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逐云的世界里,时间被切割成了以父亲需求为单位的精确片段。他的手机,不再是顶流影帝处理商务、联系粉丝的通讯工具,而变成了一个功能单一、却至关重要的健康管理中枢。
屏幕解锁,映入眼帘的不是社交软件或游戏,而是一个界面简洁却内容密集的提醒应用。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布着不同颜色的标签,每一条都指向一个不容有失的指令:
【07:00 - 温水,餐前胃药】
【07:30 - 早餐(小米粥\/山药羹,温度检测)】
【10:00 - 消炎药,护肝片】
【10:30 - 加餐(蒸蛋\/营养糊)】
【12:00 - 午餐(软烂主食,清蒸鱼肉\/鸡肉茸)】
【12:30 - 餐后半小时,靶向药】
【15:00 - 中药汤剂(温度检测,服用后观察反应)】
【16:00 - 下午加餐(炖梨\/藕粉)】
【18:30 - 晚餐(易消化流食\/半流食)】
【19:00 - 餐后散步15分钟(室内,注意保暖)】
【21:00 - 睡前药,营养补充剂】
【21:30 - 热水泡脚(20分钟,水温40c)】
【22:00 - 强制休息,熄灯】
这还只是基础项。其间还穿插着无数临时添加的提醒:
【明日复查,空腹,带齐病历】
【降温预警,明日加衣:羊毛衫,厚外套】
【新药方第一天,注意观察是否有皮疹或恶心】
【空气干燥,加湿器需持续开启】
这些冰冷的、程序化的提醒,在萧逐云手中,却化作了最固执也最温柔的守护。他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严格地执行着每一条指令,并将它们转化为行动。
清晨,第一个闹钟响起。萧逐云会准时出现在父亲卧室门口,手里端着温度恰好的水和分好的药片,轻声将人唤醒。他不会允许父亲再像以前那样因看剧本或沉思而错过服药时间。
餐点时间,他会亲自检查食物的温度和软硬程度,甚至自己先尝一口,确认无误后才端到父亲面前,安静地坐在一旁,直到看着父亲吃下足够的量。
散步时间,他会提前调好室内温度,拿出舒适柔软的居家鞋和外套,默默陪在父亲身边,在宽敞的客厅里缓步而行,十五分钟,一秒不多,一秒不少。
泡脚时间,他会蹲在洗脚盆前,用手腕内侧的皮肤仔细试过水温,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恒定的温暖。他会低着头,专注地看着那双浸在水中的、过于瘦削苍白的脚,眼神里没有嫌弃,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心疼。
每一次提醒响起,他都会立刻出现,用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语气提醒:“爸,该喝水了。”“爸,到时间休息了。”“爸,温度降了,把外套穿上。”
萧惊弦起初对这种近乎“监视”的管束感到些许不适和无奈。他习惯了自由,习惯了独自承受,习惯了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他会试图拒绝:“等一下,我看完这段。”或者:“不冷,不用加。”
但萧逐云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他会站在原地不动,用一种混合着担忧、坚持甚至一丝恳求的眼神看着父亲,直到父亲妥协。他会拿起外套,亲自帮父亲披上;会拿走冰凉的杯子,换上温水;会合上剧本,轻声说:“休息十分钟再看,对眼睛好。”
他的“逼迫”是温柔的,却也是固执的,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决心,仿佛在守护一件稀世珍宝,容不得半点闪失。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渐渐地,某种变化悄然发生。
萧惊弦开始习惯在特定时间听到儿子的脚步声。
他开始会在感到些许凉意时,下意识地看向放外套的方向。
他会在看完一页剧本后,主动端起手边温度始终适宜的水杯喝一口。
他会在傍晚时分,自觉地放下工作,走向客厅空旷处。
那种抗拒和无奈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许和…依赖。
有时,闹钟还未响,萧逐云正打算起身去准备,却看到父亲已经自行拿起了药盒,或端起了水杯。那一刻,巨大的欣慰和成就感会瞬间淹没他,让他几乎要湿了眼眶。
他的手机里,不再只有冰冷的提醒。他开始记录:
【3月18日,爸主动添衣一次。】
【3月22日,午餐胃口较好,多吃了半碗粥。】
【3月25日,夜间咳嗽减少一次。】
【3月30日,泡脚时水温自行调节合适。】
这些琐碎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打卡”记录,对他而言,却是比任何票房纪录或奖杯都更值得珍藏的胜利勋章。
它们意味着,他的守护正在起作用。父亲正在慢慢地、一点点地,接受这份关怀,并开始下意识地配合,向着更好的方向调整。
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
而爱的习惯,需要每一天的坚持。
萧逐云愿意就这样,做父亲最尽责的健康管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无数个精心设置的闹钟和随之而来的行动,温柔地“逼迫”着他,陪伴着他,一起走过这段最难熬的岁月。
直到这些提醒,真正内化成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直到他的健康,不再需要靠闹钟来提醒。
窗外月色如水,寂静无声。
手机屏幕上的提醒悄然亮起:【22:00 - 强制休息,熄灯】。
萧逐云轻轻走进父亲卧室,确认人已安睡,呼吸平稳。他小心翼翼地调暗灯光,站在床边凝视了片刻,才悄无声息地退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走廊上,他拿出手机,熟练地划掉最后一项提醒,然后,郑重地在新的一天里,设置好一模一样的、充满希望的日程。
______
(第二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