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华市的发展,如同装上了强大的引擎,一路高歌猛进,其辐射带动能力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地级市的范畴。“榕华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榕华速度”令人惊叹,其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开放水平、治理效能等多项指标,不仅稳居全省首位,甚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关于榕华市行政地位调整的议论和呼声,在学术界、媒体界乃至民间已流传多年。人们普遍认为,现有的行政区划等级,已经难以匹配榕华市实际承担的区域引擎功能和战略定位。将其提升为副省级城市,并考虑迁省会于此,似乎成为了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这一涉及区域发展格局重大调整的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最高决策层的审时度势和非凡魄力。祁国栋和孙陆雨深知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他们秉持一贯的务实作风,专注于做好榕华自身的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说话,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炒作和议论。但他们内心也明白,这一天,或许迟早会到来。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则重磅消息如同惊雷,迅速传遍全省、全国。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对本省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整,榕华市正式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同时,省会功能将迁至榕华市。
官方文件阐述了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榕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经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作出上述调整。这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谱写本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另一项重要人事任命也随之公布:由于榕华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且其市委书记职位重要性显着提升,经中央决定,祁国栋同志任省委常委,跻身副部级领导干部行列。
三十四岁的省委常委!这个消息在全国政坛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如此年轻的副部级干部,尤其是在省委常委这样的重要领导岗位上,实属凤毛麟角。
祁国栋得知任命时,正在主持一个关于民生保障的会议。秘书悄悄将文件送进会议室,他看了一眼,瞳孔微微收缩,但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他轻轻将文件放在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主持会议,直到议程全部结束。
散会后,他独自留在会议室,久久凝视着窗外这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城市。升格的喜讯和个人的晋升,带来的不是志得意满,而是如山般的责任和压力。他深知,这份破格的重用,既是中央对他和榕华市领导班子工作的极大肯定,更是对他未来肩负更重担子的殷切期望。年龄的优势背后,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舞台。
孙陆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和坚定支持:“老祁!祝贺你!这是众望所归!榕华能有今天,你是首功!省委常委这个平台,能让你在全省层面为榕华、为区域发展争取更多资源,谋划更大格局。我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祁国栋沉声回应:“陆雨,这只是意味着责任更重了。榕华是咱们一起干出来的,未来更离不开你的鼎力相助。省会的搬迁和城市的升格,千头万绪,挑战巨大,我们要携手并肩,把这历史性的任务完成好。”
在随后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中央组织部领导宣读了任命文件,并对祁国栋给予了高度评价:“……祁国栋同志政治坚定,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驾驭全局能力强,在榕华市的改革发展中业绩突出,群众威信高。中央认为,祁国栋同志担任省委常委是合适的。希望国栋同志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祁国栋作了简短而有力的表态发言。他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感谢同志们的支持,重点强调了责任与担当:“……我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我一定加强学习,尽快转变角色,在省委领导下,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为全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当前,首要任务是稳妥有序推进省会搬迁和榕华市升格后的各项衔接工作,确保平稳过渡,确保发展不停步,确保民生服务不受影响……”
大会结束后,祁国栋走出了会场。外面阳光正好,照耀着这片即将承载全省行政中心使命的热土。三十四岁的他,站在了人生的新起点,也站在了榕华市乃至全省发展的新起点。
他回想起多年前初到榕华时的情景,那时的城市面貌、发展困境历历在目。正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份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及像孙陆雨这样一批志同道合者的携手奋斗,才一步步将榕华从积贫积弱带向了繁荣富强,最终实现了今天的历史性跨越。
手机响起,是父亲祁云钟发来的短信,只有简短的八个字:“位高责重,不忘初心。”
祁国栋看着短信,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严峻,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践行当年的誓言,为这片土地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
榕华市,这座曾经普通甚至落后的城市,如今正式开启了作为副省级城市和省会的新纪元。而祁国栋,这位年仅三十四岁的省委常委,也将以其年轻的魄力、成熟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这片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书写新的传奇。未来的画卷,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