席卷社会、文化、经济乃至个体心理的海啸。现实的波动,不仅体现在L2点的数据流和全球环境的细微变化上,更深刻地体现在亿万人类内心的信仰重构与身份认知的剧烈变迁之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也布满未知荆棘的时代,在震撼与战栗中,揭开了它的序幕。人类,第一次集体意识到,自己手中握着的,不仅是解读世界的钥匙,更是塑造世界的力量。而这力量所带来的责任与恐惧,才刚刚开始显现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