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旭在京都的时候就上过学院,底子本就扎实。
即便到了魏良才的学堂接触新内容,倒也不算吃力。
白日里,他跟着魏良才在学堂的大班里听课。
虽偶有陌生知识点让他蹙起眉头,但总能在课上及时跟上节奏。
到了傍晚,学堂里的其他孩子都散了。
君元辰和陶云淑便帮李家旭补上先前没学过的内容。
这两人本就住在学堂,倒也方便。
昏黄的烛火从书屋的窗户里透出来,映着三个身影,落在摊开的书页上。
君元辰坐在桌案一侧,手里捏着戒尺,时不时指着书页上的字,耐心讲解。
陶云淑则在一旁磨墨,待李家旭遇着不懂的地方,便轻声提点一两句,声音温软却清晰。
李家旭听得认真,偶尔抬手在纸上写写画画。
不懂的地方便主动发问,三人凑在一处研学,倒也不觉枯燥。
魏良才的学堂本就名气不小。
他既是曾经的状元,学问声望摆在那儿,
又肯用心教,前来求学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即便他一心优先收纳湖川乡的孩子,
可架不住求学者实在多,学堂里还是收了几十个学员。
从垂髫小儿到半大少年,满满当当挤了一屋子。
好在君元辰和陶云淑跟他也学了很长时间了,
而且二人的年龄已经不算太小了。
君元辰已满十三岁,陶云淑比他还要大上一两岁。
二人学问也十分扎实,平日里总能帮魏良才分担不少琐事。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像君元辰这般年纪,
再过一两年,便已是能谈婚论嫁、成家立业的岁数了。
后来魏良才索性将学堂分了班,大班由他亲自授课,教些稍深的内容。
小班则交给君元辰和陶云淑,专管识字启蒙。
两人教得认真,小班的孩子们也打心底里喜欢他们,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
下课的时候,总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凑到陶云淑身边,捧着书本问东问西。
也有调皮的小男孩围着君元辰,缠着他讲些书本外的趣事。
时日一长,“小先生”的称呼便在孩子们口中传开了,孩子们喊得既亲切又敬重。
李家旭家的院子离学堂本就几步路,即便每日学到夜深,他独自回去也不碍事。
每次他起身告辞,君元辰总会送他到门口,笑着叮嘱“明日早些来”。
陶云淑则忙着收拾桌案上的书卷,将笔墨归置整齐,等着第二日再开课。
这般学堂岁月,倒也过得安稳妥帖。
可总有些人不想让他们就这么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
这一日,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正疾驰在奔赴湖县的路上。
车厢内坐着两人:
一位年约二十余岁,身着紫色云锦长袍,发髻以金冠精致束起。
正是谢国公的孙子小世子——谢球英,他面上带些骄矜,更添几分着急之色。
身旁另一位年已三旬有余,身着深蓝色劲装,
发髻简单束于顶,手持一柄阔刀,面容刚毅,
眼神锐利如鹰,正是皇氏麾下的宗师——袁从戈。
他端坐于侧,周身气场沉稳,不见半分笑意,
只静静望着车窗外掠过的景物,似在思索着什么。
马车一路疾驰,抵达湖县后,径直驶入一家紧闭的客栈。
京都,老皇帝病重,早已无心朝政。
大半时日都卧在病榻上,朝堂之事便成了二皇子与三皇子争斗的角力场。
两人为争夺储位,闹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可不知从何时起,京都城里突然传开一个消息:
君元辰的身份并未被废,先前将他贬为庶民的旨意,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
更有人说,代表君元辰嫡长孙身份的信物。
早已悄悄交还于他——老皇帝心中,自始至终属意的,仍是这位嫡长孙。
至于让皇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过是老皇帝布下的局。
待他日龙驭归天,御龙卫便会立刻持先帝诏书,拥立君元辰继位。
偏巧近来周边小国异动频繁。
御龙卫总指挥使王天龙领兵在外,未能坐镇京都。
这传言没了人出面辟谣,便传得愈发有模有样,也让诸位皇子愈发坐不住了。
他们拼得头破血流,竟只是老皇帝的“障眼法”,亲孙子早被留好了后手?
这如何了得!
先前斗得水火不容的二皇子与三皇子,竟因这则传言暂时达成一致:
先除了君元辰,断了这最大的隐患再说。
而三皇子的王妃,正是小世子谢球英的亲姑姑。
她听闻此事后,当即指派谢球英,带着皇氏麾下的宗师袁从戈。
星夜奔赴湖县,目标直指那看似安稳度日的君元辰。
二皇子见三皇子已然行动,哪里还坐得住?
他当即便指派皇氏麾下另一位宗师白头翁。
令其带上自己私下从江湖中招揽的几十位好手,快马加鞭赶往湖川乡。
白头翁年逾古稀,满头银发如霜,直奔湖川乡,径直前往一家早已备好的杂货店。
这店原是二皇子早年间派人所开,即便君元辰被废为庶民。
二皇子也始终未放松对他的监视,杂货店的人日日暗中留意着君元辰的动向。
此刻白头翁等人落脚于此,既隐蔽,又能随时掌握君元辰的行踪。
显然,二皇子虽与三皇子目标一致,却也暗存着相互提防、不愿落于人后的念头。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谢球英本就是个愚蠢的纨绔。
当个对手尚且勉强,做队友简直是天大的坑。
他来到湖县客栈与等候的手下汇合后,没做半点部署。
也不顾袁从戈暗中阻拦的眼神,只当湖川乡是穷乡僻壤,不值一提。
在他眼里,不过是间破学堂,几个半大孩子,想解决还不是手到擒来?
再说,他们还有袁从戈这位宗师坐镇,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般不管不顾,谢球英竟直接带着人,气势汹汹地直奔魏良才的学堂而去。
全然没想到,自己这鲁莽行径,竟让藏在暗处的白头翁一行人看呆了。
这般浩浩荡荡进村的动静,原本还在炕头陪着媳妇歇着的五兄弟,当即从各自家里跑了出来。
这都不用胡老大招呼,兄弟五个心里都门儿清。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悄悄跟了上去,想看看这些人到底要干嘛。
此时的李家旭尚未离开,烛火摇曳的书屋里,三人仍在专心补习先前落下的内容。
与之前一样专注,却没察觉危险已近在咫尺。
胡老大兄弟五人跟了一路,见他们目标果然是魏先生的学堂,当即就坐不住了。
陆老二连忙拽住要往前冲的胡老大,急忙说道:
“大哥,魏先生先前不是给了咱们后门的钥匙吗?”
“咱们走后门进去,既能直接跟这群人对上,还能护住魏先生和几个孩子!”
胡老大眉头一皱,想了想,狠狠点头,随即带着兄弟几个抄小路直奔学堂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