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心情大好,顺势又问了沮授一个问题。
大陈的都城应该选在何处?
这是最近一直在讨论,一直没有结果的问题,袁绍很心烦,想早点解决问题,着手准备迁都。鄄城太小,宫室太简陋,根本配不上天子的身份。说得不好听些,袁氏在洛阳的府第都比鄄城的宫室大几倍。
最大的问题是鄄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沮授想了想,诚恳的说道:“陛下,都城的事,臣也考虑了很久,难有定论。从眼前看,似乎长安最好。从长远看,或以两京并立为宜。”
袁绍兴趣大增,向前挪了挪。“公与,详言之。为何从眼前看长安最好,又何为两京并立?”
沮授再拜。“臣以为,取益州仍然是重中之重。益州易守难攻,当数路并发, 士马十万,需粮秣、辎重无数,若陛下能亲自坐镇,必能振奋士气,取集人心,一举而克。”
袁绍笑了。“怎么,你担心秦王和正南力有不足?”
“秦王年少,正南性刚,又与关西士大夫素无交情,岂能与陛下振臂一呼,天下归心相比。”
袁绍抚须而笑。“公与,你是担心荀休若不听调遣吧?”
“荀休若与并州英俊也是担心之一。并州人敬重王子师,痛恨凉州人,如何能与凉州人同心同德,并肩作战?万一起了冲突,不战自乱,不仅战事不利,也让陛下为难。”
袁绍皱起了眉头,沉吟不语。
沮授的提醒非常及时。他之前只考虑了荀衍与审配不和的可能,还没想到并州人与凉州人的矛盾更为深远。早在董卓乱政的时候,并州人和凉州人就互相看不顺眼,后来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死,双方之间的矛盾就更激烈了。
如今天下归心,并州人、凉州人都俯首称臣,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消除。
到了战场上,袁尚、审配能控制得住吗?
万一凉州人与并州人的矛盾激化,自乱阵脚,不仅是战事失利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大陈王朝的气运。开国伊始,就发生大规模的内乱,战场上又遭受重挫,会让人怀疑大陈代汉是否是天命所归。
看来之前的考虑欠周全,低估了可能的困难。力主让荀衍参战的郭图是怎么想的,他就没想到这些隐藏的危险吗?想起郭图最近几个月的所作所为,袁绍心里很不舒服。只是在沮授面前,他不想表露太多。
“那两京并立又是怎么回事?”
“关中山河四塞,八百里秦川号为陆海,的确是霸业兴盛之地。但关中可以称霸天下,不可以王天下。八百里秦川可以供养七国之一的秦国,却不能供养统率天下的朝廷,不得不从山东转运。”
袁绍连连点头,认可沮授的意思。
长安虽好,但仅靠关中的粮食是供养不了朝廷,不得不从山东运粮。长期来看,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你的意思,以洛阳为陪都?”
“正是,若两京并立,以长安为主,以洛阳为陪都。急则据长安,缓则住洛阳,既能有长安之地利,又能免转输之苦。”
袁绍眉头一皱。“如此一来,车驾岂不是要频繁往返于长安、洛阳之间?”
“天子当巡视天下,又岂是长安、洛阳?”
袁绍沉默了。
沮授说的话没错,天子巡视天下是惯例,自古有之。但沮授的话只说了一半,巡视天下很辛苦,多少巡视天下的帝王死在路上?
他已经快六十了,承受不起这样的辛苦。
“陛下。”沮授看出了袁绍的担心,拱手又拜了拜。“臣以为,长安以武,洛阳以文。天子年轻时,可驻洛阳,德润天下,知民间疾苦。中年以后有储君,可常驻长安,扼天下之背,以储君巡视天下,而不是抚育深宫之中。百年之后,储君继位,不至于对天下一无所知,为左右所惑。如此循环,则大陈可免前朝之痼疾,世世不移。”
袁绍眼珠一转,终于听出了沮授的真正用心,不由得赞了一声。
“公与,还是你想得远啊。”
沮授笑道:“陛下,这只是臣的一点愚见。若陛下觉得有可采之处,是臣的荣幸,虽百死而无悔矣。”
袁绍欣慰地笑了。“公与此计,甚有新意,容朕再思量思量。”
“唯。”
——
没过多久,沮授的建议就传到了郭图的耳中。
郭图一手抚须,一手负在身后,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很久,几次停了下来,想做出决定,又一声叹息。
沮授这一计不好对付,因为他几乎没什么私心可言,至少看起来如此。
建议袁绍进驻关中,是为攻取益州。
建议袁绍采取两京制,是为了解决长安有地利而运粮困难,洛阳交通方便却无险可守的两难境界。两京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取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至于天子与太子分工,则更是对帝位传承的深远考虑。
对他来说,最后一个方案更是诱惑大于危险。
袁绍已经年长,如果立太子,坐镇洛阳,袁谭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除此之外,袁熙一心想要草原上散野,袁尚刚刚去了凉州,袁买年幼,都无法与袁谭相提并论。
如此,哪怕是不立太子,只要让袁谭坐镇洛阳,就等于昭告天下将以袁谭为储君。
再说了,巡视关东,谁比拥有汝颍人支持的袁谭更合适?
但他想不明白,沮授提出这个建议,又想从中得到什么呢?
想不通这一点,他就无法判断沮授的真实意图,也无法决定是支持还是反对,还是有选择的支持或者反对。他相信形势至此,冀州人已经没有选择,但他不相信冀州人会就此放弃争夺。
这是光武帝以来冀州最好的机会,冀州人绝不会轻易放弃。
那么,沮授是想以退为进吗?
郭图苦思无果,只得派人先通知荀谌。朝廷将增派大军进攻周瑜,但钱粮依然是无法避免的难题。眼下能提供钱粮的只有关东士族,尤其是豫州的世家,你要先和袁谭说好将来如何回报豫州人。
这年头,可没人愿意白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