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十月,深秋的淮北平原,草木枯黄,一片肃杀。清豫亲王多铎,亲率八万大军(其中包含两万蒙古八旗精锐),对外号称二十万,如同滚滚铁流,抵达徐州城下,拉开了新一轮江淮大战的序幕。
多铎吸取了上次强攻庐州失利的教训,并未立刻发动蚁附攻城。他首先驱使数万降兵和民夫,日夜不停地挖掘壕沟,构筑营垒,将徐州城团团围住,并砍光城周十里的树木,既用于制造攻城器械,也清除明军可能的伏击点。同时,他派出大量游骑,遮蔽战场,切断徐州与外界的陆路联系。
徐州城头,兴平伯高杰与荡寇伯刘宗敏并肩而立,望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清军营寨和如林的旌旗,脸色凝重,却并无惧色。
“妈的,多铎这龟孙,学精了,想困死咱们!”高杰啐了一口。
刘宗敏独眼闪烁着凶光:“困死?老子在商洛山饿饭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城内存粮足够支撑半年,火药箭矢也囤积了不少。他想围,就让他围!看谁先耗不起!”
然而,多铎的进攻,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猛烈。在完成初步包围后第三天,拂晓时分,上百门清军重炮(包括部分仿制的红衣大炮和缴获的明军旧炮)被推至前沿阵地,对着徐州城墙,特别是去年被破坏后修复的段落,进行了长达两个时辰的猛烈轰击!
炮弹呼啸,地动山摇。徐州城墙多处中弹,砖石飞溅,烟尘弥漫。守军依托藏兵洞和加固的城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伤亡。
炮击甫停,数以万计的清军步兵,在楯车、厚盾的掩护下,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无数云梯被架上城头,惨烈的攻城战瞬间进入白热化!
“弟兄们!杀鞑子!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高杰亲临一线,挥舞战刀,声嘶力竭地呐喊。
“忠贞营的儿郎!随老子杀!”刘宗敏更是悍勇,率领着本部精锐,如同救火队般,哪里城墙告急就冲向哪里,他本人手持一把厚重的双手战刀,舞动如风,接连将数名登城的清军悍卒劈落城下。
守军则依托有利地形,用火铳、弓箭、滚木礌石、乃至煮沸的金汁,给予攻城清军大量杀伤。尤其是武英营帮助训练的火铳队,排成三列,轮番射击,在城头形成了持续而密集的火力,给密集冲锋的清军造成了惨重损失。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城墙下已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清军虽然悍勇,但在明军严密的防守和犀利的火器面前,付出了巨大代价,却始终无法在城头站稳脚跟。
多铎在后方观战,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徐州守军的抵抗如此顽强,火力如此凶猛。
“命令蒙古骑兵,绕城射击,干扰城头守军!再调两个甲喇的巴牙喇(护军)兵,给我猛攻东门!我就不信砸不开这乌龟壳!”多铎咬牙切齿地下令。
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巴牙喇兵是清军中最精锐的重步兵,身披重甲,悍不畏死。他们的加入,立刻让东门方向的压力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